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要想增长数学通识,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
数学史之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早在十九世纪就为人所知。在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钱宝琮先生就十分重视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认为数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中学数学教育服务。海派数学史研究专家汪晓勤教授认为,数学史对于学生的价值主要有四点:其一,让学生理解数学,理解数学体系与方法,而不是奇怪的、无意义的,随意的法则与定义的集合;其二,让学生从历史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基本原理;其三,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有趣、有用的发明之间的联系;其四,让数学充满轶事与故事,使数学变得有趣。
我国著名院士王梓坤也曾指出:“数学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等于给了他们长久钻研数学的动力,优秀的数学教师之所以在学生心中永志不忘,是由于他点燃了学生心中热爱数学的熊熊火焰。”数学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找到兴趣,在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指导学生如何在迷雾中摸索前進,进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而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数学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数学课堂上讲述数学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教师在教授无理数时,插入关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希帕索斯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奉“万物皆数”,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帮助学生理解正有理数,从而更好地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同时,在介绍希帕索斯时,不仅要表现这个人物的优秀和他的质疑精神,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希帕索斯为无理数的发现献出生命的事迹,让学生体会这种为数学发展的献身精神。希帕索斯之后,柏拉图的数学教师,也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泰奥多鲁斯证明了3、5、6、7、8、10、11、12、13、14、15、17的平方根也是无理数。后来,直到18世纪,欧拉证明e、e的平方是无理数,兰伯特证明了π是无理数。这段漫长的无理数发展史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的热情。
数学史上关于方法的积累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数学方法的熏陶。比如,目前关于勾股定理的各种证明方法已超过400种,证明方法包括了几何证法,代数证法,大多数为几何证法,比较常见的是赵爽的弦图证法、邹元治证法、伽菲尔德的总统证法、欧几里得证法、以及刘徽的“青朱出入图”证法,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丰富多样,虽然方法的引入不能让学生一下子感到多么大的功用,但这种接触在长期的浸润中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如果说这些内容的融入有些浅薄,不大能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将以确定的值为例,来深刻地展示一下如何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数字[2]的属性是:如果自身相乘,所得结果是2。那么,要想得到2的平方根,只需通过计算器就能得到结果,甚至使用科学计算器功能,也能计算到小数点后40位,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妨来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确定它的值。从0开始,0的平方是0,1的平方太小,2的平方太大,所以[2]的值必须大于1且小于2。我们以0.1为增量查看1和2之间的值,我们发现,1.1的平方是1.21,1.2的平方是1.44,直到1.4都太小,不能成为2的平方根,而1.5又太大。所以,值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进一步精确,以0.01为增量将介于1.4和1.5之间的数字进行平方。1.41的平方,1.42的平方,以此类推,你想让它精确到哪位都了如指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说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我们已经得到非常精确的近似值,悲的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准确的值。实际教学中发现即便学习数学非常吃力的学生,他也可以理解,也有兴趣做,因为求平方他能胜任,这样也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还经常遗忘的尴尬,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会贯穿学生的一生。
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理解数学有着悠远的发展历史,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入数学史要遵循几个原则:其一,科学性原则。要符合历史事实,得出的结论要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其二,融入性原则。要确定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目的,数学教育是始终要守的主线,对数学史内容进行摘选后进入数学课堂,要保证数学教育的目的。其三,实用性原则。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并具有数学味道的数学史内容,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容的价值,最终呈现出来的内容能让学生产生强烈共鸣。其四,创造性原则。学生的习得活动往往伴随着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创造并不指向一定的结果,而重要的是学生参与活动。其五,多样性原则。数学史内容的选择要能反映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数学史,从而引导学生尊重、理解、欣赏丰富多样的数学,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思考方式,从而珍视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
虽然许多数学教育大家以及一线的数学教师普遍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史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有关数学史教育价值的研究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研究大多停留在思辨层面,有待实践的检验。且部分一线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对学生的影响,或者觉得在课堂上插入数学史知识都是浪费时间,远没有让学生会解几道数学题来得实际。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有着丰富的实践机会,也将在漫长的数学教育实践中不断尝试、摸索,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这一课题进行实践再实践,从而得到一些有用的经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热爱,同时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多元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