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钦
摘要:网络交往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交往方式,小红书已成为图书馆员重要的知识分享平台,本文主要探讨图书馆员在网络社交平台中知识分享行为的成因、主要内容及行为特征,指出对于图书馆员来说,网络社交平台的知识分享行为是进一步深化自我认同及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员;网络社交;知识分享;小红书
引言
根据2023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互联网人口达到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 ,我国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多类应用用户规模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1]。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以手机APP作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网络社交平台,鼓励用户展现自己的生活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和图片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并根据兴趣产生互动。2019年10月,小红书过亿的活跃用户中有70%是90后,并呈持续发展的态势。
通过小红书APP内设搜索引擎统计,以“图书馆工作”为搜索关键字,2022年1月有4万篇笔记,而到2024年3月,已增长至33万篇笔记,成为图书馆员在网络中重要的展现平台。
网络社交平台知识分享是用户进行网络参与的重要行为之一。目前,研究者对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的内容分为知识分享和信息分享,不过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分享和信息分享的划分并不明确,从学者所进行的研究对象和获取的数据来源看,学者将用户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的包括:经验、信息、技能、思想观点等统称为知识分享(Sharratt 和 Usoro,2003)[2]。因此,图书馆员在小红书上分享的笔记,可以纳入知识分享的讨论范畴。
一、图书馆员在网络社交平台知识分享的成因
(一)身份认同的需要
身份认同是在特定语境下,回答个人或群体是谁的问题。目前,小红书拥有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形成了特定的网络社群。“网络社群”( virtual community)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瑞恩高德提出。网络社群以互联网群体传播为中介进行对话和交流而建立起来的空间环境,是有共同需求和兴趣的人们,利用网络传播与想法相似的陌生人分享社区的感觉,通过网上社会互动构筑新型的生存空间。网络社群的崛起后,新兴社群活动逐渐取代传统虚拟社群,以个体为中心的新兴网络社群中,每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 (彭兰,2009) 。由用户参与提供内容的网络社群逐渐成长,成为用户知识分享的媒介与平台(邓胜利,胡吉明,2010)。据官网介绍,小红书以“标记我的生活”为定位,以“Inspire Lives 分享和发现世界的精彩”为使命,用户注册、发帖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标签,以表达自身的形象、兴趣,因此,本文所指的身份认同,是指圖书馆员通过小红书这个社交平台形成的网络社群,以知识分享为手段,完成自我身份和群体身份的建构。当用户在小红书用图书馆相关关键词搜索之后,根据小红书自身的算法推荐机制,平台将会持续根据用户的关键词搜索、图文页面的停留时间、互动次数等因素,持续推荐图书馆相关的图文内容,将相关内容作为整体展现给用户,简要言之,在算法推荐机制下,图书馆员作为一个群体被推荐给用户[3]。
(二)社交心理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从金字塔底部依次向上的需求分别为: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
第三层次:社交需求。
第四层次:尊重需求。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寻找更高层次需求的前置条件是已经满足低层次需求。对于图书馆员来说,较为稳定的职业及收入解决了第一,二层需求,图书馆员工作的图书馆,是较为封闭、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工作场所,小红书作为一个生活方式社区,其主要特征是,相比与其他网络社区依赖虚拟身份的营造,小红书用户发布的内容更注重来自现实生活,分享用户必须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消费经验,进而吸引粉丝的注意,达到社交反馈效果。这种网络社交机制,满足了图书馆员在网络社交平台的行为,可以视作是直接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三层次的需求。
(三)自我实现的需要
图书馆倡导知识自由而平等的获取,为人们提供文献资源,特别是对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员有着天然知识分享的使命。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而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前提,是满足需求理论的第四层次尊重需求。在小红书这个网络社交平台上,每位用户的个人主页里,都会有一个拟人化形象名称,每个名字都代表一个可爱的红薯宝宝。随着小红书用户等级的升高,他们的外表和名称都会影响有所发展变化。例如,穿尿布的“尿布土豆”是一年级,“文化土豆”是七年级,最高级是戴金冠的“金冠土豆”,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升级任务,用户只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就可以升级,一共有10个级别。这种机制表明一个用户想要在小红书获得存在感,必须发布评论,获得点赞和收藏,解锁越高的等级,需要进行用户信息发布时间越多的笔记、获得越来越多的赞与收藏。被赞和被收藏的数量代表,在这个社交平台被认同的程度越高,可以说,在小红书的网络行为,能够满足用户被尊重的需求,进而满足自我实现。
二、图书馆员在网络社交平台知识分享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介绍
截至2024年3月,以“图书馆工作”为关键字,在小红书搜索,排名前十的笔记的主要内容为职业介绍,包括图书馆员的入职经历、日常岗位职责等具体内容。其中,搜索排名第一的为小红书用户“图书馆媛”发表的笔记,本职工作单位为辽宁省图书馆,拥有36万粉丝,79.4万赞,相当于一个县级广播电台的传播力,其发表的笔记围绕“如何进入图书馆工作”为话题,用volg的形式进行展现,清晰的解答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入职条件,得到了6276个赞,4588个收藏,379条评论。随着近些年考公考编的热度上升,拥有事业编制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成为年轻人在网络社交平台的关注热点,成为社会了解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全新渠道。
(二)阅读推广
范并思曾指出,阅读推广工作“是一种具有‘积极干预特点的(图书馆)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阅读推广已经成为各地图书馆的“规定动作”,也是大多数图书馆员都能参与的工作,成为图书馆员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图书馆的管理内部,图书馆员的阅读推广工作通常以行政安排的形式居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行为,在小红书上,“阅读推广”这项技能成为个人的网络标签,成为了经验分享的基础,也使得小红书用户在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能够展现更多自身对于阅读推广的个人想法。以“图书馆活动”为关键字,目前小红书有18万余篇相关笔记,主要有图书馆员对工作单位阅读推广活动的介绍、图书馆员自身的荐书行为,以及读者对于活动的反馈。
(三)个人成长
图书馆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图书馆员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下,图书馆员有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两种职业成长路径,前者侧重于图书馆内部事务的行政管理,后者侧重于图书馆各业务领域的研究。小红书作为网络社交平台,有天然的分享功能,图书馆员除了在平台上分享工作日常及专业技能外,平台分享的便利性,促使馆员利用平台的笔记分享及直播功能扩宽自身的职业边界,成为“斜杠青年”。“斜杠青年”的具体定义为,“从事多种职业的青年,即以某一职业为主要职业,同时也以其他一项或多项职业为副业”图书馆员在小红书开启了自身的职业多重身份,如利用阅读分享成为知识博主开通直播变现,或通过直播售卖书本成为带货主播,由于小红书较受女性青睐,存在少部分图书馆员在小红书上成为兼职的美妆博主,成为化妆品微商。
三、图书馆员在网络社交平台知识分享的行为特征
(一)基于PUGC的内容生产模式
就小红书而言,大部分用户的内容是基于UGC模式生产(全称为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输出内容)。图书馆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图书情报专业学科背景或从业经验,在进行阅读推广等专业知识分享时,选择的是PUGC(全称为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UGC和PUGC的区别在于用户生产的内容是否具有专业背景,一般而言,知乎是一个典型的 PUGC模式,专业人士在爱好分享内容的平台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内容。小红书作为一个以UGC为主的网络社交平台,具有基数大、涵盖范围广、传播力强等特点,不断生产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内容,图书馆员作为PUGC的代表,起到汇集UGC内容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引导内容生产,使知识分享朝着更深一步的发展。
(二)基于社交网络的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英文译作U-Learning,也可称作无缝隙学习,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目标是每时每刻都要针对知识达成沟通,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学习,都能获取信息,这是与当今时代背景相符合的学习理念。小红书作为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能够为泛在学习提供条件,无论小红书用户认不认识图书馆员,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展开知识讨论,并且这种学习没有与考核、考试挂钩,进而更能激发用户的学习欲望及积极性,得到更理想的学习成果。在这样开放性环境下,图书馆员通过视频及直播的方式进行知识分享,使得平台用户对于图书馆及图书知识有更深了解,对传播图书馆形象有积极作用。
(三)基于个人品牌的形象塑造
每个人在社交过程中都期待在对方心里留下积极、向上的美好形象,这便形成了印象动机,该动机则会进一步使个体生发出控制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动力。具备动机之后,人们便会有目的、有计划的考虑如何进行印象构建,以实现自己的社交目标 。如前所述,图书馆员在小红书上的知识分享行为,满足了身份认同、社交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种互动当中,进一步确立了自身的社交形象,即拥有专业素养、爱好分享、知识渊博的图书馆员。如头部账号“图书馆媛”,账号slogan(标语)是分享与“书”有关的一切,对笔记内容进行“读书好物”“儿童书合辑”“成人书合辑”“媛的日常”分类,每隔周日晚七点进行直播,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极具自我形象塑造的内容生产者。
结语
国内对于图书馆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素质方面,对图书馆员的网络社交行为研究甚少。通过对图书馆员在小红书上的知识分享行为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员在上网、触网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成自身的身份认同及职业素质培养,这种行为是自发的、持续的、传播的、自足的,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及肯定图书馆员的网络知识分享行为,并适当地加以引导。
一是营造知识分享的氛围。鼓励图书馆员主动上网、触网,传播图书馆及馆员形象,扩大自身业务特别是阅读推广领域的影响力,将知识分享行为纳入馆员“网络素养”的主要评价指标里,将评价结果与馆员的晋升、薪酬福利、馆员的培训机会关联起来,带动图书馆整体学术氛围的提升。
二是丰富馆员岗位的设置。按照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要求,针对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打破原有图书馆以业务流程设置岗位的思维,根据群众对于图书馆员业务需求越来越丰富的需求,增设数字素养等方面的崗位,将知识分享的行为,由自发式变成主动式、针对式,不断巩固和丰富图书馆的使命与担当。
三是打造知识分享的社区。目前图书馆在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主要推广举办阅读推广活动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读者群,图书馆可以充分整合自身的阅读活动资源及读者资源,根据学科或兴趣对读者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的知识社群,制定统一的行为准则,明确权利与义务,鼓励读者参与知识分享,巩固、提升图书馆作为学习中心、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周琼.社群经济时代新兴网络社群的特点及其影响[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4):431-437.
[2]洪杰文,段梦蓉.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2):76-81+85.
[3]庄佳钰.知识市场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优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44(02):86-87.
(作者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 2.珠海市图书馆)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