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劳育实施策略

2024-05-22 09:30潘燕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4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潘燕飞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城镇小学互联网+现代化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2021ZJY467)的研究成果。

[摘 要]“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劳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要注重“五育融合”在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劳动课程的特点,把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结合起来,构建全面融合的教育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0-0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2-0090-03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份文件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五育融合”是将独立的德育体系、智育体系、体育体系、美育体系及劳育体系相融合,赋予各个子系统新的背景与内涵,促使各“育”之间彼此渗透,构建全新的、系统的教育新体系。需要注意的是,“五育融合”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或者整合,而是“五育”之间的有机渗透。那么,教师如何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实施劳育呢?

一、以劳动促德育

德育在五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劳育中融入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教师要通过劳动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

1.培育责任意识

“整理与收纳”是小学阶段劳育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整理与收纳的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收纳与整理能力及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普遍唯分数论,忽视劳育,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劳动是父母的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担当,犯错时不能主动承认错误,遇到问题时也很难积极解决问题。将德育融入劳育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成为敢担当的人。基于此,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家庭劳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很多学生做完作业后,不自己收拾桌面、整理书包,而是等着父母来做,这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现状,把劳育与德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收拾桌面、整理书包等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有责任把这些事情做好,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2.培育合作意识

新时期劳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也是一种德育。教师要站在劳动育人的战略高度看待劳育,注重劳育与德育的融合。当前,很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一项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单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学生与他人合作。通过劳动合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落实德育目标。基于此,在劳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劳动基地划分成若干块,实行小组责任制,让学生共同完成翻地、播种和收获这一系列劳动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贴春联 送温暖”活动中,贴春联这一任务需要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贴春联,有的负责递胶水等物品,有的负责对春联位置的高低进行指示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了贴春联的劳动任务,有效培养了合作意识,使德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劳动实践中。

3.培育奉献意识

在劳育中融入德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价值,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劳动精神的理解。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坚毅的道德品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如,在“去敬老院献爱心”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为老人洗衣服、捶背等,为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扰,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主动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促使学生从小养成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品质,把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二、以劳动促智育

劳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基础,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认知基础和核心内容。“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要注重劳育与智育的融合,实现“以劳增智”,凸显劳育在增智方面的价值。

1.培养观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这说明劳动在智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劳育中,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设置观察环节,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和丰富的个性,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以“凉拌菠菜”活动为例,对小学生来说,要完成这项劳动任务,就要认真观察父母是怎样制作凉拌菠菜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仿照父母的动作,按步骤完成凉拌菠菜的制作,在手眼并用中实现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2.培养联系能力

劳育强调手脑并用、知行结合。劳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发展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人教版劳动教材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会制作12道菜肴,这些菜肴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制作菜肴的经验完成新菜肴的制作,让学生在劳动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提升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

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劳动潜能,对学生的劳动成果予以及时肯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在“自制树叶标本”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将自身生活经验融入标本制作中,从而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个性化树叶标本。这样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深化学生对劳动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三、以劳动促体育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发展体能的途径之一。在原始社会,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是自然资源,而要获得更多的资源,人类就要去采集、狩猎。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于是,渐渐出现了与劳动技能相关的体育训练,如跑、跳、投掷、攀登等。教师注重劳育与体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培养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在劳育中,教师注重结合体育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力量素质。有了力量作为基础,学生在劳动时就不会大汗淋漓、艰难万分,而是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劳动任务。如,在“我们一起扫雪吧”活动中,学生需要使用铁锹、扫帚等工具来打扫校园。在铲雪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铁铲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发力才能轻松铲雪,从而认识到力量在劳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力量训练的积极性,为学生健康体魄的养成奠定基础。在小学劳育中,还有很多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力量素质,如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种花浇水等,都能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力量锻炼。这些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还能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强健体魄。

2.培养协调素质

身体的协调性主要指手、眼、耳、目、脚等身体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适当劳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增强学生肢体的灵活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力、智力和心理能力。教师依据劳动内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性训练,可以实现劳育和体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劳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类活动,如缝沙包、制作毽子等,通过让学生的手、脑、眼互相配合、发挥作用,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教师还可以举办“趣味劳动大赛”,组织学生开展切土豆丝、削苹果、系鞋带、叠衣服、缝纽扣等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在日常劳动中锻炼自己的协调素质,提升身体器官之间的配合度,为自身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3.培养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有些劳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有些劳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对学生的耐力是一种考验。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的劳动技能较多,而较好的耐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劳动任务。小学劳育中,教师要根据劳动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耐力训练,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在“制作简易潜望镜”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潜望镜的制作程序,再引导学生经历长时间、烦琐的组装过程,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耐力。

四、以劳动促美育

劳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责任感,美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趣味。劳育本身蕴含着许多美的因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和传播美。教师将劳育和美育融合起来,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在劳动中感悟美

劳动源于生活,反过来又能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优质的生活。在小学劳育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劳动中感悟意识与行为之美、生产过程之美,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喜悦。如“对称剪纸”活动,活动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剪纸装饰可以美化环境,并对剪好的图片进行想象组合,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的方法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尝试用剪纸装饰房间,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剪纸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劳动中表达美

在劳育中融入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在劳动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美观,学生往往会倾注更多的心血,从而促进自身审美观念的发展。如“制作劳动作品集”活动,活动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劳动作品集,更加热爱生活,并学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创造生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照片记录下劳动之美,并把它制作成劳动作品集。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劳动美,通过劳动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

3.在劳动中传播美

以美育来培养劳动素养,以美育来促进劳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传播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根据小学劳育内容,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清理社区垃圾、清洁共享单车、擦洗公交车站牌、为贫困地区捐献图书等公益活动。这些公益活动能够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交流美、传播美,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的人,凸显劳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教师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入劳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积极的劳动精神,最终把“五育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杨静.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育的跨学科融合教育实施策略[J].求知導刊,2023(34):26-28.

[2] 王琳,田夏彪.“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育的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3):99-103.

[3] 郭舒野.“五育融合”理念下的小学劳育实践策略[J].辽宁教育,2024(2):87-89.

(责编 蔡宇璇)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