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音乐教育担负着高校德育、智育及美育的重任,在音乐教育中准确合理融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将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民族情感等传授给学生,全面、多维度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综合素质,对于高校音乐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进行融入思路、注意要点及创新策略等的阐述,以期实现民族音乐文化深度融入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实现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模式、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方法等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7;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133—03
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传承、弘扬、发展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高校音乐教育本身担负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职能,并且在其音乐课程教材中包含着民族音乐方面的内容,使高校音乐教育具备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良好优势。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创新的研究分析,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全面性、自然性、适应性的融入,实现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路
(一)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力量来源,彰显出的是民族自信,以及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需确立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目标,在音乐教育中讲授、思考、讨论、探究及实践运用民族音乐文化,以新思路、新角度、新方法开展高校音乐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与洗礼,领略民族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深厚的底蕴,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践行民族文化自信。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及灿烂的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课程教材中,深挖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将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思想价值观以及真、善、美等传授给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基因,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自信,担负起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担。
(二)丰富高校音乐教育内容,延伸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产自民间,主要包括民歌、歌舞音乐、器乐、戏曲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的经典佳作,种类丰富的民族乐器及深厚的戏曲文化等,这些民族音乐文化符合民族的审美与思想认知,具有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融入创新中,以多元化、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自然而然的融入高校音乐教育全过程,渗透至教育的各个环节[1],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根据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精心挑选民族音乐文化材料,融入至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民族歌曲、民族乐曲、民族器乐等开展教学活动,延伸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三)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其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包括了民族思想、道德观念、民风习俗、民族追求等,如古琴音乐有着“清、幽、淡、远”的文化内涵,戏曲音乐的风格与色彩、形式与内容,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民俗、美学观点,是中国各类民族音乐中的集大成者。民族音乐中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独特的音乐色彩与表现形式等,对于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吸引力。基于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针对性的选择民族音乐文化,以独特旋律、独具韵味、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引领音乐教育,进行创新音乐教育方式方法及活动的,组织开展音乐文化活动、专门组建社团、搭建线上音乐文化交流平台等,将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实现高校音乐文化教育在校园内部与学生群体中的全面覆盖、深层次渗透,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學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二、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注意要点
(一)注意融入的全面性,教育的多面性
民族音乐文化融入于高校音乐教育,非单一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的融入,而是多元化创新性的融入,融入的内容不能局限于音乐作品,还应融入民族音乐中包含的历史、政治、艺术、美学等方面的内容,融入需全面、广泛,以增加教育的广度、深度,使学生系统性的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由于民族乐曲网络资源较少,且网络中的资源难以保证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学生搜集与获取的难度较大。需要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注重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汇聚与整合,打造音乐教育资源库,为学生日常学习提供充足可靠的资源支撑,同时为课堂教学的融入提供便利。以及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传授中,教师还需注重文化教育的多面性,带领学生深度的解析民族音乐,解析音乐中深藏与隐藏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元素,如音乐中的思想、历史、政治、观点等,以及民族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现代音乐文化等的影响[2],呈现出民族音乐文化融入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等。
(二)注重融入的自然性,教育的体验性
在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中,部分音乐教师融入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停留在浅显的层次,如教材挖掘深度不够、融入较为生硬,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思考、讨论、探究等环节,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在融入创新中需从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入手,以融入实践中呈现出的问题为导向,确定融入的创新方向,注重高校音乐教材、教育资源的深挖,获取其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元素,或者是探寻文化融入的切入点,保证融入的自然、有效、有深度,为实践教学及教育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音乐教育不同于专业学科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应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教育理念等,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氛围中感知、思考、学习、探究及讨论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思想上、情感上、身心上的体验,感受到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与情感内涵等。
(三)注重融入的适应性,教育的引导性
从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來看,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如传统的戏曲与民歌采用了地域性的语言,各民族的音乐采用了不同的民族乐器与乐理知识,导致部分民族音乐文化晦涩难懂。所以在融入创新中,注重融入内容与学生的适应性,可选择传唱度、传播度良好的经典佳作,甚至是学生熟知的民族音乐,如《敖包相会》《茉莉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经典的戏曲剧目京剧的《贵妃醉酒》,越剧的《红楼梦》、黄梅戏的《女驸马》等,取材要具有经典性、代表性,降低学生理解与学习的难度。在融入后的教育实践中,注重还原经典,教师围绕经典在互联网中搜集与经典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作品的创作者、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音乐的起源、发展历史与相关赏析的文件资料等,精心挑选、整理成学习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讨论、探究,课后延伸拓展学习等,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并延伸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触角,使学生不仅能熟练演唱经典,还能深度去赏析、解读与品味经典,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高质量传承及创新的发展。
三、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策略
(一)精心挑选融入内容,提升民族音乐教育层次
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选择是其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前提,选择的内容与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实际之间的匹配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融入的效果及教育创新的结果,科学合理的选择融入内容至关重要。一是以提升民族音乐教育质量为目标,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从多元的民族音乐文化中针对性的选择民族音乐知识与技能;二是民族音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教情与学情,综合分析音乐教育需要,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及具有教育适应性的内容,提高融入的质量与效果;三是五十六个民族音乐文化各具特色,传递出不同的民族思想价值观念与情感等,需要在选择时立足于现代,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相关联,选择文化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的内容,将最为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正确的民族思想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等融入其中,实现融入创新的同时,提升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想层次、价值层次。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打造出民族音乐校园文化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不可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钻研民族音乐文化,逐步完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为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创新扎实基础保障。首先要确立民族音乐文化融入的创新观念,对原有的音乐文化活动进行创新[3],如音乐赏析活动、主题讲座等,在原有的活动内容与流程的基础上,增设赏析后的辩论内容,主题讲座过程中设置线上互动环节,增加活动的新颖度与活跃度,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高山流水》赏析活动为例,在赏析活动中,以古筝文化传承与发扬为主题开展讨论,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讨论《高山流水》古琴曲调特点、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思想等,学生在思考、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揣摩、探究民族音乐中的内涵价值、情感价值及现代价值等,完成民族音乐赏析知识的积累。此外,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有着多种形式,如演唱歌曲、演奏音乐、歌舞表演、戏曲表演等,在活动中需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编排节目、表演节目,深度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感受及领略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为了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距离,增强学生全身心的感受与体验,音乐教师可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素材采集活动,如走进少数民族聚集区,收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同时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习俗风俗与生活习惯等,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深度。或者是与民间艺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近距离、真正的接触与体验民间歌曲、乐器及文化,深刻的认知民族音乐文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确立学生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三)开辟音乐教育第二课堂,提升民族音乐教育的时效性
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单单是为了记忆民族音乐知识与掌握民族音乐技能。因此,在融入创新中,应用现代音乐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搭建多维度的民族音乐教育平台,提升音乐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高质量的实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一方面突破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局限,开辟第二课堂[4],以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为目的专门组建民族音乐文化社团、乐班与乐队等,聚集爱好民族音乐的学生,作为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研究、推广宣传等实践活动的组织,并由音乐教师担任指导及顾问,保障学生社团组织的有序运营。教师在组织策划团体活动中,以开办民族音乐教育第二课堂为方向,组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如赏析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或者是邀请优秀民间艺人、专业人士开展讲座与交流活动等,吸引、带动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教育的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开通高校民族音乐线上教育平台及学习交流平台,如音乐教师利用雨课堂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或辅导答疑,或是专门组建民乐微信群,教师在群中分享民族音乐学习资料,以及给出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在线讨论,利用短视频平台,专门录制民族音乐小知识短视频,学生随时接收到专业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及接受到文化教育,提升教育的时效性,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全面深度融入。
四、结语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悠久及灿烂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具有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的前提条件。高校在融入实践中需以创新为导向,以全面融入、自然融入、经典融入为目标,结合运用高校现代音乐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技术及教育方式方法等,提高融入的创新性、合理性与实用性,为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后高质高效的落地实施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朱华敏.高校音乐教育及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J].东方陶瓷,2022(1).
[2]王光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J].北方音乐,2015(18).
[3]杨婷,王蔚芳.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6).
[4]李杰源.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思路及文化传承途径探究——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1).
作者简介:陈宁(1981—),男,蒙古族,辽宁北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