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24-05-18 21:14:56李丽婷
大学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李丽婷

[摘 要]混合式教学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文章认为,应基于现实教学环境的变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對知识产权法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并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在具体教学中强化思政元素的融入,做好课前线上预习、课堂线下讲授、课后线上拓展反馈的每一个环节,并重视案例教学与体验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4-0057-04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特征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模式的新形态,具有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交互式学习氛围等优点,并且可以通过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灵活转换线上线下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混合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其理论基础包括掌握学习理论、首要教学原理、深度学习理论和主动学习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原理和路径解释了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

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概念是指在以集体教学为特点的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结合及时的反馈与纠正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指导,以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个单元内容后,可以继续学习更高级的内容,从而达到课程目标标准[1]。在信息技术尚未发达的时代,由于面对面课堂教学中难以对学生施以区别教学,学生依据自己学习能力汲取知识的途径相当有限。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学生现在可以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获得了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还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以问题为中心的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应向学习者呈现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示证如何成功解决该问题,针对每一个问题解决成分技能提供一般信息、示证新知和应用新知的机会,向学习者示例如何将这些成分技能应用于问题解决[2]。这一理论对传统教学的结构与方式提出了挑战,实现了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和提出者,同时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启发者和指导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分析与解决,有助于避免课堂教学与现实世界脱节,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不仅拓宽了教学范围,使理论知识得以实践运用,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深度学习理论研究者在批判孤立记忆与机械式问题解决方式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条暗线,并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3]。深度学习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时空限制,注重学生的体验、合作与个性化培养[4]。混合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线上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在线下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课后学生在线上平台进行讨论,教师则负责进行总结。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的指导也确保了自主学习具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混合式教学的特征

混合式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主动学习为目标,以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线上线下翻转为主要特征。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师主导 + 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提炼和总结,使学生获得参与式、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体验。同时,混合式教学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交流方式也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转变为线上交流。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活动环节主要包括课前学生线上预习、课堂线下讲授、课后线上反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本知识、教师深化拓宽内容、线上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展示、体验等多种形式。

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课堂环境中教学方式进行根本性重构的一种模式。它利用计算机和移动通信设备,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有机结合,改变教学和学习的结构与方式[5]。在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时,混合式教学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关注这些媒体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二、知识产权法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线上教学资源利用效能不高

线上教学依赖于信息化网络搭建的各类教学平台。由于知识产权法教学具有体系化的特点,难以将平台资源单独提供给学生进行自学。因此,高校通常要求教师不能以平台资源替代正常的授课内容。线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实际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引导,同时受到课时限制和内容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原因,对线上资源的利用相对有限。此外,由于平台的技术优势各异,被应用于不同教学环节的线上教学资源虽然多样,但多数只是浅尝辄止,缺乏系统地整合与梳理。

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散漫,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在实际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仅挂机在线而不真正参与学习的情况,且由于交流与互动的局限性,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进度。此外,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及时反馈,只能在期末考试中体现,这不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进行改进。

(二)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不够充分

在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中,若老师布置了线上学习任务,但未进行后续的跟进检查与评析,那么线上学习的效果便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线上资源的学习仍需结合线下反馈与讨论。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合理安排线上学习内容,如何在线下对线上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何有效地衔接线上与线下学习的内容,是当前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简单分开进行并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应是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目前,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学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但学生在线上自学的内容往往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详细讲解,同时教学内容也未能在课后线上教学环节中进一步拓展。因此,线上线下教学仍需进一步融合,以形成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知识产权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理念指导

当教学理念由传统的知识输出与转移转变为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及沟通能力时,教学便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因此,混合式教学结构的设计安排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辩论式学习以及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确保“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策略设计过程中得到切实落实[6]。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成为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些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以“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为教学改革切入点

将创新教育融入知识产权法专业教育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鉴于知识产权与创新之间的紧密联系,创新教育应当成为知识产权法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此外,创新教育目标凸显了改革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方式的必要性。通过将创新教育融入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以“课前课后线上学习+课堂线下教学”进行教学过程改革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与资源的利用已成为教学的必要手段。如何精选与利用线上资源,如何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如何充分发挥线下班级授课制群体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改革。学生应在课前和课后线上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引导并评析;教师进行线下讲授,学生参与讨论,同时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在线上分享成果与实时互动;教师在课后进行线上作业批阅并提供反馈。

(四)以“教学方法+现代技术”进行教学技术改革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师生互动为限的常规模式,突破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与资源,增强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线下课堂的沉默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融会贯通。

(五)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相较于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实践型体验式教学。知识产权法学作为应用型法学学科,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知行合一、教学相长,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四、知识产权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调整教学过程

在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中,教学环节具体设计为教师选择引导(发布任务)—学生参与协作(讨论)—教师总结分析(讲授)—学生探究内化(拓展知识)。

1.课前线上学习阶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将筛选并整理好的学习资料通过雨课堂、微信群等平台发布给学生,并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思考,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概括知识的认知。

2.课堂线下教学阶段

由于课堂教学学时有限,要求教师既要掌控节奏,又要细化教学任务,提炼知识,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教师还需对学生课前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分享对难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课后线上拓展反馈阶段

教师将重难点知识和内容总结并发布到雨课堂或微信群,以供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对于预习阶段完成的讨论作业,学生可结合理论知识和教师的课堂点评进行课后反思,或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见解,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在线点评。此外,教师还要准备本次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学习资料,并将其发布到微信群,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以拓展知识面和提升学习深度。

(二)改进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逐步建立、司法公开的深入推进以及判决书质量的稳步提升,将判决书引入知识产权法日常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7]。通过案例检索、文本阅读、焦点问题的归纳、法条理解与适用、法理分析应用、类案对比分析、模拟法庭等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还可以深化他们对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具体做法为:教师课前精选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并提供案号,指导学生在中国法院裁判文书网上查找案例,阅读案例内容并析出案件焦点问题,同时列出适用法条。学生分组对案例适用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涵盖焦点问题、法条适用、法理分析、类案对比,并制作PPT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再进行点评与分析。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将法律适用方法融入个案的分析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司法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

2.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旨在将学生置于实际体验场景中,通过个人体会和感悟来丰富知识、提升实际能力和素质[9]。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体验,让学生分组饰演不同的诉讼角色。将理论知识与法条以法律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并将法律知识应用于模拟的生活场景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挑选难易适中的专利或商标申请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同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发明创造为素材,进行专利申请书撰写训练或模拟商标注册申请流程,或对某一作品策划著作权保护与运用方案,借助大学生“互联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平台完成体验式学习。此外,体验式教学法也适用于知识产权法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线上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班舟实验LETS系统进行实习演练。学生在平台上选定案例,模拟诉讼程序,教师可以对其诉讼文书、程序运用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实践课程成绩。体验式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应用思路可以概括为:教师引入活动—学生体验活动—利用网络与现代化媒体资源设计体验式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情境—反思、分享与总结。

五、结语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应持续学习,精心备课,并培养良好的课堂把控能力和组织应变能力。对此,学校应提供相应的网络平台资源以支持教师的工作。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提升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多方通力合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乔桂娟,李楠楠.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9-10.

[2] 梅里尔. 再论“首要教学原理”:上[J].肖莉,译.数字教育,2023,9(3):86-92.

[3] 安富海.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57-62.

[4] 李云晓.具身认知下的深度学习:理论架构、模式设计与应用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 2023(23):16-21.

[5] LAW K M Y, GEMG S, LI T M. Student enrollment,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ocial, teaching, and cognitive presence [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9(7):1-12.

[6] 李逢慶.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7] 康添雄,周江. 判决书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情景再现及法律适用的实训[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4(3):131-135.

[8] 国家法官学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法律适用方法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2.

[9] 张育广,许泽浩,罗嘉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前孵化器及众创空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175.

[责任编辑:梁金凤]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6:50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5:30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2:24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