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第一实验小学 蔡 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要将语文实践活动视为教学主线,从而构建素养课程目标体系,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学科,小学时期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关注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凭借其有效性与创新性备受重视,这一教学方式将情、境、意、象合为一体,以教学主题作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本文围绕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这一主题,详细论述了情境教学的实践原则与路径,以期为各位一线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经验,用“情境”点亮语文课堂,引导学生真正领略到语文大世界的乐趣所在。
当前,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与作用缺乏认识的深刻性,导致教师“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的情况产生。具体而言,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度追求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却忽视了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情境教学喧宾夺主,甚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却并没有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不少教师在创设故事情境时,会不遗余力地让故事情节更新奇有趣,引导学生沉浸其中,而知识点却隐藏在故事中,或在故事结束后一言带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无法实现理想的成果,而且有可能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遵循切合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将教学任务与内容特点作为情境创设的重要依据,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让教学情境发挥辅助作用。
当前,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但是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无深刻体验,又无深入理解,情境教学法自然难以实现理想化的应用成果。因此,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让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有着丰富的实践路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趣味情境等多种情境的创设来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果。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教师要随机应变,在立足于教学任务要求的同时,及时对学生所反馈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让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迎合了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又适应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模式多元化原则既是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的实践原则,又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树立创新意识、探索科学策略。例如:抽象性是语文学科的特征之一,也是阻碍学生具体理解与深入思考的关键,当文中的句子段落或描述对象的抽象性为学生造成理解困难时,教师可以创设出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更为直观、具体地进行理解与体会。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活动一直受限于教材、囿于课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深刻的感受,应用能力也有待提高,这样的教育形式与当前的育人理念相违背。生活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具体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当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同时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契机。所谓生活情境,是指教师要在常规化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境选择生活化事例,并将其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课堂引入教学活动中。生活情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
在生活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下两点:教师要保证生活情境具有深入思考与探究的价值,且与教学目标紧紧相连;教师要保证生活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能够有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境。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教学为例。到了五年级,很多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提高,班级中出现了过度在意自己与他人外貌、服饰等问题,教师可以以这一生活事例为切入点,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在课文中提到,花生有一样最可贵的好处——与桃子、苹果、石榴等水果相比,花生并没有将自己的果实争奇斗艳地高挂于枝头,而是长在地上,等待人的挖掘。教师可以根据文中这一段话引入探讨的主题:“当今社会人们都很重视自己的外貌,同学们请结合你们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讨论一下,你觉得外在美和内在美哪一个更为重要?”这时,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随着讨论的逐渐深入,学生更能深刻地感知到文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内涵,并且能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将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总结出个人独特的感受与体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落实所学知识,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之路上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受重视程度不高,且缺乏梯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下,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于表面。针对这种情况,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教师可以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思考,让学生的阅读与学习有重点、有目的,也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文章的思路与方法。
抽象性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道障碍,阻碍了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与理解程度的深入。究其本质,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升,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信息化情境,通过影音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多重感官体验。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之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课件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调动起学生的听觉,用音乐推动学生的理解与深刻感悟。总之,在这种多重感官的配合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诗词的内在含义与文学价值。信息情境的创设不仅解决了抽象性问题为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而且能够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同时享受语文之美。
小学阶段,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喜爱游戏是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强势地改变学生的天性,而是利用他们的天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存在偏见,认为其是死板、生硬、无趣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来改变学生的刻板印象,利用游戏氛围调动课堂气氛,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其次要保障游戏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的教学活动为例。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竹节人玩具,使其在制作中掌握竹节人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竹节人大比拼”的游戏活动,享受竹节人玩具的乐趣所在,并且结合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理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欢声笑语中体悟,也让语文课堂更为精彩与多样。
教学是教与学的相互配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交流、思考、分析与互动的时间与空间。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得以提高,个性化理解与思考才能够在鼓励中蓬勃发展。在部分课文的学习中,学生有可能对人物心理与情感状态把握不好,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情境的创设,直接有效地深化学生的认知与感受。在表演情境的创设中,分角色扮演只是一种路径。如何引导学生让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活”起来,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用语言、肢体、表情、动作,深入理解人物思想,加深内心的体验与感受。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将相和》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角色进行扮演。在扮演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动作等方式进行思考,揣摩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点与肢体动作,然后结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将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胸怀宽广、注重大局的蔺相如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一个英勇善战、光明磊落、注重大局、知错就改的廉颇形象也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设计让课文不仅停留在课本上,而且来到了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思考、理解与体悟人物的个性特征。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凭借其独特优势备受关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深入了解情境教学意义与优势的同时,真正做到会用、善用、巧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切合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模式多元化原则,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信息化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以及表演情境等方式,让语文教学有滋有味、有情有境,有实践应用,更有想象与思维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