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和历史知识融合教学

2024-05-17 12:59林蔚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语文

林蔚

摘要: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可以加深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融合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就初中语文和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语文  历史  知识融合  核心素养

一、运用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大多是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联的历史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既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满足初中学生乐于主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地引入历史知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起来,如:我在讲授《孙权劝学》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孙权、吕蒙、鲁肃及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关的故事,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课堂上,学生踊跃地展示成果:有的演讲故事,有的展示制作好的手抄报,甚至还有学生做了PPT演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在这节课上,学生们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也很好。[1]

二、结合历史,理解课文主题

初中语文课本上出现了不少与历史有关的文章,其中《陋室铭》《桃花源记》《富贵不能淫》等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黄河颂》《土地的誓言》《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展现了一个历史时期或一个侧面的历史事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等谈论治国之道。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反映了一些特殊的历史现象。而我们的文言文、古诗教学正是如此,如果学生不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就不能对其主旨进行准确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文章主旨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为什么标榜自己是“闲人”呢?这就必须让学生先了解苏轼所处的历史年代,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乐观豁达。又如学生在阅读“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时,应该先给学生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平,百姓被裹挟在军阀混战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百姓离散,他们的生存权利被剥夺,活下来都成问题,实现人生理想就更加遥远了。借助历史知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活在黑暗的人吃人的旧社会,想通过个人奋斗去摆脱贫穷是行不通的路,所以,祥子的“洋车”梦注定是要破灭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引用历史,激发写作热情

宋代词人陈师道说:“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像活水源头,奔流不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些学生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苦于没有素材,其实众多的历史人物故事就是最经典的写作素材。语文课上的历史人物故事不胜枚举,比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等,每个成语中都有一个故事或者一段历史。语文老师在讲到成语时,对成语的典故简单介绍一下,便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再如,在教诗词时,哪一位作者身后没有一点历史渊源呢?适当讲给学生听听,听多了,记多了,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基本每一篇都是一段历史片段。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引用适合的历史人物事例,作为写作素材。[2]如写以“勤奋读书”为话题的作文,有《孙权劝学》中的“吴下阿蒙”、有“忧天下”的范仲淹等;写“诚信”的话题作文,有《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小元方”,有“曾子杀彘”中“言必行,行必果”的曾子等;写“乐观豁达”的话题作文,有“游承天寺”的苏轼,有歌颂“秋日”的刘禹锡等;写“坚持”“挫折与成功”“如何走出困境”的话题作文,有遭遇宫刑最后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司马迁……可见,历史知识对写作而言,是一座值得挖掘的素材宝库。我在教学《孙权劝学》时,布置了读后感,大部分学生从“吕蒙就学”的角度,以“发奋学习”“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等为话题进行写作,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位学生另辟蹊径,从孙权的角度,以“先律己,后才能诲人”为主题写了一篇佳作。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或历史事件发表不同观点,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学完《桃花源记》一文,布置写作:发挥想象,写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桃花源”的作文。这样古今融合的题材,学生比较有兴趣,写起来妙趣横生,别具一格。

四、融合歷史,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方面内容,是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3]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语文课文中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老师要充分融合书中的历史文化常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生、崇尚和平、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课文中的品质高尚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如孔子、孟子、陶渊明、杜甫、闻一多、鲁迅、袁隆平、毛泽东等。还有一些历史人物,也许大家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我们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地方,就是里面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我在课堂上通过文字、照片、视频引导学生重返抗美援朝的现场,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懂得是无数个“最可爱的人”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我们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学生,要牢记这段历史,我们要热爱祖国,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

语文和历史向来不分家,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恰当地融合历史知识,带领学生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遨游,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热爱并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建平.浅谈历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J]. 文理导航,2015(06).

[2]杨素华.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21(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历史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历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