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2024-05-18 13:50李娜
求知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实施路径群文阅读

摘 要:新课标对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量要求更高。群文阅读是围绕同一主题为学生引入更多的文本阅读,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因此,以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乡土中国》为群文阅读内容,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实践要点展开探索,以提升群文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乡土中国》;实施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群文阅读教改实验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西部乡土文学群文阅读地方化课程建设—以《乡土中国》为例”(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X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娜(1996—),女,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中学。

新课标提出,在高中必修和选修阶段,学生对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能低于150万字,要不断拓展学生的读书量和阅读视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各个单元的课文是以一定主题、文化要素为统领组合而成的。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就是以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选择文本的。因此,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从本质上来讲,就类似于群文阅读教学,也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经验。

一、阅读书目《乡土中国》及群文阅读目标概述

(一)阅读书目《乡土中国》简介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全书由14个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乡土中国》用语通俗自然,阐述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本书详细描绘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在作者看来,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和家族为核心的社会,家庭和家族在中国农村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农村社会具有乡土性、封闭性和保守性等特点。作者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并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他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村社会也将逐渐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农村社会将更加开放、自由和多元化[1]。

(二)群文阅读目标

1.在语言建构与应用方面,结合创设的群文阅读情境,在完成子议题的群文阅读以及集体的拼图式阅读分享过程中,理解《乡土中国》所有篇章涉及的概念及其深刻含义。

2.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通过群文阅读,梳理阅读材料的内容,探究《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内容架构以及篇章之间存在的内部联系。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用专业的语言来对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收获进行论述。

3.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能把握群文阅读的核心内容,理解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在群文阅读中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书中阐述的观点,批判性地看待乡土文化在新時代的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变迁[2]。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需求为导向,精心创设群文阅读主题

群文阅读以学生为核心,以阅读主题为引导,阅读相同类型或者存在内部联系的文章。因此,在创设群文阅读主题时,要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同时分析文本教学目标,旨在构建指向学生发展的阅读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推动学生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全身心投入阅读情境。

社会文化以及人伦关系的描写是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乡土中国》是一本经典读物,主要阐述中国农村相关文化。全书共有14个篇章,分别从乡土人文环境、人文关系、社会结构、权力变迁、血缘地缘等维度,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特征进行了高度凝练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全面展现了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面貌,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因此,“乡土人文”是这14个篇章的核心关键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乡土人文的作用,将群文阅读主题定为“乡土人文与社会发展”,让学生主动探索、了解乡土的人文社会结构,强化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鉴赏能力[3]。

(二)结合阅读主题,科学组合文本

学生是群文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主题明确的前提下,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群文阅读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群文阅读内容和目标对群文阅读主题进行自主提炼和组合。《乡土中国》的14个篇章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同学生的探索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不同篇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类组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子议题开展群文阅读,以理清篇目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似篇章的阅读,实现群文阅读目标。为了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在“乡土人文与社会发展”的阅读主题下,将《乡土中国》分为四个子主题,每个子主题所对应的篇章为:1.乡土本色,包含的篇章为《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2.人文关系,包含的篇章为《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3.社会治理,包含的篇章为《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4.社会变迁,包含的篇章为《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通过组合文本确定的子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分别从乡土本色、人文关系、社会治理、社会变迁四个方面开展群文阅读,对全书内容进行阅读和梳理,探究本书整体框架结构与内部关联。通过具有层次性的群文阅读衔接,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降低群文阅读的难度,确保所设置的阅读任务和阅读活动更好地落地[4]。

(三)结合阅读需要,设置驱动问题

根据阅读主题组合文本后,确定了4个子主题。为提升群文阅读深度,提高群文阅读质量,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子主题开展群文阅读。结合高一学生的阅读需要,设置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参与群文阅读活动。

问题一:《乡土中国》中的哪些观点或论述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问题二:《乡土中国》中所提到的传统社会结构对中国农村社会有何影响?

问题三:在《乡土中国》中,作者提到了血缘和地缘对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性,你是如何理解的?

问题四:《乡土中国》中提到了符号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你如何理解这种关系?

问题五:《乡土中国》中所提到的从欲望到需要的转变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何重要意义?

因为《乡土中国》这本书本身就十分接地气,无论是书中的篇章还是文章的语言,都有着浓浓的中国乡村气息。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当前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乡土、乡村等词汇并没有深刻的体会以及强烈的情感。因此,笔者选择了“中国人种菜”的热点话题来进行群文阅读情境的创设。

第一步,视频导入,奠定情境基础。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短视频:外国华侨将自己的花园开垦出来种满了蔬菜,外国邻居对这一行为感到十分惊讶,惊叹于中国人的种菜天赋。

第二步,结合视频内容感知乡土。中国人种菜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土内,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在他们家的空地里,总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蔬菜,如果有条件甚至会开垦一大片土地来种菜,自给自足。并且,在种菜技术上,中国人和外国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国人只会重复种某几类植物,而中国人则会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灵活地进行调整。只要我们有一把锄头和一包种子,总能造出一片菜地,这是为什么?

第三步,拓展短文阅读,探索乡土。向学生分享与乡土和乡愁相关的名篇,如《我爱这土地》《乡愁》等,让学生结合之前播放的视频和讨论的话题,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第四步,趣味辩论,深化主题理解。组织班级学生以“乡村到底土不土”为辩论主题,开展一场别出心裁的辩论会。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正反方,以“乡村土”和“乡村不土”展开辩论。

第五步,引入问题,创设阅读情境。为学生引入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本次群文阅读的情境。问题情境1:联系我们当前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公务员考试热的情况?问题情境2:结合之前学过的小说,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鲁迅的《祝福》等,说一说有什么新的理解和感悟。问题情境3:说说《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想要表达哪些内容,其与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有什么关联?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和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乡土中国》的群文阅读。每个学生可以负责一个问题,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思考。最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5]。

(四)结合驱动性问题,设置驱动性任务

学生根据驱动性问题展开整本书阅读,为确保每个小组都能获得良好的群文阅读效果,设置了以下驱动性任务。

1.《乡土中国》中的很多概念难以理解,你能否围绕相关内容选择古今中外的阅读材料或者文章,辅助理解《乡土中国》中的相关概念,并以不同形式记录下来。

2.《乡土中国》中的每个篇章内容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请你从乡土本色、人文关系、社会治理、社会变迁四个方面,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整本书的内容框架。

3.请你结合之前学过的鲁迅的乡土小说,论述其与《乡土中国》之间存在哪些异同。

4.请你结合所选子议题的群文阅读感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论述你心目中的“乡土中国”是什么样的,与作者笔下的“乡土中国”有哪些不同?

5.请你结合群文阅读的收获和经验,选择现在农村一些主流的话题为主题,如农村结婚风俗、老人跳广场舞、老人热衷于刷短视频等,撰写一篇小论文。

在依托《乡土中国》这本书展开群文阅读时,学生结合驱动性问题,在不同的议题中展开深度

阅读。

(五)科学评价驱动性任务完成过程

学生完成驱动性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驱动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的评价体系不但能帮助师生更好地监测、反馈阅读活动的实施效果,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阅读的重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本次阅读实践活动中,构建了精细化的评价体系。

1.成果评价。在班级读书会上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并以辩论会的形式展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辩证思维。

2.档案袋评价。通过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的阅读成果,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横向对比学生在不同群文阅读活动中的能力发展情况,构建周期性的评价体系。

3.评价工具设计。设计评价工具和评价量表,促进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工作的

开展[6]。

三、总结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作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围绕阅读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文章进行对比或者统整性的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将群文阅读方式引入《乡土中国》教学当中,能为整本书阅读提供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子议题的深入讨论,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安建仁.群文閱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3(28):145-147.

[2]王玉莲.群文阅读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20):51-53.

[3]柏静.群文阅读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3(14):117-119.

[4]杜迅.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J].甘肃教育研究,2023(2):141-144.

[5]李文玲.群文阅读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2(33):92-95.

[6]陈月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模式的策略、价值和意义分析[J].考试周刊,2022(41):22-26.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实施路径群文阅读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