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

2024-05-17 14:42刘先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大思政高校图书馆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形式和方法也日益多元化。如今,高校图书馆功能日趋多样,既是学生获取知识以及提高自我能力的场所,也是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载体。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优势,再次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巩固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建立长效育人机制、建设智慧图书馆等路径。以此,拓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图书馆资源建设结构和整体服务教学及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强化学校“大思政”教育成果的落实。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151-03

作者简介:刘先熙(1979.02—  ),男,汉族,湖北省武汉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智慧图书馆、图书馆资源建设。

基金项目:武汉学院2023年校级课题“大思政”教育格局下民办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探析(项目编号:X2023047)。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信息资源的重要承载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教育目标从“育人为本”转变为“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在当前“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拓展资源和深化服务体系,提升资源数量和质量,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1]。

一、“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是“大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撑

“大思政”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图书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主要场所之一,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学习资源。高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资源以及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世情,增强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二)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大思政”教育追求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图书馆作为一个集智慧、学问、文化于一体的地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还为他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参与学术研究、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书馆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术经验,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是促进教师教学创新的重要保障

“大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图书馆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与教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优势

(一)图书馆资源丰富

当前,图文资料、网络信息以及影视媒体等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数据库在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培养思想素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重要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平台,图书馆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展和充实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思政类信息资源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和针对性。高校可运用大量的数字化文献資料和学术资源,武装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回顾和研究当代经济发展历程时,树立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图书馆环境优良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特性与健康性、稳定性等特质紧密相连,这些特质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特点和显性特点实现有效融合。环境在高校学生个人心理成长和健康成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每个阶段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学生获取和收集信息的主要场所,图书馆更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沉浸感,并提供丰富的体验。高校图书馆在环境方面极具优势,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条件支持,其在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都能充分刺激学生感官体验,可创造出一种舒适的环境氛围。同时图书馆以其独有的人文气息,对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塑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图书馆校园文化氛围营造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以及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内容。众所周知,高等学校环境是否优良,对学生学习态度有直接影响。为了真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校应注重开展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志愿者服务等多元化思想政治活动,并鼓励各学院和各部门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了推动学校的思想政治改革工作,各部门应当积极提出建议和贡献意见,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活动中受益匪浅,于优良校园氛围下养成健康行为意识[1]。

三、影响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一)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资源和网络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滞后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为了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高校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引进,积极推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放获取,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二)学生认同感缺失

目前,高校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图书资料、文献检索等方面,并未将其视为一种专业的服务组织,更谈不上真正了解其深层含义。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且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2]。

(三)学科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科教育的影响。如果学科教育缺乏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和引导,将使得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也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以高校图书馆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强化思政资源优势,突出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

从文献资源的视角出发,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文献保存与传播平台的角色。为了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并发挥其最大价值,高校图书馆需要致力于提高馆藏文献的质量。由于不同学校和图书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在大学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图书馆需要与大学教育工作相适应,存储和传递对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以供大学生学习使用这类文献资料并提升自身的价值观,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宝库[3]。例如,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采集优质的文献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期刊、报纸等。同时,要重视文献的加工和整理工作,使其更加方便师生使用,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建立特色数据库,如马列经典、党史国情、传统文化和时代楷模等不同主题的文献资源库,成为广大师生的红色精神粮仓。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国情和发展,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信息服务,助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另外,在硬件建设领域,高校图书馆一直被视为除课堂教学外最理想的学习场所。然而,不容忽视的现状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建馆理念和硬件设施方面已经显著滞后于时代发展。这种滞后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导致大量学生流失,从而使得图书馆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兴起一股新的热潮,进行空间改造、学习空间建设和知识共享空间的建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其提供更优质、更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确保图书馆能够继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教育职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4]。例如,加强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数字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文献资源,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化思政相关文献资源库,方便师生在线获取和利用文献资源。

(二)建立长效育人机制,突出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功能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教育能力。图书馆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以正确的意识形态指导资源建设工作,提高图书馆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素养,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激发图书馆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环境,为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奠定基础。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还应该积极强化思政教育的服务功能[5]。例如,高校可以开展一些面向社会的文化活动、讲座等,提供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普及,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智慧图书馆,拓展思政教育维度

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个现代化、多维度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尤为关键。在这个背景下,高校应将“智能图书馆”作为新的发展方向,持续拓展并优化校园的整体环境。不仅如此,高校也应积极促进校园网络环境与文化的建设,这不仅提升了学校管理的硬实力,也加强了学校的软实力,进一步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扩展与强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我们能够建设一个现代化、智能化且多功能的高校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和知識获取途径。

在提供一个舒适的读书和学习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空间深度和沉浸感,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感受。智能手机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我们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利用其进行先进思想和理论的传播,无论在现实还是虚拟环境下,都能对高校学生进行深入、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基于智能图书馆的平台,我们可以精准地向学生推荐“红色经典”,并通过智能方式引导其阅读,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并将所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先进理念和独特见解。这样不仅强化了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有效和深入人心,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和环境优势[6]。

(四)组织开展图书馆实践活动,增强思政教育实效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权威地位,展现高校图书馆优势,并运用高质量、多层次的馆藏资源,组织各种形式、特色的图书导读活动。一方面,通过导语活动,把优秀知识内容和先进理念传播出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地落实下去。教师应该将具有较高政治价值的图书精心挑选出来,推荐给学生阅读,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也可以结合其他具有娱乐性、艺术性的图书,设计丰富多彩的导读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对于教育者而言,以“马哲思想”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为主题,提炼出知识的精髓和要点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应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深奥的理论与生动的图文相结合,以更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图书馆官网的醒目位置设立专题,定期向读者推介红色图书,使学生对国家的历史、革命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国内外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主题,开展主题讲座和脑力激荡。在理论水平上,通过阅读优秀的图书、优秀的思想,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怀,我们可以围绕“建国周年”这一重要主题,精心组织一场融合政治性、娱乐性、艺术性的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深入挖掘中国革命历史的丰富题材,更好地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激发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7]。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充分利用馆内优质的图文资源,图书馆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表达途径,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智慧和经验。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引导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场所,更是一个培育学生思想道德、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并发挥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高校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肖新泉,刘彩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以赣南医学院为例[J].学园,2015(1):22-24.

[2]孙海东.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5):157-159.

[3]崔婕.图书馆教育功能及作用分析——以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为例[J].中国报业,2021(22):114-115.

[4]周琳洁.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5):95-97.

[5]孙宁.高校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评《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领导科学,2019(9):126.

[6]王磊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实效性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1):63-65,68.

[7]何艳娥,王晓婷.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59-60.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大思政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