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课时化教学,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能突破单节课的局限。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讨为目的,首先简要分析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接着,为实现打造趣味课堂、促进学生针对性学习及自我提升的目的,提出了以游戏开场、以可视化内容活跃课堂、分组教学、建设性互动等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史金夫(1967—),男,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第三小学。
相比于传统的分散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更注重知识之间的纵向联通与横向联系,以及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学习特定课题或主题的过程中,将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提炼、整合,以形成全面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整体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的问题。我们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促使他们通过系统化、条理化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单元整体教学注重知识的纵向联通,旨在将学生的已学知识和新知识相结合。通过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发展规律。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以过往学习经验与现有知识为基础的学习框架,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单元整体教学也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不同學科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将相关的学科内容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此外,单元整体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等形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习自主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会进行讨论、协作,这有利于其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并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打造趣味性课堂
1.以游戏开场,引入课程主题
在课堂伊始,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以及探索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游戏,如解谜游戏、数学竞赛或团队合作游戏等,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逐渐导入课程的内容。这样的开场方式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1]。同时,游戏环节的引入还有助于小学生预习和了解单元主题,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笔者通过游戏来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伊始,笔者展示印有各类多边形的卡片,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并将这些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按照面积大小进行排序。这样的游戏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他们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好奇心。在游戏中,学生既可以依靠直觉和观察,也可以根据卡片的形状特征进行推理和判断。随后,笔者要求学生按照面积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出示卡片。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并提醒他们注意图形属性对面积计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展开教学,并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当学生掌握了本课涉及的重要公式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面积计算游戏,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图形面积的计算,以检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以图片为媒,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视觉信息的敏感度较高,他们的直观想象力也较强。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图片来展示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元素,同时呈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过往知识,以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将注意力放在对新知识的探索上,不断发挥想象力,进行自主思考,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来引入和课程相关的概念,以激发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比如,教师可展示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图片,如房间示意图、骰子示意图等,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引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拉近他们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他们对本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进而在后续学习中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在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演示具体的计算过程。比如,先展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并标注出各个面的尺寸,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各个面的面积。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计算一个礼品盒的表面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借助图片展示,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知、观察和比较,以及具体计算过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提出层级式问题
1.结合学情,帮学生分组
学生因智力发育水平和数学基础的差异而存在一定的学习能力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全面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制订出能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策略。单元整体教学关注的并非某个独立的知识模块,而是基于全局视角,对相互关联的知识的全面化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团队,使他们通过互相支持与协作,实现对网状形态的知识的深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小组的领导者或指导者的角色,负责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小组成员的角色,负责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扇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后,可以布置探讨任务,引导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小学生生活的题目,如:这是五年级一班学生课余体育爱好扇形统计图(如图1),你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又能总结出哪些要点?
图1 五年级一班学生课余体育爱好扇形统计图
对此,各小组组长可以承担任务分工的责任,根据本组成员的综合水平进行任务分配。例如,可以让后进生负责提取图中的数字信息,并将其整理成文字的形式。这个任务较为简单,学生可作如下整理:五年级一班学生课余体育爱好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为足球20%、乒乓球30%、跳绳15%、踢毽子10%、其他25%。接下来,让中等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总结,他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五年级一班学生在课余时间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最后,由优等生进行最后的总结。在后续的环节中,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在多成员的共同探讨中,每个人都能发表观点,学生更容易将知识结成网,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于知识,对问题分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如提出一些基础性、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行理解。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逐步提高,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更为复杂和抽象的问题,如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课堂问题分级,有助于学生逐步夯实知识基础,深入理解学科内涵。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介绍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到简易方程中的字母代表数值,解方程则代表寻找使方程等式成立的数值。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若x+2=6,求x的值;(2)若x+3=10,求x的值。这样,学生便能够理解方程中的字母代表未知数,即需求解的值。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小明买了几本书,每本书5元,总共花了15元。请问小明买了几本书?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5x=15,并解得x=3。这样,学生便能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在后续教学中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如3x+2=7x-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最后解得x=1。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最后,教师可以提出拓展应用和综合问题,促使学生将解方程应用于更多的实际情境中。比如,某商品打折后售价为147元,折扣30%,请问原来的价格是多少?根据题意,学生可以建立如下方程:x-30% x=147或(1-30%)x=147或147+30% x=x。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和解方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
(三)引导建设性互动
1.营造积极的沟通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环节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大人的评价,这会进一步强化他们受到表扬的行为,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更是激发他们投入学习、促使他们自我提升的重要动力之一[2-3]。因此,教师应营造积极的沟通氛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以促进他们的理性思考,进而不断加深其对单元内容的整体理解。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这一单元时,在学生对运算律有了相应的认识与理解,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后,教师设计了小组竞赛活动。教师分配给每个小组等量的运算题目,要求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运用运算律完成计算。在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引导他们检查其他小组的计算,重点关注其在运算过程中是否运用了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才能对他人的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准确评价,这会促进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要点的理解与应用。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小组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并进行相互评价。通过互相评价,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思考方式,并学到一些新的解题思路。在学生互评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使他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进步。
总之,这样的评价方法和互評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反思能力。
2.鼓励学生多样化思考
人们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且新课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引导他们创新地解决现实问题,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数学建模机制,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贴近生活的应用题,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题目如下:小明在手工课上制作了一个圆柱形的笔筒,笔筒的底面直径为8厘米,高为15厘米。小明想知道笔筒的表面积,请问该如何计算?对此,学生能想到运用公式计算和直接动手测量两种解决方法。运用公式计算,即根据圆柱表面积的公式
S表=S侧+2S底=2πrh+2πr2,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可得:2×3.14×4×15+2×3.14×42=477.28(平方厘米);而直接动手测量,学生可以根据题目制作一个半径为4厘米,高为15厘米的圆柱体,直接测量所用的长方形材料的长和宽,计算其面积,再将其与两个圆形材料的面积相加。这样能锻炼学生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拘泥于课本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来领悟真知。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单元主题下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打造趣味性课堂、提出层级式问题和引导建设性互动,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这些策略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而本研究仅仅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教学策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整体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蓝颖.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思考[J].新教师,2023(8):64-65.
[2]沈丽娇.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索[J].教师博览,2023(21):70-72.
[3]林方.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3(合刊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