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能力是幼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根本,是幼师在岗位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根基。因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紧密结合职业能力塑造进行全面的开展。舞蹈教学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应在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所以,本文从职业能力导向的研究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舞蹈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職;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124—03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也逐渐向着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舞蹈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开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因而,舞蹈教学能力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围绕幼师人才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也更加的丰富起来。然而,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开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教学效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而,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系统的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开展,针对性的将职业能力塑造贯穿于舞蹈教学环节之中,为社会输出更多优质幼师人才服务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舞蹈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开展目标和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学所需的职业能力。然而,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起步较晚,在西方教学思维的影响下,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各地的地缘、经济、资源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差异。不过,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却广泛存在。首先,从师资构成上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大多毕业于艺术学校、师范院校或综合类大学的舞蹈专业,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表演技能,但是普遍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对于幼儿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在舞蹈教学开展中无法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与教学需要紧密的联系起来。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开展中,过于重视幼儿心理学、幼儿常识教学等理论类课程,而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且具有针对性的舞蹈教师培训体系,导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开发水平参差不齐。
(二)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一线幼教人才的重任。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还不够清晰,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幼儿舞蹈教育的需求与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幼师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一些教师因缺乏幼教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往往套用或模仿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忽略了幼儿舞蹈在教学中的比重,导致舞蹈课程设置不甚科学、合理,实际上已经背离了幼儿教育的最初目标。其次,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现状,过于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幼儿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在舞蹈理论教学中存在着课时总量少、学科开设不齐全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幼儿舞蹈理论应用于实践生疏,甚至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出现了只能做出舞蹈动作,不能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这一情况。
(三)舞蹈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以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在幼师人才职业能力塑造层面未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首先,在舞蹈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更新、调整,甚至还在沿用十几年前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掌握的舞蹈知识、能力与当今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其次,在舞蹈教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多年来,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一直以传统的示范教学为主。这是一种将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模仿、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枯燥、晦涩的舞蹈理论转化为直观、具象的肢体动作,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示范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教师主导、学生接受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学生之间舞蹈基础的差异,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偏低
学生综合素质偏低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高毕业生以及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呈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层次性。普高毕业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舞蹈训练,因而在舞蹈专业知识、技巧的学习上面临一定的难度。而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于舞蹈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创编能力较弱。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重技术、轻文化”,“重知识、轻素质”的人才培养倾向,忽略了文化知识在实现幼师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较低,与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严重相悖。
(五)学生舞蹈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分为舞蹈理论教学和舞蹈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舞蹈实践教学又分为舞蹈技能教学、舞蹈创编教学两个模块。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内容与舞蹈专业趋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一直颇为强调舞蹈技能的教学。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仍然不强,在岗位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师资压力。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基本上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教师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不够扎实。其次,部分学校过于重視学生舞蹈动作的练习,忽略了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导致学生在职业能力上出现了明显的欠缺。此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途径比较单一且时间较短,对于学生舞蹈实践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所以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和创编能力不足。
二、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进
(一)加强舞蹈师资力量建设
基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构成现状,高职院校应多管齐下,构建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的舞蹈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应打破传统的用人理念,充分利用社会招聘平台,通过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将一些舞蹈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且熟悉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优秀人才纳入到教师队伍之中,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舞蹈教师的培训,加深他们对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尤其是针对一些青年教师,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实施“导师制”培训模式,通过“结对组合”的方式,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全面提高他们的舞蹈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将舞蹈教学质量、学生反馈、课程开发等评价指标纳入量化考核之中,加强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水平,实现优质幼师人才培养目标。
(二)明确舞蹈教学开展目标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结合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舞蹈教学体系,制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根据,构建一套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的幼师人才培养模式,以保障学生具备岗位所需的舞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在舞蹈课程设置中,提高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幼儿舞蹈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创编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扎实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处理好舞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能够掌握岗位所需的舞蹈实践技能,又具备对于舞蹈知识、动作的讲解、分析能力,以及幼儿舞蹈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师人才。
(三)创新舞蹈教学开展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应组织专业的教师团队,开发一套对标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及本校教学特色的舞蹈教学内容。在舞蹈内容设计中,既应保留传统的舞蹈理论基础、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以及幼儿舞蹈教学、创编、欣赏等幼儿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内容,又应融入一些新的舞蹈内容和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种类的舞蹈文化、风格与技能,促进学生幼儿舞蹈教学的理论知识、训练能力、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舞蹈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舞蹈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比如,舞蹈教师可以结合舞蹈教学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录制一些微课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课后移动式自主学习与训练,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高职院校应通过舞蹈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设置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之间舞蹈基础的差异,通过开展分层教学等方式,实现因材施教,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均能通过舞蹈课程获得必备的职业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应坚持“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和舞蹈的双重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道德修养、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加大舞蹈实践教学力度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充分重视舞蹈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构建一套对接社会用人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应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丰富舞蹈实践教学的形式,通过体验感悟课、表演实践课、情境模拟课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基本技能与创编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学校应加强与幼儿园、早教机构的沟通与联系,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影子”教学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幼儿教学的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幼儿舞蹈教学的主要形式、组织方式以及开展过程。其次,高职院校可以与幼儿园、早教机构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同时解决上述机构人才紧缺的难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重要筹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舞蹈教学体系,通过专业、高效的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万祖波.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方法探究[J].戏剧之家,2023(33).
[2]韩兴慧.职业需求背景下幼儿教师音乐教学素养强化研究[J].知识文库,2023(16).
[3]刘娇娇.“双高”建设视角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3(15).
[4]王宗鑫.提升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以H校为例[J].教师,2023(23).
作者简介:曹争(1980—),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田分校舞蹈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