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生态环境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

2024-05-19 11:50:08王兵兵
公关世界 2024年8期
关键词:评价理论生态环境

王兵兵

摘要:本文以评价理论与积极话语分析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语料库分析软件为主要工具,对我国官方新闻媒体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新闻语篇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的积极话语分析,试图通过分析来探究相关新闻语篇对于生态环境的报道态度。在针对态度资源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鉴赏资源、情感资源及评价资源在此类新闻语篇中使用频繁,积极资源的使用远超于消极资源。本文的研究对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拓展了新闻相关专业学生理论研究的范畴。

关键词:评价理论;积极话语分析;生态环境;新闻语篇

引言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愈发突显。中国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大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本文立足此背景,对我国官方网站的生态环境新闻语篇进行研究,旨在有效提升人们环保意识,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文献综述

(一)评价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Martin于90年代首次提出了评价理论,2000年在他的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评价理论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评价理论正式走入学术界,成为独立的理论研究方法。在此文章中,Martin将评价理论分为情感、判断、鉴赏、扩大、介入五部分。Martin & Rose(2003)在著作《Working with Discourse》中強调了评价理论对于语篇研究的重要性,并进行了语篇研究的例证。在Martin& White(2005)《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一书中,对于评价理论及其下各子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将“评价理论的研究定位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研究之中[1]”。丰富了评价理论情感系统的研究,并在情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广义上的“感情话语”[2]。Thompson(2014)在其研究中分析了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问题,如目标与价值的错误搭配等问题。随着国外学者对于评价理论及其子系统的不断研究深入,该理论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各类领域与语篇中。

评价理论自从被引入我国学术研究界后,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王振华(2001)通过发表了《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将评价理论带入中国,其文章详细描述了评价理论产生的原因、背景、理论框架及其未来适用学科的展望。李占子(2004)在其文章《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论述了评价理论要如何应用在语篇分析中。杨威(2007)在其学术论文《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新闻评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论述了评价理论下介入资源在新闻语篇中的分布,并进行了举例分析。张韧(2009)在其博士论文《对英文报纸书评的评价研究》详细阐述了评价理论的3个子系统在英文媒体书评中的分布,同时强调了评价理论发挥的评价作用。周玮(2022)在其硕士论文《评价理论视域下China Daily扶贫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中对于中国日报的扶贫新闻进行了评价理论下的积极话语分析,丰富了评价理论适用的语篇类型。

(二)积极话语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Fowler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批评语言学这一学术概念。他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影响着语言使用者的行为[3]。”自此更多的学者,如Fairclough、Van Dijk、Ruth Wodak等不断补充及丰富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与研究层面,但批评话语分析发展成熟后更多注重对社会消极层面的批判,部分内容不利于和谐话语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理论。其中,Martin(1999)在文章《Grace: The logogenesis of freedom》一文中首次阐述了积极话语分析作为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补充被学术界关注。Macgilchrist(2007)在其文章中论述到新闻报道对同一事件的角度及论述较为雷同,无法判断这些报道是正确的或者不存在偏差,使用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去评判可能存在问题的报道,会还原新闻本身的真实。

国内学者朱永生教授(2006)在《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一文中描述了“积极话语分析”的基本定义、内容及分析策略与方法,详细阐述了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同点与差异。胡东平和易来宾(2009)在其文章《话语分析:反思与建构》中进一步分析了批评性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范畴与范式,同时重新界定了二者的分析目的。胡壮麟(2012)在文章《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回溯了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产生的过程,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互补而不是排异。孙丹丹(2017)在其硕士论文中《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的积极话语分析》填补了积极话语分析在此类研究语篇类型上的空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评价理论下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作为研究方法进行科研探索,撰写了相关论文及期刊等,研究课题大多涉及新闻、电影、纪录片、演讲、广告等。

通过对权威语料库知网的搜索可知,积极话语分析理论文献多集中于对政治新闻、社会热点、电影电视话题的研究。对于积极话语分析理论与生态环境新闻语篇进行结合分析的论文及期刊数量寥寥。因此,本研究将二者结合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

二、评价理论下的生态环境新闻语篇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

(一)语料来源

本课题以“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和“环境”等生态环境关键词为搜索主题,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国官方媒体网站上进行搜索,收集相关语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利用定量分析共搜索集到可用语料1667725篇新闻语篇,新闻语篇时间跨度从2004年5月—2024年3月。从数量与时间跨度来看,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新闻报道一直受到广泛与长期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从官方媒体网站获取的语料更具有权威性与说服力。

(二)语料分析

本文语料均来自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对于生态环境的新闻语篇,由于语篇的数量较大,因此将摘取其中10篇新闻报道作为语料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体现出语料中态度系统资源的分布情况,以便于更加清晰地分析出语篇中所传达的积极含义。

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分为情感(Affect)、判定(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3个方面。本文将10篇新闻稿件的文本作为进行语料样本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数据统计软件的自动分层及人工标注,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统计,最终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从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鉴赏系统数量占比最高为38.8%,其中积极资源38条,占总数的36.9%,消极资源为2条,占总数的1.9%;情感资源次之,占比为33.9%,其中积极资源为33条,占总数的32%,消极资源为2条,占总数的1.9%;判定资源占比最小,占比为27.2%,其中积极资源为21条,占比为20.4%,消极资源为7条,占比为6.8%。

从统计结果的资源占比来看,三类资源中积极资源的总数远远超过消极资源的总数。可见,作为官方的新闻媒体报道网站,在报道此类新闻时使用的语言策略及评价策略能够体现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进度,以及取得的行之有效的成果。

(三)鉴赏资源

鉴赏资源在所有资源中的数量最大,其中积极的鉴赏资源为38条,占整体资源的比重最大为36.9%。这充分体现了新闻媒体语篇及阐述人对于环保事业,尤其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赞誉与殷切期待。

例1: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和西藏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受人尊敬的教授,拉琼对生态研究的不懈奉献使他为正在举行的会议提了宝贵的建议。他对生态景观的深刻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中国日报)

在此报道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在生态环保领域取得优秀成绩的少数民族地区代表人物,使用了“不懈奉献”名词词组表达出此人物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不懈的努力与奉献。“深刻理解”以及“坚定承诺”两个名词词组进一步表明了此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理解程度之深入、之忠诚。“广泛的”这一形容词在此新闻报道句末起了提升与强调的作用,再度歌颂了此人的贡献与成就。其树立的典型形象,不仅是推动我国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的指标,更会激励全国全社会的人民群众不断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中。

例2:“安吉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跻身全国绿色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之列。”(中国日报)

此篇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安吉作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地区的示范性作用。其中“全国绿色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的名词短语中,利用“百强县”这带数字修饰的名词词组彰显了安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高度赞扬了安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示范性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碳循环经济”这两个名词词组的使用进一步说明了其自然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成果,从正面为其他省市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做出了表率,值得大力推广与赞扬。

(四)情感资源

情感资源往往在新闻语篇中通过一些常见的形容词或副词等实词体现。从语料库统计的数量来看,积极资源为33条远超过消极资源的数量,说明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上的新闻对于生态环境及环保取得的积极效果是赞同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例3:在此期间,空气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了92%...他还特别强调了北京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中国日报)

本篇关于空气污染得到改善的报道中,陈述者利用了“重污染”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名词词组来表达对于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视,表现了陈述者对于环境问题的关切态度,同时使用动宾短语“下降了92%”这一结果来进行对比,利用数据来客观表现出中国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上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利用“显著的”这一形容词体现了陈述者对于空气治理结果的正面评估,正面表达了对于中国政府与有关机构对于空气治理结果的满意与自豪。

例4:她说,到明年,长江综合保护将基本到位...到2035年,中国有望建设一个健康、安宁、美丽、联通、繁荣、宜居、特色的长江经济带。(中国日报)

此篇报道展望了长江流域的综合环境治理,并对生态环境治理对未来长江沿线经济带建设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展望。其中報道者连续使用了“健康、安宁、美丽、联通、繁荣、宜居、特色的”这8个形容词。根据语义得知,这8个形容词皆为具有积极含义的形容词,强调了对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信心及美好愿景,并给读者带来了直观强烈的积极影响及心理暗示。

(五)判定资源

判断要素用来解释语言使用者按照不同标准的道德原则对某种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的意义[4]

例5: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模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国日报)

此篇报道中使用“全社会”这个名词词组把践行环保理念和行动的人群进行了类别的划分,强调了环境保护是我们整个中国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不应该把个人割裂开,要将环境保护作为从个人到社会的整体目标,同时接下来使用“大力地”这个副词表现出了对于我国环保事业的热切期望与期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口号进一步体现出政府宣传层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表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应该也势必变成我们整个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与准绳,同时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来呼吁所有人重视青山绿水的维护,重视美好家园的建设[5]

结语

通过对China Daily(中国日报)官方网站上的生态环境新闻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体现了新闻报道者、陈述者或者被报道者的态度倾向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决心,针对态度资源中情感、判断及鉴赏3个不同层面的数量提取、积极及消极分析以及语料文本的质性分析与剖析,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处的积极的社会氛围,这不仅有利于激发人们内心深处自觉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同时积极话语资源的大量使用也强有力地宣传了环保理念,发挥了新闻传播的正面导向,有利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为新闻传播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系2023年度吉林动画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生态环境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与研究》(项目编号:KY23SZ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海潮.评价理论视角下雄安生态城市建设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周玮.评价理论视域下China Daily扶贫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D].黑龙江大学,2022.

[3]石春煦.身份研究: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J].外语学刊,2022(03):48-54.

[4]郭铭,钟美松,吕俊龙.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梦”报道的积极话语研究——以新华网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05):84-88.

[5]胡壮麟.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J].当代外语研究,2012(07):3-8+76.

(作者单位:吉林动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评价理论生态环境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34:43
评价理论视角下米歇尔?奥巴马助选演讲探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7:47:1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9:59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3:54:19
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狄金森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