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24-05-21 10:52刘凤珏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11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并发症

刘凤珏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9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比2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临床各项时间(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生活量表(SF-36)]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SF-36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加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抢救和患者休克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快患者病情恢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并发症预防性护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症;急诊护理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1-0061-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急诊科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皮肤苍白、呼吸急促、神志改变、颈动脉搏动减弱等,易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长期临床实践可知,该疾病发病后24 h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在急诊救治期间予以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防止并发症发生。既往临床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虽可确保抢救顺利,但该护理模式预防并发症的措施较为单一,预防效果不理想,影响抢救成功率[2]。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未来会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3]。本研究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诊治的109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加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9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26~58岁,平均(41.87±4.62)岁;创伤原因,高空坠落16例,交通事故23例,锐器伤11例,其他5例。观察组54例,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29~53岁,平均(42.33±5.14)岁;创伤原因,高空坠落15例,交通事故21例,锐器伤12例,其他6例。2组年龄、性别及创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龙岩市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4]中的诊断标准;受伤到入院<4 h;具有完整、有效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者;意识及精神异常者;重度颅脑损伤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脉搏、意识、血压等情况,检查、评估、诊断创伤部位;尽可能维持患者平稳体位,避免体位更换加剧病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补液、补血等,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时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确保呼吸通畅;予以面罩吸氧,纠正缺氧状态;发生并发症后,及时予以针对性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制定方案。由护士长、护理人员、护师和急救医生等构成小组,根据医院以往急救护理经验,结合文献资料,总结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病24 h内常见并发症,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预防性病情评估。待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基本信息予以了解,在较短时间内完善相关检查。参照检查结果和实际病情变化,开展全面护理评估,初步判断病情发展方向。如果患者发生血压下降、呼吸异常等情况,马上上报医师救治。

方案实施。(1)预防负性情绪。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向其讲解目前病情情况,告知其急诊救治的方法、过程及护理措施,使其保持冷静,缓解不良情绪。在救治过程中,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此时护理人员需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向其讲解当前情况,予以真切地安慰和鼓励,加强心理疏导,舒缓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手术顺利开展。(2)预防肺部感染。及时采用敷料对病灶进行加压包扎处理。若患者存在脏器受损、肋骨骨折、体内血块残留等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减少痰液,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3)预防急性肾衰竭。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液颜色、尿量等,尿量小于20 mL/h时,表示肾血流灌注不足;尿量小于5 mL/h时,表示少量或无尿,应立即为患者进行补液,对尿量进行控制,避免急性肾衰竭。(4)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定时对患者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评估凝血功能,以免出血量大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对患者肢体温度、皮肤黏膜等情况予以观察,评估微循环状态。一旦发生皮肤瘀斑、局部渗血等情况,应提高警惕。若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立即遵医嘱用药。(5)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若患者出现肺损伤表现,如呼吸频速异常等,尽快予以呼吸支持,立即向医师汇报并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抢救成功率。统计抢救成功率时,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和稳定,精神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意识状态,临床症状消失为好转;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从昏迷状态中脱离,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依然没有改善,依旧昏迷为无效。抢救成功率=好转率+有效率。(2)对比2组干预后的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3)对比2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邀请患者或其家属出院当日填写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自拟的急诊救治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其中包括护理关怀、并发症预防、病情管理、护理技术

4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为0~25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4)评估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生活量表(SF-36)[5]评估。该量表有

8个维度,包括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活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每个维度0~100分,SF-36总评分为8个维度评分的平均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工具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并发症发生风险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高于观察组的3.70%(P<0.05),见表1。

2.2 2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2。

2.3 2组临床各项时间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SF-36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总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方面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3 讨论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具体表现为组织血液灌注,随着病情发展,有较大可能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代谢紊乱、严重缺氧等情况。该疾病具有病情复杂、进展速度快、症状危重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急救处理,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急救处理以控制出血、纠正休克、控制病情进展等为主,以降低死亡率。该疾病创伤24 h内属于并发症高发期,若不注重并发症预防,会影响急救处理效果。

既往临床采用的常规急诊护理对病情观察和遵医嘱用药较为重视,未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措施,不能有效防控相关并发症,降低了抢救成功率。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严重创伤失血性患者护理研究的深入,发现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7]。本研究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并将其与常规急诊护理对比,经回顾性分析发现,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急诊护理。该结果提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更全面、更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风险,有利于后期抢救工作。本研究中,应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比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患者低,与田雨[8]研究结果相似。上述结果提示,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加强对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小组全面判断和分析患者实际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识别出来,预测病情发展方向,从而采用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护理小组提前制定和熟悉预防肺部感染、预防急性肾衰竭、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并发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治疗安全提供保障[9]。

本研究中,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该结果提示,针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加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急救和休克纠正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使患者尽早出院。这主要是因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在初期扼杀并发症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该护理模式重视预防由心理过激反应引起的并发症,不仅能够避免并发症发生,还能够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急诊抢救工作,尽快帮助患者纠正休克症状,缩短急救时间,对患者后续康复有促进作用,缩短住院时间[10]。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估,不仅需要从病情护理效果方面分析,还要从患者角度进行比较。本次研究中,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患者高。该结果提示,采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拉近护患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在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整个过程中,强调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开展预测和预见性评估工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损伤情况对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予以预测,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可能降低各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转危为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评分。

综上所述,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加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急救時间和休克纠正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快患者机体康复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琴,霍愿愿.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3):1553-1555.

[2] 孟玉卉.4R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3034-3036.

[3] 李霞,张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预防性护理与效果对照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87-89.

[4]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等.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12):1029-1038.

[5] 王飞宇,吴红娟,刘晓梅.延续式心脏康复模式在治疗老年患者心源性休克康复中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5):861-864.

[6] 赖晓娟,刘楠,吴琴江,等.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1681-1684.

[7] 李淑凤.预防性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5):2081-2083.

[8] 田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1):49-50.

[9] 刘红菊,杨素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J].中外医疗,2022,41(9):118-121,126.

[10] 李进,姜艳,马娜.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6):713-716.

(编辑:张兴亚)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并发症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