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4-05-18 06:32李秀娟
求知导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

摘 要:以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學质量和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要目的,围绕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高中阶段学生物理学科学习概况,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提出创新物理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以及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等教学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李秀娟(1974—),女,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学科学习方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是目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授

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实际教学情况的调研与分析表明,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教授,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缺乏重视,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出现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较好地吸收教师所教授的物理知识,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1]。教师没有充分把握物理学科与自然科学规律的联系,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取流于表面,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物理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对物理现象的认识较为困难。此外,部分物理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热衷于对学科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对现实生活与物理学科的联系的教学较少,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严重影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实验教学不合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部分教师通常采用题海训练教学方法,希望借此来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思路。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题海训练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也阻碍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牢记实验步骤与实验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并没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物理基本素养来开展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活动,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索,长此以往,也容易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阻碍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物理作为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如果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将很难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长此以往,学生较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掌握学生学科基础与综合素养,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逐渐凸显,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做好教学上的调整,进一步丰富学习素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启发教育原则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应用广泛和知识涉及面广等特征,教学难度较大,如果仅仅依照教材现有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不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思维品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保持教学素材的丰富性和教学内容的全面性。高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习惯,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秉持启发教育原则,从物理学科的知识探究出发,利用问题驱动,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领悟物理学科的奥秘,使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创新物理课堂教学理念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考试知识点,过度依赖教材和教辅材料,通过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达到记忆相关知识的目的。在题海训练之下,虽然学生的成绩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普遍不够透彻,僵化的形式难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对学生深入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知识迁移水平产生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更新并调整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优化物理教学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提升物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3]。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应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本节课程有关的物理情景导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物理情景进行自主判断,借助物理情景对摩擦力的产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这一节课程的难点,并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教学通常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式很难提高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不同物理学科基础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差异化需求,调动其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与积极性,从而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的养成。物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展现体验式教学的优势,让学生从本质上认知物理概念与规律,并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将传统课堂中的“教”转变为学生自主性的“学”,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及学习习惯,以及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虽然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学科基础,但是高中物理涉及知识面更广、抽象性更强,学习难度更大。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对知识内容进行解析,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无论是要求学生亲手进行实验,还是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抑或是为学生进行示范性实验,均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小实验,为讲授自由落体运动知识做铺垫。比如将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高度静止落下,让学生思考哪一个物体下落得更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体积的关系,以此来达到本节课程的教学目的。加大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力度,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能促进学生思辨性意识的形成,从而为其物理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物理观念和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基于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做好各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梳理,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其掌握物理知识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二,巧设生活化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场景化、自主化、探究化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当前高中阶段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以高中物理学科的概念、公式等教学为例,如果采用僵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么不仅无法使学生充分领会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真实含义,而且也无法让学生以物理思维思考问题。利用生活化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热点事件等作为问题素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做好铺垫,既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也能帮助学生搭建学习和认知框架,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解读物理知识,同时实现物理课堂的与时俱进。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生活问题:“大家知道我国的交通法规吗?交通法规为何要禁止车辆在道路上超速行驶或超载行驶?车辆在道路上超速行驶或超载行驶,会发生什么?”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待学生沟通讨论之后,教师可将摩擦力的知识点引出,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之中。

第三,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科学性原则,不应继续以背诵类作业、习题类作业作为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能夠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物理思维,使其可以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可列举一些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圆周运动案例,比如说火车经过圆弧形轨道等,并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圆周运动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将学以致用的思想深入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其知识迁移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呈现。随着教育信息化迈入2.0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积极将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引进课堂教学中,以便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另一方面,积极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5]。

基于信息化课堂的高中物理教学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利用信息化平台广泛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但不能随意地采用相关的课件而完全不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二是融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将信息化教学同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小组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迅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重力和弹力》这一章节知识时,在有关重力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航天员探测宇宙的纪录短片作为教学内容;在有关弹力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选择奥运会运动员们比赛的视频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视频既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插入,使学生在开课时迅速集中注意力,也可在教学中插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从而获得多层次的学习体验。再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认识物体的受力情况,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全面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五)开展小组合作,强化学习体验

很多物理知识和原理源于生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避免“一言堂”,要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提升其思维水平,培养其创新能力。小组合作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将学生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小组,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发掘自己的个人价值,同时有利于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

例如,在教学《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要求学生自主组建小组,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梳理学习过的电路、电池、电阻等方面的知识,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后续学习中抓住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实验教学法为学生示范,让小组尝试完成实验,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验能力。在教学后,教师应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可通过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能强化高中物理课堂的开放性,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深入思考、积极合作,以更加充沛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获得思维意识提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新课程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为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应用创新物理课堂教学理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以及活跃物理课堂教学氛围等措施,可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李志坚.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高考,2020(34):67.

曹怀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140.

马鱼玲.高中物理进阶式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J].名师在线,2023(24):82-84.

范永梅.将“主题教育”融入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思考: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习题为例[J].物理教师,2023,44(8):22-24.

邱霞.主动思考探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1):65-67.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