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正在吃一些很野的菜

2024-05-21 09:01黄穗穗
川菜 2024年5期
关键词:蕨菜嫩芽野菜

黄穗穗

春天一到,想吃野菜的心思,已经按不住了!前几年,大家说起春天的野菜,大多还是香椿、荠菜、竹笋这几样老牌明星。但你有没有发现,今年市面上,又多了好多很神奇的小众野菜?各路“打野”博主,把天南地北的野菜品种都挖了个遍:

生鲜平台也突然化身“互联网王宝钏”,找来的春菜,名字都陌生得让人挠头。什么象牙菜、面条菜、海菜、豆瓣菜、刺老包……一边买菜,一边脑子里嗖嗖冒问号:这是啥?好吃吗?怎么吃?

我以为折耳根已经挺小众的了,怎么连折耳根芽也有得卖???仔细研究了一下,我们发现,中国人吃野菜的脑洞实在很大。树枝上、石缝里、水塘里的野菜,甚至还没开的花骨朵,全都能薅出来吃掉。而且,还都做得很好吃!今天就来聊一聊,中国人究竟为啥这么爱野菜?各地人民为了吃上一口鲜嫩野菜,都搞出了哪些花式操作?

流传千年的野菜基因

都说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其实在更早以前,吃野菜这件事,已经刻进中国人的DNA里了。古代生产力低下,耕地特别耗费人力。为了尽可能填饱肚子、上交赋税,农民种的主要是小米、稻谷这样的粮食作物,没什么额外的精力去种太多蔬菜。所以,野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人的重要蔬菜来源。请看《诗经》篇目:《采薇》、《采蘩》、《采蘋》……全都是在采野菜!

唐代的二月二,甚至有个专门的“挑菜节”。大家都挎上小篮子,开开心心组团去郊外挖野菜。白居易在诗里描绘:“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场面简直风雅无双。吃野菜的习俗也不是百姓专属。宋代的皇帝后妃,春天也会在宫里摆御宴,在丝绸卷筒里写上各色野菜名字,玩抽奖游戏。明代朱橚还在自家王府里开辟了植物园,派人从各地搜罗了400多种野菜,亲自看形态、尝味道,写成了一部《救荒本草》,比《本草纲目》还早了一百多年。从书名就能看出来,这本书里收录的都是能充饥的野菜,插图精美,还描述了各种菜的味道、吃法,堪称一本大型野菜食用指南。

《西游记》里,写了一个樵夫给唐僧师徒准备的野菜宴。单看这一段,你就知道中国人对野菜的运用,已经到了多么纯熟的境界。足足用了三十几种野菜,烫、煮、煎、炒、腌轮番上阵,又是“香且嫩”,又是“脆还青”……一点荤腥也没有,却能让人读着都觉得馋。

到了近几十年,因为菜篮子工程的发展,中国人实现了蔬菜自由,大家也不用靠野菜来填肚子了。但是吧,找野菜吃野菜这项活动,对我们农耕民族来说,依然有十足的吸引力——。不用耗时间种、不用花钱买,拿上小铲子小篮子兜一圈,就能获得丰收的体验,简直有一种天上掉馅饼般的快乐!所以,每到春天,各地人民依然会以饱满的热情上山下田,每个犄角旮旯都翻遍,把挖野菜玩成了一场真人寻宝游戏。而且,因为蔬菜多了,野菜界也变得越来越卷,历史上有些没那么好吃的野菜,已经从中国人的食谱里淘汰掉了。

筛选到现在,能在春天餐桌上出道的,全是美味又有特色的实力派选手,来看看,它们究竟有多好吃。

蕨菜

有山的地方就有蕨菜。春风拂过向阳的山坡,蕨菜芽便破土而出,最是脆嫩水润。中国人吃蕨菜的历史很长,《尔雅》、《诗经》里都有它的名字。陆游夸它“蕨芽珍嫩压春蔬”,口感在春菜里堪称顶级。蕨菜的嫩度,从长相就能看出来。芽头蜷缩的时候,味道最好,要是天气转暖,芽头舒展开来,茎秆就老得吃不成了。

也因为这独特的芽头,蕨菜被赋予了很多俏皮的别称。古诗里写它像“嫩芽初长小儿拳”,所以也叫“拳头菜”。还有些地方叫它“猫爪菜”、“龙头菜”,听起来也是可可爱爱。鲜嫩的蕨菜焯水凉拌,就足够清爽开胃。山里人家还会把它晒成干,把鲜味封存起来,炖肉时放一些,还能为菜肴增加一丝别具春意的清香。

刺嫩芽

东北人民傍着长白山,最顶级的野菜,就来自山林里的树枝。刺嫩芽是楤木树枝上萌发的嫩芽,在春末口感最好。楤木只在山郊野外生长,树上全是硬刺,一不小心就会被扎伤,采摘时通常得戴着手套。所以,为了无痛吃刺嫩芽,东北人想了个神奇的办法——把楤木枝条折下来,用清水养着。长芽后现割现吃,养好了能反复薅几波嫩芽,简直是“可持续野菜”。

虽然能人工栽培,但因为需求高,产量低,刺嫩芽一直是东北山珍中的天花板。它还很受日韩欢迎,是出口创汇的主要野菜之一,出口价能卖到近百元一斤。

焯水蘸酱吃,是东北人对它的鲜味的最高认可。刚入口有微苦,随后是清香的回甘。口感软糯又清甜,嚼一嚼,春天的山野气息都在口中绽开来了~楤木在其它地方也有生长,比如在云南,它的嫩芽就被当地人称为树头菜、刺老包。云南人爱用它炒腊肉,一咸鲜一鲜甜,实在是桌上最亮眼的时令恩物。

西洋菜

“万物皆可吃”的广东人,拥有一双发现野菜的火眼金睛,连欧洲传进来的杂草,都能薅回家煲汤!

豆瓣菜原本是欧洲常见的一种水生植物,由葡萄牙人带到澳门后,一路传到香港、广东,本地人就称它为“西洋菜”。西洋菜的生命力特别旺盛,一年四季都能长,随便找个水塘,几个星期就连绵成一大片。它在北方,还作为入侵物种上过几次新闻,但广东人尝到西洋菜的妙处之后,直接把它吃成了经典汤料食材……。

西洋菜轻轻汆烫,还保留翠绿颜色,带有清凉气味。茎秆脆嫩又多汁,吃着吃著会感觉自己是一只很幸福的羊。也可以跟排骨、陈肾之类的食材一起煲到变黄变软,卖相没那么好看,可香气会被打磨得更加甘甜柔润。广东人还会用它煮成甜甜的西洋菜蜜,清爽润喉,正适合南方的燥热气候。

地皮菜

地皮菜这种植物,全国到处都见得着,所以也被各地人民起了好多奇奇怪怪的有趣名字。在南方,它被称为“雨来菇”、“雷公菌”,说的是它的习性。在阳光下,地皮菜会干瘪皱缩起来,等春雨一来,它才会从草丛、石缝里哗啦啦冒出来,在湿润的地方连绵成片。每到这时,小伙伴们都会呼朋唤友,在田野里拾一篮子回去,仔细洗净,正好给晚饭加餐。吃不完的还能晒干保存,抓一把泡发,春天的清鲜味道瞬时复原。陕西人把它叫“地软”,描述的是口感。

地皮菜长得像木耳,质地却更薄软,味道也淡。适合跟鸡蛋、韭菜一起爆炒,染上一身鲜香,又保留自身的柔滑口感,古人把它形容为“清腴”,特别贴切。地道的陕西吃法,还可以用它来包包子!配上豆腐、粉条,不同质地的软、嫩与弹混合出丰富层次,再加点辣油,香得清清爽爽。

金雀花

坐拥鲜花自由的云南人,野菜也吃得新鲜又别致,最嫩的花骨朵才入得了他们的眼。这个像小鸟一样的花骨朵,叫金雀花,是云南早春最常见的食用花,灿黄亮丽,从模样到味道都很春天。它的美味时间窗短得惊人,必须在花瓣张开前采下,才能保住巅峰口感。别看金雀花生得可爱,其实它的树上全是刺,每摘一颗花苞都很费功夫,在当地是妥妥的奢侈品春菜。吃起来的口感也足够特别,花瓣软嫩,花梗清脆,芯子里的花蜜有甜甜香气~

云南人爱用它来煎蛋,蛋香和清雅花香相互渗透,滑嫩的蛋液会把小花苞衬托得格外清脆。花多蛋少才是奢侈吃法,香气喷薄,满盘都是明媚的春光。

这些最小众、最有特色的春菜,往往也是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最难将息的乡愁。

和小伙伴一起去村后山上摘嫩芽,已经是太过久远的童年记忆。而走进都市里的菜市场,即使有琳琅满目的时令蔬菜,也很难找到来自家乡的那一抹春天味道。不过,随着种植水平越来越高,物流运输越来越发达,最近两年,我们又能吃到好多久违的春菜了。就像前几天,突然发现叮咚买菜上架了菊花脑!下单十几分钟,就能自制菊花脑蛋汤,南京同事已经泪目。

在以前,春天该吃哪几种时令春菜,好像都是长辈才会操心的日常小事。但现在,生鲜平台上的春菜品种日益丰富,一边拓宽大家的蔬菜认知版图,带来好多新奇的味觉体验,一边也悄悄唤醒了中国年轻人刻在骨子里的野菜基因。

研究面條菜怎么蒸最好吃,黄瓜花要炒多久才脆嫩,哪几种春菜搭配起来焖饭更鲜美……已经成了春天最时髦的生活方式之一。而当都市人的厨房里,也开始飘出槐花、蕨菜、藠头的清香,中国数千年来“不时不食”的习俗,享受乡野乐趣的传统,又重新变得鲜活灵动起来,甚至比以往更丰盛,更有趣。

毕竟,老祖宗吃到的春菜,大多限于一时一地,而今日的我们,在家里就能拥有天南地北的时令食材。从东北的山野气息到西南的明媚花香,全都为你汇聚于一桌。作为爱吃野菜的中国人,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春天吧。

猜你喜欢
蕨菜嫩芽野菜
好吃的野菜
摘蕨菜的向往
摘蕨菜的向往
小嫩芽
记忆中的蕨菜
记忆中的蕨菜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嫩芽
嫩芽的面积
挖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