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样态

2024-05-19 08:06:03苏沙沙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法治观念道德观念项目化教学

苏沙沙

[摘要] 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建构”为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项目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教师要拓宽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广角,鼓励学生变换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视角,延伸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触角,以促进项目化教学真正发生。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教学;道德观念;法治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大教育观”,即在着眼教材、课堂的同时着眼生活、社会。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来组织并实施教学,即以“项目”为载体、以“建构”为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循需——确定项目,打开学生学习广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以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为基础。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需求点等。基于项目化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充分把握学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抽象、概括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项目”,帮助学生打开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广角。

1.让学生自己出项目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项目化教学,不仅要关注政治认同、法治意识、道德观念,还要关注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提炼、抽象、概括出自己的研究想法,在此基础上,再将学生的这些研究想法转化为学习研究的项目。比如,有学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别人的网络帖子我可以转发吗?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可以转发”,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不可以”。根据这一现实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设计研发了学习项目“网络新生活”。在与之相关的研究中,学生认识到网络对生活的客观影响,并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网络世界规则”“网络的利与弊”“网络的是与非”等项目主题。这些源于学生自身想法的项目,显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主动探究。

2.让学生自己选项目

在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目光敏锐性、思维敏捷性。对此,教师要积极捕捉学生的项目活动意向,帮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与研发,尤其要鼓励学生自己筛选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到两个项目开展深度研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开展研究,重点强调在研究中彼此对话、互动、交流,这就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本课教学内容更加全面的认识。

3.让学生自己改项目

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主体,要对项目的设计、研发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教材中给出了“交通方式”“旅游路线”“家乡的交通”“交通发展大家谈”等研究项目。有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老师,我认为在课堂上应当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符号。”显然,这位学生的建议是合理、有价值的,基于此,笔者就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个研究项目“交通标志我知道”。笔者引导学生从交通标志的符号、作用、意义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设计脱离实际学情、漠视学生学习兴趣的“伪项目”,以及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的“浅项目”,而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研发、修改、完善项目,使项目更契合实际学情,更有助于学生的深度理解、广泛交流。

二、循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变换视角

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完善学生的学习路径,要引导学生的对研究的项目进行筹划,对研究的项目进行深度思考。必要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项目研究搭建支架,以便学生明晰研究的路径。如此,学生在研究中不仅习得了知识,还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1.紧扣任务:驱动学生研究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研发任务,以引导学生紧扣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任务不仅是学生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的载体,也是项目化学习的驱动引擎。有了任务,学生就会产生研究的动力和紧迫感。在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守护者”单元教学中,笔者开发了“宪法宣讲”项目活动。在活动中,需要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其中,笔者设计了三个主要任务:一是宪法宣讲需要哪些知识,怎样获得这些知识;二是宪法宣讲需要哪些技能,怎样获得这些技能;三是宪法宣讲以何种方式更好。基于这三个任务(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讨,让学生在认识宪法、了解宪法的基础上,以班级演讲的形式学习宪法、宣讲宪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作演讲计划书,并将自己的演讲过程用视频录制下来,然后对演讲内容、演讲过程进行评价,如宣講主题选取是否合适、宣讲内容是否条理清晰、宣讲是否达到预设效果等。

2.搭建支架:启发学生研究

支架又称为学习的“脚手架”,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搭建研究支架,以启发学生对相关知识展开深度研究。比如,二年级下册《我们好好玩》这一课,笔者分层次给学生提供支架性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案,助推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探究。具体而言,笔者搭建了这样的支架:

[支架1]观看视频“跳绳的不同玩法”(低难度),一根跳绳有这么多玩法,给你两根、三根跳绳,你会怎样玩?(创编的目标范围较小,难度较低)

[支架2]玩游戏的时候,不同的规则就会产生不同的玩法,为了让游戏的花样丰富,我们可以怎样改变规则呢?(中等难度,游戏种类较多,范围较大)

[支架3]制作一个玩具、设计一种规则、创造一种新的玩法(较高难度)。借助支架,可让学生切入一个细分领域展开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探究。

3.应用导图,助推学生研究

在很多课堂上,知识的加工、问题的解决过程往往是在“黑箱”中进行的。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教师可以应用可视化的工具如思维导图等,来帮助学生走出“黑箱”。思维导图可以是面向课时学习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是面向单元的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能让不可见的思维可视化,同时能将学生的学习逻辑展示出来。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为例,笔者设计并绘制了单元概念图,图中的概念名称用箭头连接,形成一幅初阶的思维导图,以引导学生解决“我”“我们”“诚实”等问题。在关于“我”的问题中,学生提炼出“优点”“缺点”“怎样克服”“怎样保持”等关键词;在关于“我们”的问题中,学生提炼出“同学”“朋友”等关键词;在关于“诚实”的问题中,学生提炼出“谎言”“善意的谎言”等关键词。依据思维导图中的这些关键词,学生又进一步提出系列问题,如“遇到挫折怎么办”“善意的谎言是什么”“什么样的同学才能算好伙伴”等。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认识到关键词的价值,同时还将这些关键词与“怎样做”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项目化学习可以是单向度的线性学习,也可以是多向度的结构性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具身实践;要深化学生的认知,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同,进而形成道德观念、法治观念。

三、循真——评价项目,引导学生延伸触角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项目化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尤其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相应的评价则应当追求真实性、即时性、针对性、有效性,这就是循真。可以说,循真是评价中的重要内在性品质。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往往容易失真,如过度的表扬、严厉的批评等,这些都与循真背道而驰。真正的循真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发,进行真实的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师的项目化教学成果,更要着眼于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借鉴科技企业“出壳”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教学“路演”。

1.编制项目化手册,确定评价的量规

循真的评价就是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编制项目化教学评价手册,确定评价的量规。教师还可以扩大评价的范围,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更关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如此,通过编制项目化手册,可以延伸学生的项目化教学触角。比如,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的教学,笔者编制了这样的评价手册:一是探究习惯板块,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探究实践等;二是团队贡献板块,主要包括团队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团队参与等;三是成果展示板块,主要包括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等;四是反思改进板块,主要包括学习的收获、具有的优点、存在的问题等。编制项目化评价手册不仅能促使学生将学习记录下来,而且能获得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质量的可视化表征。评价量规的合理设计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指引,能助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育。

2.设计项目化评价,实施评价的实践

道德与法治项目化评价要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的活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还要引导相关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中要秉持“以终为始”的理念,可从评价量表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样态、学习效果等。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要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笔者从评价量表出发,引导學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小小设计师”“小小讲解员”“小小寻路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借助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如“图说光辉历程”“剧说红色浪花”“行说新长征路”,以及“数表长征”“歌咏长征”“设计新长征”“行走新长征”等。如此,学生能深刻认识并体验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所遭遇的艰难险阻,将项目化学习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引导项目化评价,优化评价的质量

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教学评价应当秉持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要体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关键能力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比如,五年级下册《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的教学要聚焦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于是笔者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关注学生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道德认知、精神传承和价值认同的学习效果;二是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两者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新时代,做新时代好少年。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要通过引导学生自评、他评、互评,做到真实、客观,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借助项目化教学,努力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项目化教学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法治观念道德观念项目化教学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将“关键少数”法治观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46:21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24:20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6:34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刍议项目化教学法在本科动漫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众筹模式引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50:03
推进高校工会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