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素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五育融合”背景下 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首先解析了“五育融合”的内涵,随后分析了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作用。
关键词:五育融合 劳动教育 全面发展道德力量
新时代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五育”的实施不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寻求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也就是说,在智育的实施中,也应当融入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元素。同样,劳动教育的实施也应当能够间接地达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目标。
一、“五育融合”的内涵
201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该文件明确指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整体目标,旨在实现这五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宁本涛等学者指出,“五育融合”意味着这五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而不是简单地并列存在。 [1]
二、“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以劳润德:激发劳动教育的道德力量
劳以树德,劳动能向学生传递“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价值观,是关乎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2]劳动不仅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更是人性能力的积淀,使人脱离动物而“人化”。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劳动锻炼机会,例如在家庭和学校中安排日常劳动任务,如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劳动教育应当真正实现以劳树德和以德树人。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竞争和合作可以共生,形成正常的竞争及合作心理,培养学生们互相协作的凝聚力。例如,在学校可以组建劳动团体,共同种植农作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劳动教育可以通过深化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参与服务性、公益性的劳动实践,如去敬老院献爱心、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道德品质。利用传统节日,如九九重阳节,开展相关活动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做法,能够增强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渗透,提升活动的趣味性。
(二)以劳致智:凸显劳动教育的智慧价值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性的劳动,更是劳动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在智力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学生的智慧源于他们的动手能力。[3]因此,主题劳动如“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等可以激发学生探究观察的兴趣,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亲近自然,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劳动是知识获取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前提,劳动教育强调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技能。情境劳动能够将学生从课本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项目劳动强调学生基于现实问题,通过实践探究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化劳动,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方式组织劳动资源,完成系统的劳动教育任务,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制作灯笼或手工制作等项目劳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废旧物品加工成有用的物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以劳强体:加强劳动教育的体能培养
实现以劳强体,既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也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常规劳动,如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学生不仅能锻炼身体力量,还能培养意志品质。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参与诸如种植、打扫卫生、手工制作等活动,都能有效锻炼身体素质,促进体魄的强健。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类劳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趣味劳动,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身体协调能力。诸如手工制作、营养烹饪、种植养殖等趣味劳动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肢体灵活性,还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趣味劳动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身体协调素质。通过技能劳动,学生能够提高身体耐力素质。学生参与如维修、组装、种植等技能劳动,不仅能锻炼其耐心和毅力,还能提升身体的耐力水平。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技能培训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耐力,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劳美育:培养劳动教育的美学情怀
生活中的劳动是培养学生美育的天然土壤。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生活劳动,如清洁、整理、烹饪等,可以体会到劳动之美。这种美包括劳动行为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和创造劳动产品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艺术劳动,如绘画、手工艺制作等,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学校可以根据地区文化特色和学生兴趣,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劳动课程,激发学生创造表达美的热情和能力。公益劳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公益劳动,如环境清理、义卖活动、志愿服务等,可以将美传播给他人,同时感受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交流和传播美的过程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结束语
劳动教育是面向学生的“会劳动、爱劳动”的教育活动,发挥着劳动教育独有的育人功能。“五育融合”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五育并举”下的又一个发展进程,是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王琳,田夏彪.“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教學与管理,2024(03):99-103.
[2]刘峰.“五育融合”背景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J].新智慧,2022(35):4-6.
[3]汪瑞.“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3):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