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结合路径

2024-05-17 10:50李志霞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节日初中语文

摘 要:古诗词意境深邃、语言简练,精神文化内涵丰富,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教师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将传统节日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实际教学情况,探究两者的有效结合路径,以促进学生的感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学生的发展根基。

关键词:传统节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结合路径

作者简介:李志霞(1978—),女,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生要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将传统节日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能让学生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多个不同的维度着手,分析解读知识内容,感悟精神内涵,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也能够引导学生对比古今,感悟传统节日的变化,获得丰富的认知;还能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桥梁,引导学生与古人进行跨时空交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语文课程教学。

一、 传统节日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结合的价值

(一)有利于传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能够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但现阶段,一些初中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比较模糊,教师指导学生从古诗词的角度去认知传统节日,体会古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1]。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以精练的语言抒发情感、表达观点。在古诗词诵读中,学生逐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知,能够体会优秀传统节日民俗被一代代传承、渗透于民族血液与生命之中的过程,感悟其中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有意识地传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及活动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在经典诵读、诗词赏析、语言技巧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语言理解、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2]。将传统节日与古诗词教学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还能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同的古诗词能展现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食俗及庆祝仪式等,学生可在学习中聚焦“传统节日”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容,并完成一系列的项目式、主题式、情境表演式学习活动,获得对古诗词的深层认知,同时高效转化知识,取得丰富的学习成果。

(三)有利于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生活化

古诗词有一定理解难度,而传统节日恰恰可以作为学生多维理解古诗词内容的桥梁。它能帮助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古诗词折射出来的历史、社会知识,解读古诗词的精神内核,挖掘其中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传统节日为支撑展开的古诗词教学,能够充分彰显“生活化教育”的理念[3],缩小古文与现代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由此,学生能够更轻松、更有效地学习、理解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生活气息。

二、 传统节日与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结合现状

(一)教师缺乏足够重视

在现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某一个关键词或是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解读,以此训练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技巧,发展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而缺乏融入传统节日的意识和理念,未能根据具体的古诗词教学内容,挖掘相关的传统节日,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辅助学生解读古诗词,优化他们的课程学习活动,丰富古诗词学习内容[4]。这样的课堂难以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教育的要求,导致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难以发挥出来。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初中语文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也决定了学生课堂中的收获情况。部分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达不到要求,渗透传统节日的方式比较单调,存在感不足等,降低了古诗词教学的效能,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鉴赏能力[5]。这样,学生自然难以从古诗词中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无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解读古诗词,就无法深切体会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

(三)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古诗词篇幅短,语言精练,蕴含先人的思想情感。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缺乏自主解读古诗词,领悟古诗词的深邃思想和丰富内涵的主动性。部分学生对古文存有畏惧心理,缺乏解读古诗词的动力。这样会影响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导致他们无法从传统节日的视角去解读古诗词,影响了古诗词独特教学价值的发挥。

三、 传统节日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结合路径

(一)转变理念,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元素

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能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确保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会出现方向上的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将传统节日与古诗词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就要在理念上重视,方向上协同,实践上深度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古诗词学习中深度感知传统节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可以根据这首诗中的重阳节元素,融合传统节日资源,让语文课堂彰显节日风情。

1.横向比对

教师可以引入其他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让学生横向对比,基于特定的背景解析古诗词内涵。比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创作背景,当时正处于安禄山起兵叛乱时期,这首诗的原注提出“时未收长安”。基于此,学生在解读古诗词时便可以感受作者登高时心情的复杂性,他既思故园,又思帝都,既伤心,又感慨。之后,教师可以引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通过横向对比,深刻体会重阳节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节日是他们思念家乡、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解读能力。

2.纵向对比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古诗词中了解古人过重阳节的习俗,感知古人对重阳节的重视程度,再结合现实生活对比古今重阳节习俗的异同与寄托情感方式的异同。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可发现,一些人不重视甚至遗忘了重阳节,没有延续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这样的对比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他们将自己在古诗词学习中了解到的重阳节习俗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自主自发地过重阳节,在重阳节当天吟诵有关古诗词句,达成高质量学习。

(二)创新手法,多维解读传统节日文化

教师在将传统节日与古诗词教学结合的时候,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及优化,要能够以多种手段引领学生多维解读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其探究兴趣,增强其情感认知,使其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让课程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基于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深度解读词中的情感内涵。

1.信息化教学

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感悟古诗词的韵律美,激发学生探究古诗词的兴趣与积极性。基于歌曲的情感基调,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挖掘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所蕴藏的团圆情怀。

2.问题式教学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引入传统节日的相关元素,为学生设计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在思考与辨析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多维解读古诗词,彰显自身的个性色彩。比如,教师指导学生读完整首词之后,可以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

(1)苏轼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苏轼当时什么样的心态呢?

(3)你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找到作者的情感生发点并加以赏析,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对词作的理解,尝试开展情境重演活动,模拟苏轼过中秋节时写下这首词的状态与过程。这样能让整个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思考。

(三)主题活动,延续古诗词中节日习俗

初中语文教师应聚焦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主题式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开设主题课程,让学生迁移应用知识,自主搜索并解读描述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并展开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延续古诗词中的节日习俗。这样的课程教学能够贯彻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搜集描述这一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并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发展学生创意思维。有小组以“春节”为研究对象,搜集了有关春节起源的传说,如“熬年守岁”“万年创建历法”等,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这些传说,以视频的方式加以記录。随后,该小组通过诵读经典诗句,展示相关的春节习俗如下。

扫尘:“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贴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守岁:“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放鞭炮:“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还有小组对某一节日的古今习俗进行对比,写出现代诗歌和散文,实现读与写的结合。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外探索,达成了知与行的统一,彰显了他们独特的学科思维,并提升了文化感知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了个性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理解、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融入传统节日,找到二者的契合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施融合教学,使学生得到丰富的课程学习感悟和体会,能够以创新的视角去审视古诗词文化,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提升他们的理解效度,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陈伟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J].第二课堂(D),2023(5):37.

翟晶.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5):109-111.

戴宏燕.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22):31-34.

吴婷.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9.

王单.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教学研究: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传统节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