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华
■天津市河西区教师发展中心 么 青 ■天津市河西区湘江道小学 王 虹
论坛主持人王洪华:
2023 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与嘱托,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近年来,天津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着力造就有过硬政治素质、高尚师德师风、精湛业务能力、高超育人水平的教师队伍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在推动教育家精神入脑入心、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工作中,天津市各级各类学校展现了担当作为。今天,我们特邀天津市特级教师、河西区教师发展中心思政创新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正高级教师么青和天津市河西区湘江道小学副校长王虹,请她们谈谈在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以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的体会、做法和实践。
么 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阐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是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待,又是赋予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也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根本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信念与自觉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是在2023 年9月11日参加了天津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线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联系自己扎根中小学德育工作40年的教育经历,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教师心中要有“大我”。这个“大我”就是要牢记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嘱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记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谆谆教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牢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将自己的“小我”深植于国家和民族大业,融入教育事业、融入强国建设、融入民族复兴之伟业。
第二,教师行为应为“典范”。教师职业具有示范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言行要成为社会的楷模和典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我们成为良好社会风范引领者的殷切期望。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自律,提高自我修养,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感染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教师教育蕴育“智慧”。“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习总书记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滋养学生的心灵。同时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注重挖掘学生潜能,指导学生进步。总之,“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四,教师躬耕追求“创新”。“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习总书记对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概括,也是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勤学笃行”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并自觉地付诸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要能够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挑战,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教师。
总之,习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高度,对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教育家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王 虹
教育家精神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和广大教师的关心、关注和关爱,是对教育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集中表达,是对教书育人规律的精确提炼,更是对教师个人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高标准要求,为全国广大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自觉把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教育家精神突出“爱是主线”,引领我们做心中有爱的教师。“爱”是教育家永恒不变的情感,如果没有爱这个主线,教育家精神将缺少灵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教师具有胸怀天下的大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教育的钟爱、对学生的关爱。而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则从不同角度具象了“爱”的内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对祖国的爱,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对自己的爱,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是对教育的爱,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是对学生的爱,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是对学习的爱,胸怀天下、以文化人是对人类的爱。要践行教育家精神,我们就要做心中有大爱的新时代教师,以爱育爱,自觉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个学生,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充满热爱。
第二,教育家精神强调“学是前提”,引领我们做眼中有光的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的志向和使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的素养和修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的行为和世范。教育家要有高素养、高修为,要有海纳百川、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我们要自觉向教育家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像海绵吸水一样求知若渴,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第三,教育家精神关注“教是重点”,引领我们做脚下有路的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严谨治学、守正创新、勇于实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研读教材,精心备课,在师生互动中启智增慧,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根本,就是要坚守初心,用心教育。不仅要乐教、愿教,而且要能教、善教,教学生学习知识,正确做事做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教育过程中言传身教,自觉用德行和学识教育影响学生。
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学习,让我们在困惑和困难面前不再迷茫,引发了我们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中守正创新实践的深度思考,明确了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训中,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从浅层培训到深度教研、从管理育人到生活育人的方向和目标。
王洪华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重大意义。
从教育本质属性看,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伟大、最持久的事业。育人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是师生之间情感的共鸣,直接关系到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灵魂层面的交流和碰撞。正因如此,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学治校、教书育人被赋予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诸多职业中,教师对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是最高的。教师需要具备的“德”,不仅包括公德,而且包括私德。教师必须有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就是教育家精神。唯有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教师才能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
从教育自身发展看,弘扬教育家精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教育部署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师的精气神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工作的状态,而且关系到其专业的成长。只有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建成教育强国。
从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能不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在人才培养的整个链条中,教师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队伍的思想水平和专业素养,是影响乃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广大教师寄予的厚望。
么 青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是河西区“强教必先强师”理念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亲历者、践行者和受益者。河西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出实招,打好组合拳,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努力建设全市最好的教师队伍。
第一,科学规划区域强教强师的“大战略”。面向新时代、立足新使命,河西区教育局党委制订了《河西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素养提升、重点领域培养和激发教师发展活力“五项重点任务”,以“九项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了七层级“金字塔型”教师专业人才梯次,进一步优化区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和管理体系,完善保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管理能力、富有战略眼光及创新精神、具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队伍,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高超、终身发展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队伍,主动回答好培育“大国良师”的时代课题。
第二,激发名师动能,发挥示范引领。为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领衔示范作用,河西区建立了“西岸基础教育名师库”,我有幸入选首期名师库。目前,名师库有180 名教师,他们分别是正高级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津门三杰”、市级学科领航教师、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市级劳模工作室领衔人、区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以及部分担任班主任20 年以上或年级组长、学科组长15年以上的专家、教师。2023年,我区教育局组织“西岸基础教育名师库”成员开展了“专家型教师领衔示范月”等活动,首批名师库成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区域教师开展了学科专业培训、新青教师培训、行政管理培训等。另外,河西区教育局还建立了“西岸基础教育名师库”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激发西岸名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第三,抓青年教师,构建系统“培养链”。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教育的希望。河西区是首个实施“新任职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程”的区域,利用“训前问需、训中问计、训后问效”培训机制,在强化目标引领、抓实过程管理、突出培训效果等方面着力,构建一套成功的新入职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作模式。探索出集中面授和网络培训互补、专项培训和实践研修相结合的开放性培训途径和方法,搭建了研训一体的发展平台,独创了以新青教师第二年参加巡课、说课,第三年参加教学展示课的“三课活动”。培养工程自2010 年启动,累积开展专家讲座千余场、“三课活动”七千余次,培养新青教师2600 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教育家精神是一种持久的力量,它将激励着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未来,河西区定会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烈使命感,精心谋划、强化实施,为打造全市最好的教师队伍、实现“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立新功。
王 虹
下面,我从科研引领教师成长的角度,谈谈我校在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实践,以我校班主任成长“工作坊”为例。
早在2014年,我校35岁以下青年班主任已占全体班主任的17.9%(如今已达到85%)。为解决生源不断增加和优质教育资源不匹配的问题,我们搭建了“工作坊”平台,成立了“导师团”,分层带动、培养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新青教师面临家校关系和学生教育的困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的出台,按照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结合我校目前工作实际,我们赋予“工作坊”更加明确的定位,更名为“班主任协同育心工作坊”,使之成为更精准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推动交互式育人机制的新举措,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交互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四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班主任协同育心工作坊”被天津市教委认定为天津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精品项目。
第一,沙龙分享式学习。学习活动中,班主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线上和线下结合”等方式,开展“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与家长有效沟通”等实操练习。为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我们开展“智慧家长沙龙”,针对同质问题的群体成立专项辅导小组,采用年级分散预约、沙龙集中咨询、问题解决督导的精准服务模式,进行“面对小升初家长的格局与心态”“亲子关系中的有效情绪管理”等一系列话题的讨论,在提升教师和家长教育智慧的同时,也缓解了家校关系的紧张、解除了不必要的矛盾与误会。
第二,课程研发式学习。在不断完善我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开展协同共育课程的共研。“双向课程”的探索实践,实现了服务学生“绿芽梦想课程”与服务家长“家长成长课程”的双向奔赴。班主任带动家长团队挖掘社会资源的力量,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政课程和职业生涯教育特色活动有机融合。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介绍职业特点、展示专业技能、传递专业精神,将求真、向善、尚美的梦想火种植根在学生心中。
第三,案例会诊式学习。在“有情家访”故事研讨中,我们开展“暖心家访的模拟练习”,这既是对教师家访进行具体方法策略培训,又是师爱故事的分享会。教师们分享自己结合我校儿童心理绘画的课题研究,在一个个真实案例的作品分析解读中挖掘教育的积极因素,找寻教育的契机,并利用绘画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
另外,我校多年来一直着力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校本研修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在分校区、分学科、分层级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名师领航、骨干带动的方式,交互式、递进式进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在校本研修中,特别注重教研与科研的一体化,例如在“尚美育人”学校特色文化研究中,开展跨学科融合实践探索。作为天津市“京剧进校园”试点学校,我校开展音乐、美术、语文等多学科教师融合教研,开展将京剧元素融入各自教学活动的创新实践,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了“小课堂”落实“大思政”的教育共识。
王洪华
要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四门功课。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理论武装。要结合本职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是坚持敬业奉献。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要付出大量心血,有时甚至要忍受一些委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口号上,而应该表现为始终如一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育工作是良心活,需要大爱情怀、大德风范、大智风采,需要时间的积累,以及如同春蚕、蜡炬般一点一滴的付出。
三是坚持潜心钻研业务。把每一门课教好,把每一个学生引导好,把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好,把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做好,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只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脚踏实地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成为真正的未来教育家。
四是做好师德表率。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必须在师德师风上严于律己,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我们在回忆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时,都有过这样的感触:读书期间学习的很多知识都忘记了,但老师们在人格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却历历在目、受益终身。
么 青
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领悟、实践探索和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本质,进而自觉地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朝着教育家的目标努力。
第一,在学习中“深悟”,要在“深”和“透”上下功夫。习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是对我国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职业操守、专业素质的集中概括和高度凝练,也为我们自身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持续深入理解,为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注入不竭动力。
第二,在工作中“践行”,要在“实”和“干”上下功夫。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教育家精神要落地,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践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2024年教育工作会上强调:“要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把握抓落实的方法和机制,围绕界定目标任务、设计评价体系、制定制度政策、总结形成解决方案,迅速落实,突出实干,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自觉地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潜心从教、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确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每一位教师永恒的课题。
第三,在反思中“成长”,要在“研”和“专”上下功夫。习总书记始终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到“四个相统一”和“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再到“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教师队伍建设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与精神。中小学教师要争做高素质人民教师,反思促成长不可少,加强在“研”和“专”上下功夫,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 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家眼里是有学生的,他能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能看到积极的教育因素。他是心底有共情的,能听见学生的心里话和内在心理需求,这就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是要弘扬这种教育家精神,用师德与师爱谱写学生成长的故事、发现课堂生成的故事、讲好校园发生的故事。教育的坚守与热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岁月散发光芒,让我们感受桃李芬芳的幸福。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育人使命的行动派和实践者,“小老师”干的是“大教育”,学生天然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底线。
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要把视角聚焦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优化和构建适切学校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之中。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学校要进一步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构建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提升模型。完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采用分层级递进式培训内容设置,采取“双主体参与”式、“必修+选修”式学习模式,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让教师有教育创新的底气、有成为名师的勇气。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以精深的教育学识、过硬的专业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融入教书育人的言行,做学生学习的知识引导者,做学生学品与人品的养成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航向引领者”,不断提升育人智慧与本领,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爱心守护者”。
王洪华
教育事业呼唤师者的真心付出,需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坚守和“只为桃李竞相开”的无私追求。多年来,众多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默默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年华,他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蕴含了党领导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凝练了广大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我们要做教育家精神的研究阐释者、宣传弘扬者和身体力行者。
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家精神,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价值引领,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和努力做好的最高准则。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携手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