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璟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听、说、读、写的整合活动对学生思维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一整合活动离不开思维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之一,教师可在“具身认知”视野下,分析语文写作教学的困境,从依标把脉、理性思辨、催化具身这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索小学中高年段写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写作教学;思维能力;具身认知
2023年寒假,笔者设计了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学生调查问卷,对我校四、五、六年级的100名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觉得写作课很有趣的学生只占28%;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师生和学生间的分享、赏析,认为自己受益匪浅的学生共占61%;经常运用预写作业单、活动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的学生占21%;有42%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写作学习比较乏味,难以有所发现和感悟。有4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运用身体语言、视频、图片、新闻、故事、游戏、实验演示等资源辅助写作教学。有33%的学生很难打开思路,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写作知识,无法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一、依标把脉:聚焦思维品质的提升
笔者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 中关于中高年段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开展研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掌握现阶段小学中高年段语文的课堂写作现状,结合从教十年的课堂观察,分析得出当前小学中高年段写作教学面临以下困境:
一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未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学生的写作内容出现窄化倾向。二是学习环境缺少对思维意识显化的引导作用,学生的感官、思维和创作热情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缺少思维品质训练,课堂氛围略显沉闷。四是评改虚化,缺乏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目标量化评改实施不足。五是写作方法弱化,在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教师对学生缺乏思维启发和引导。六是写作成果的分享和写作修改、评价、交流、赏析的思维实践活动没有落实到位。
新课标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予以突出。保护和发展学生写作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更是直指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如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中指出,第二学段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中指出,更注重思维培育的适切性和情境化,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重点掌握思维方法,自主提升思维品质,并学会运用工具记录思维过程与轨迹;结合互联网时代的语文生活特点,自主提高思维水平。
因此,教师可依托新课标,倡导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以思维品质的提升为切入点,对症施策,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彰显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二、理性思辨:因循作品创作的思维特质
具身認知理论认为,身体和认知经验以及环境的交互影响了思维和行为。亲切、合适的例文和生动、可感的“下水文”的示范引领,是可供模仿借鉴的“引玉砖”。但教师绝不能以此禁锢学生思维,而是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因循作品创作的具体性、目的性和逻辑性等思维特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思考,理性思辨,提高捕捉素材的敏感性,带着问题意识阅读与讨论,并积极鼓励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及日常交流中去。
以提升思维品质为角度,笔者努力寻找中高年段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旨在用“作前预学—合作共学—支架导学—反馈活学”的写作教学基本范式防范错误教学,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写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师佯装自己对要接手的工作任务深感苦恼,借着“下水文”向学生诉心声。通过“现身说法”,教师将学生带进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消除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以及读写落差,还渗透了写法指导。
集体写作场域中的共同交谈和互相点评能营造轻松的氛围,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开展深层探究,关注吸收、体会技法,构思预写的兴趣越来越浓,并进一步通过参加现场竞赛、同题异构、可视化思维导图、写作接龙等创意表达活动,将文学语言和文学表现手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随后,教师以押韵小歌谣的形式进行趣味总结,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评议问题,品读回味,修改校正。此举不仅能教会学生正确审题、选材和组材,还能辅助学生自觉运用语言文字,开展创意性表达并培养一定的修改能力,顺利达成中高年段语文写作教学的拓展目标。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学生遵循写作规律,强化思维训练,通过物理具身、情感具身获得直接经验,通过想象具身联系新旧经验。学生在真实的人、事、情、景中通过亲历、探究、感悟、体验等方式获取个性化经验,多感官、全方位地培养和提升了模仿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作前预学,启迪发问;对答共展,活动探究;搭建支架,引导提升;反思整理,拓展运用”的完整学习闭环后,教师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写作实践中注重理性思辨和语用实践,从而有层次、有梯度地打开思维的闸门,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三、催化具身:赋予思维生长动态的情境
具身认知视野下,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接触与认知,与其自身对真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感受、态度与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五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催化具身认知。
(一)调控直觉思维,丰富形象思维
新课标指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凸显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这启示教师应时刻铭记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新课标育人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畅快地表达自我,积极发展直觉思维;在创设的与写作主题密切相关的图像影音和体验实境中观照生活场景。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写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游园活动、端午民俗活动、新年茶话会等活动的视频来导入,通过“我做你猜”的身体模拟游戏还原活动场景,引导学生积累动词,培养形象思维,鼓励学生动笔行文,创造出如电影运镜般的连贯动作,最后完成自我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二)明确任务引导,唤醒辩证思维
小学中高年段写作教学應更注重组群交互,任务引导,催化源于真实感受和需求的具身体验。
一是要让写作教学体现任务特征,紧扣核心主题。教师可将写作体验外化,更多启发、交流、碰撞、分享,梳理、解构技法,琢磨品评,让质疑思辨、提示点拨、问题解决成为教学的常态;将写作过程化静为动,鼓励学生认真看,仔细听,积极做,动脑想,大胆说,及时修改,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计划。
二是要给足学生讨论分析个性问题、思考探究共同问题的时间。教师可将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式融汇进来,研读写作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核心写作知识提示,围绕与学习任务群相关的若干子任务的侧重点以及具体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带动学生的认知和思维随着任务学习而逐层深入——从写作概念的抽取再到对写作知识的转化、运用。
三是要在展评和推广中传递美文,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学生从读写转化中获得成就感,拥有平静、稳定的写作心态和快乐、自信的写作心情,有利于保持最佳的写作状态。
四是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写作单元收录了一篇由绘本改编的情节很有意思的例文《小真的长头发》,教师以片段分解示范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构思体系、语言的内外逻辑、呈现形式,使学生经历从感受、模仿到创新的完整过程,并在特定情境之中自然生成相似的、精彩的生活体验。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对素材做出恰当裁剪,巧设结构,鼓励学生大胆、真诚地表达,合理、勇敢地想象,从而写出内涵丰富、中心突出的习作。
(三)借助逻辑思维,延展创造性思维
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属于逻辑学范畴。培养逻辑思维对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对语言表达、作品构思、审题立意的看法大声说出来,师生在任务实践中一起探索创作技法。学生吸收、借鉴、活用他人的表达方式和思想的妙处,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很有帮助。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师将一篇想象奇特、情节波折但略有瑕疵的学生习作拿出来,让全班学生共同鉴赏,针对其不合常理之处和表达不当的地方集思广益,使文章更加完善并总结方法,用于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应增强学生在具身场域中的归属感,综合运用多元的实践育人方式,积累有助于创设情境、富有生机、保护个性、更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倡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使学生能够将写作当成一件满足表达与交流需要的乐事,从而为写作成长提供不竭动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合宜的写作知识,搭建自己的写作支架,最终指向充分感受、自能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22.
[2]方炎亮,王敏军.聚焦具身认知,促进素养生长:小学Micro:bit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4).
[3]叶少丽.让“画面感”点亮小学语文写作课堂:小学语文写作的另一视角[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3).
[4]任永强.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J].读写算,2024(8).
[5]保珠.单元整体视域下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2).
[6]张晓燕.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高效教学“读写结合式”实践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4).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