【摘要】《动态图形设计》教学模式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题设计,可以助推学生自己向前探索,激发自主学习思政的热情,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教学中的积累,探究当前《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课题式课程教学模式中思政的教学思维、学习思维、应用方式等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建构动态图形设计课程融入思政的新形态教学体系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题式教学|动态图形设计|教学实践
数字传播时代,动态图形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各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动态作品既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动态图形设计课程融入思政课题,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研究问题的价值与意义,学生通过挖掘动态图形中的文化情怀和内在底蕴,塑造其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学情分析
目前,大部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处在模糊或割裂的状态,课后布置的作业主题通常是虚拟命题,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命题,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是在素材网站或电子资料库内下载一些图片及模板,学生对网上内容鉴别能力不强,以模仿的方式完成课程作业,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1]。思政教育与动态图形设计是两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其教学环境和资源均为不同,专业教师过于注重专业学科知识的讲授,对思政教育内容重视度不够,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点到为止的现象,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运用与专业教学脱节。学生对该课程的主题设计多停留在专业设计领域,多注重图形和动效的运用实践,忽略了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的融入,对内涵的解读和再设计存在欠缺,导致德育效果不太理想。
二、《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动态图形设计以其独具特色的媒介特征,创造出一种吸引学生视听的氛围和形式美感,从而达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情感的目的。课程通过课题式以境导情,以情入境的方式展现出动态图形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民族情怀,情境结合有利于挖掘动态图形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运用以及设计目标的实现,致力于实现真正意义上蕴含思政教育情与境的动态图形设计[2]。在课程开展前,教师根据学生就业方向所需的技能储备,及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调整和实践课题的设定,提升学生动态图形设计专业知识理论能力的同时,让思政教育内容更易让学生所接受,达到思政教育视角下动态图形设计课程的理想境界。
三、课题式教学模式下《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模式仍在探索阶段,结合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师生状况、考核机制以及阶段教学成果,初步形成了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课题式融合模式。
(一)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和学习体系如图1所示。课题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思政课题研究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动态图形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动态图形设计课程一般四周为一个集中闭环学习周期,在课程开始前一周,通过线上平台向学生推送课程教学资料,让学生提前做好知识点的预习和作业分组。根据市场和课程学习目标的需求,明确《动态图形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将本地传统文化、公益设计比赛、红色文化、中国精神文化等主题融合到专业实践课题中。在教学中结合实践任务,围绕课题展开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其精神内涵,教师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指导,比如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实践方法等,对学生采用启发性讨论的方式,着重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本质。如课题突出可持续发展内容,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设计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如课题是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再设计主题,可以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及民族责任感,树立学生承续民族文化基因的文化自信。在思政课题驱动背景下,专业理论与课题实践始终贯穿动态图形设计的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3]。
(二)多元化的考核标准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时监控课堂,明确学生在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准确把握设计主题思政方向,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教学更高效。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考核,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课程考核中,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做为过程性考核的一部分,而且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要与课下线上指导贯穿起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和效果。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将教学成果进行社会推广,引导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的赛事,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
教师根据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情况和其他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给予相应考核加分,这样不仅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设计项目结合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学生全面、立体地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四、课程思政学生学习模式
学生拿到选题后,小组开始分头进行调研,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其文化归属感。如让学生去查閱“中国精神”的背后资料,学生在查找过程中,会了解到精神背后的每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报国之志,感悟家国情怀。学生在调研中原特色文化的选题中,会解读到地方特色的传统文脉,通过设计转换成动态图形语言,对复杂的文化信息进行梳理和简化,将无序的结构概括为清晰而直观的动态图形语言展示出来,原本枯燥的信息可以在几分钟内传输给观众,更具有趣味性,学生也在无形之中感悟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课题项目中团队协作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整体策划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处理问题和开发解决方案的技能,增强学生从项目计划到实践实施的全过程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生进行分镜头绘制和转场动效设计中,教师会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勤于思考,并且将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
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按进度分三次向全班进行汇报,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互相看到彼此的进度,对自己的方案进度快慢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创作的设计作品需要具有准确传达信息的作用,需要顾及受众的接受度和识别度。再者,学生通过小组方案汇报环节,锻炼自己的专业陈述能力和表达力。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提出优化改进意见,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专业素养。最后通过参与设计竞赛,可以让学生自我定位,找到自己欠缺的方面和反思差距,通过奖项的争夺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五、结语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是创新性极强的实践型课程,将思政德育内容融入到动态图形设计课题教学中,让教学与社会推广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动态图形背后的人文历史可以使高校思政教育无形渗透,让学生对思政内容有更深刻的认知。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进度以及阶段反馈信息,针对现阶段教学内容做出相应优化与调整,确保《动态图形设计》课程不仅满足课程教学思政改革需求,同时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契合。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刘晓晔.动态图形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融入[J].艺术品鉴,2018(30).
[2]李睿仙,李红艳,李强.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动态图形设计”课程的探索——以制作“我的足球梦”宣传片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1).
[3]郭恺.思政教育视角下图形设计的“情”与“境”[C].第二届高校教育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中原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2ZGJGLX009)】
(作者简介:张思遥,中原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