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融合助力中学生厌学心理转化

2024-05-20 13:27蒋加楠
教书育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家长心理活动

蒋加楠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将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会引发学生逃课、旷课、辍学等情况。故此,初中班主任要重视这个问题,尝试改善他们的厌学心理。心理健康工作不仅要在学校中展开,更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让家长对孩子施以正确的引导和规劝。构筑校家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转化厌学学生的教育使命,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融合线上线下,丰富转化厌学心理的方式

(一)搭建平台,传输科学理念

家庭教育指导从方式上说,分线上指导和线下指导两种方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丰富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家长掌握沟通方法,解决厌学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在线上沟通中,教师可以搭建面向家庭的教育服务指导平台,向家长传输科学的育儿理念。

网络平台有多种功能,主要功能是“学校家庭的信息沟通”“向家长传输科学的育儿理念”。教师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入手,向家长传输科学理念。一是促使家长了解孩子,可以给家长推送一些视频或文字资料,让他们了解厌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看看孩子是否有类似的情况。二是引导家长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家长可以自主阅读调查报告或案例分析,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并对照分析自己孩子的情况。三是为家长介绍转化厌学心理的方法。教师可以推送资料,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科学理念,如快乐教学法等。此外还可以推送资料,让家长了解如何与孩子沟通,避免他们产生厌烦感。

平台沟通打破了时空界限,让教师能更全面地指导并帮助家长。同时,多元化的平台活动能让校家协作变得常态化、规范化,提升沟通效率。

(二)家访互动,交流行为细节

家访互动是线下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来到厌学学生的家里,听家长反映孩子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这些行为细节探讨如何改正孩子厌学的心理问题。

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采用“三看”“三问”的方式,获取各个家庭的细节问题,然后深入分析,提出建议。“三看”指的是看学生表现、看家长反映、看家庭环境,教师要结合“三看”挖掘到的信息,综合分析,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如,在某次家访中,发现孩子正在做作业,但是家长却在旁边喝酒、聊天,且屋子比较凌乱。教师结合这些信息,发现孩子其实想要学习,但是家长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在后续的沟通中,就要围绕这个问题深入交流。“三问”指的是问学生表现、问家长理念、问沟通方法。教师要询问家长孩子的行为细节,如,在家中是否会主动学习,是否出现拖拉的现象。还要问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是否存在“唯成绩论”的观念。还要了解家长平常如何与孩子沟通。在“三问”的基础上,教师给家长介绍要采取什么实际行动。

家访给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探讨沟通,教师能找到学生厌学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给家长提出更好的建议。

(三)亲子沙龙,激发情感共鸣

亲子沙龙可以采用线上活动的形式展开,也可以用线下交流的形式进行。在线上交流中,可以围绕“情感沟通”主题组织交流活动,优化各个家庭的关系。在线下沟通中,可以组织一些亲子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在“写下我的小心思”主题活动中,教师安排了线上线下两个沟通环节。在线上沟通中,学生写下自己的“小心思”,可以写自己对学习的感受,对父母、老师有什么想法,谈谈自己为何不喜欢学习,有什么心理负担。家长可以阅读这些文字,并选出自己孩子写的内容,看看判断是否正确。在线下沟通中,教师组织亲子交流,围绕“小心思”说说自己的切实感受是什么,家长也可以反思自己,说说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谈谈以后会采用什么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最后,可以组织“亲子拥抱”活动,家长和孩子拥抱,并将写着“小心思”的纸条撕掉,孩子表示以后有什么想法会及时跟家长诉说,家长则可以表示自己以后会耐心倾听,不会单纯责备孩子的学习问题。通过这样的亲子沟通活动,家长和孩子之间增进了解。

融合线上线下,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沟通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彼此形成情感共鸣,消除彼此对立的情绪,进而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融合主题活动,拓展转化厌学心理的路径

(一)劳动式,体验成功愉悦

想转化学生的厌学心理,则要促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同学产生深厚的情感,让他们自愿融入学习氛围中,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将厌学变成“爱学”。教师可以围绕以上几点设计主题活动。为了让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劳动式主题活动,采用五育融合的方法,将德育、智育和劳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对学校生活产生浓厚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亲子劳动”主题活动,给家长介绍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和劳动结合在一起。如,在烹饪食物时,可以将生物学知识融入进去,让孩子说说如何根据肉的形状、颜色判断其来自什么家畜,还可以让他们说说平常食用的是什么蔬菜。还可以将物理知识融入进去,说说如何调配盐,火焰哪一个部分的温度比较高。还可以借助美术知识,让学生参与摆盘,看看如何才能凸显出食物的“色”。在劳动过后,家长夸奖孩子,并让其说说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些知识的,让他们对学校学习重新产生兴趣。

学生认识到将学习成果融入劳动中能收获更多劳动成果,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会对学校生活产生一定的兴趣,消除厌学心理。

(二)感恩式,引导彼此赏识

为了让学生对同学产生深厚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感恩式”主题活动,让学生彼此赏识,感受同学的优点,并思考自己能向其学习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融入班集体中,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会主动想到求助同学,对消除厌学心理有一定帮助。

教师可以联系家长,组织系列活动“难忘的生日会”。生日相邻比较近的同学可以组合在一起,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召开生日会。在会上,教师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态看待同学、家长和老师。尤其是对同学,他们可以回顾一下在学习上同学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帮助,有哪些优点值得自己学习。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祝福话语连同礼物一起送给同学,并表示感恩。如,有一名学生对同学表示:“我学习丢三落四的,你总是在每天早上提醒我有没有做作业,我很感激你。我知道你希望我能爱上学习,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如有需要,还可以让学生对家长说说感恩之情。最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蛋糕。在温馨的气氛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校园生活的美好,有助于减轻厌学心理。

感恩式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可以从同伴身上学到很多,除了请教学习方面的问题外,还可以学到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

(三)共进式,营造学习氛围

如果能让学生自愿融入学习氛围中,则能让他们在伙伴效应的激发下,消除厌学心理,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共进式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

共进式活动的主题可以围绕各个学科的学习难点和重点展开,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活动形式则一般为多人小组的形式,教师除了将学生组成小组以外,还可以采用校家结合的方式,让家长也加入其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活动场地方面,不仅可以选择校园,还可以选择学生的家庭或者少先队活动基地,体现出多元化。如,有一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不强,如果直接让他们做题,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可以设计“挑战数学王子”活动,邀请擅长数学的家长作为“裁判”,给学生出各种数学智力题,答对题目多的学生成为“数学王子”。“数学王子”要了解其他同学为何会答错题目,并给他们指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此后,“裁判”再组织两两对抗活动,让普通组员出题目,挑战“数学王子”,看看“数学王子”能否在擂台赛上站稳脚跟。这样的数学主题活动竞争氛围浓厚,而且还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构筑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共进式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互帮互助解决了各种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拓展思考,迁移运用,在课堂学习后,也可以组成互助小组,共同学习有助于融入学习氛围中。

三、融合多元需求,创新转化厌学心理

(一)发掘亮点,带动积极情绪

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在生活和学习上受到挫折,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厌学症就是其中之一。教师要从学生、学校、家庭等多角度入手,融合多元需求,制定矫正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教师要联系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从语言、表情、动作等角度给予鼓励,这样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情绪。

教师要积极联系家长,让他们明白该如何挖掘亮点。此时要让家长明白,除了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外,劳动意识强、乐于助人、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广泛等方面也属于亮点。故此,在培养孩子时要采用五育融合的方法,不仅关注智育,也要注意培养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其他方面。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家长如何表扬鼓励孩子。通过鼓励,不仅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且还要指导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亮点更好地学习。如,有一名学生擅长绘画,家长可以赞赏他的画作,并指导他找到发展方向:“你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将知识点画成图,帮助自己记忆知识点。”又如,“你画得这么好,可以和同学一起设计黑板报,美化教室。”

除了由家长发现孩子的亮点以外,还可以由教师给予学生鼓励,让同学给予同伴鼓励。这样也都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二)伙伴互助,弥补知识盲区

从学校的角度入手,学校要构筑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开展各种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知识建构,弥补知识盲区。教师可以组织伙伴互助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帮助,消除厌学心理。

教师要在校内外给学生构筑伙伴互助的活动情境,让厌学的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同伴帮助自己,消除他们的不安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构筑同桌互助模式,在下课的时候,同桌可以相互讨论有哪些不懂的习题,看看能否帮助同伴解决问题。在课后,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将感兴趣的学生整合在一起,围绕某些主题参与拓展活动。如,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在课后自主阅读《西游记》,并互动交流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同伴分享批注法、思维导图法等高效的阅读方法,弥补同伴在这方面的阅读缺陷。在家庭生活中,教师要征求家长的赞同,允许孩子带同伴来家中一起学习。家长有能力也可以参与孩子的伙伴互助中,给他们介绍一些新知识、新技巧,弥补其思维盲区。

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家长,改变他们的教育态度,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伙伴互助,构筑一个交流讨论的情境。

(三)梯级评价,优化过程态度

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最大的需求就是提升孩子的学习水平。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则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厌学心理。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掌握梯级评价方法,通过评价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而得出更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孩子转化负面情绪,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梯级评价中,首先,教师要让家长正确评估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属于哪一阶段,避免向孩子提出超越其最近发展区的要求。这样孩子在接受学习任务时不会感到茫然,他们会尝试努力“跳一下”,达到这样的要求。其次,教师要指导家长如何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在过程评价中,家长要观察孩子是否制定学习计划,是否每天都按时完成计划,完成的结果如何。在态度评价方面,家长要观察孩子是否欣然接受任务,是否认真和同伴交流,是否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反思,看看是否在预定成绩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能否达到更高等级。

教师要引导家长改善教育观念,认识到要客观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改善情况,辅助他们调整学习状态,从而逐步消除厌学心理。

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在转化厌学学生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班主任是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要丰富工作内容、拓展工作途径、创新工作策略,切实为家长提供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困扰,构筑校家融合模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猜你喜欢
家长心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