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2024-05-13 03:07万海霞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
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学困生教学活动

万海霞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要突出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从当下的课题研究结果分析,两极分化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素质差异不受重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此外,针对学困生与学优生的能力差异,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教学提升路径。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找到优化教学方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全面协同发展,才能消除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

(一)学生存在素质差异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两极分化问题指学优生与学困生数量快速增加而中等生较少的教学问题。若学生素质出现明显差异,将导致教师无法正确把握教学进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两极分化问题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吃不饱”和“不够吃”的新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难以获得提高。对该课题研究分析后发现,两极分化问题的出现与学生的素质息息相关。首先,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由于农村的数学教育资源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只能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在单一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被逐渐放大,进而诱发两极分化问题。其次,学生之间存在兴趣差异。一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较为关注,在兴趣的驱动下,愿意主动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随着学习经验的快速积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也有一些学生对于以计算和解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较为抵触,进而缺乏学习热情,时间久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

(二)教师观念有待转变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打造“一视同仁”的平等课堂,需要对每名学生投入足够的关注。在人格和思想上尊重学生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与认同感,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科学习活动当中。当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误区,有时会把以生为本看成是对全体学生设计相同的学科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就忽视了学生身上存在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差异。“无差别”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而对于学困生与学优生两大群体来说,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以及要求有时无法与自身的学习素质契合。此外,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甚至对两极分化问题形成了不关注、不重视的消极看法,最终无法有效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教育活动的开发与设计。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校只有深度完善教学资源开发、专题教育活动设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任务,才能为学生创造全面学习、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平衡、教育活动设计单一等问题依旧存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影响

(一)对学科教学活动的影响

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强调教学进度的“整齐划一”,也只有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管理方案,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来调整教学方法,并在学生素质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实施教学,进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进度落后、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从而保障正常的教学进度。对当下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后,可发现两极分化的问题正在影响着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较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困生遇到的相关学习问题重新设计学习方案,甚至改变教学进度。教师的整体教学进度如果得不到保障,就很难对学生展开更为高效的数学教学。

(二)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

两极分化问题所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进度,甚至也干扰着学生的正常学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涵盖了数学计算、解题、知识应用等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展开数学学习的同时还应学会独立应用数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两极分化现象的影响下,学生的素质差异、思维差异被进一步放大,而学困生在与其他学生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会忽视自身的学习能力与优势,从自身的不足之处评价自身的学习技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形成自我否定心理。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两极分化问题有时会不断干扰学生的学习思路,并导致学困生只单纯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思路,无法针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味盲目地模仿和竞争只能激化两极分化问题,再次导致学生进一步否定自我。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来消除学生素质差异

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其根本途径在于对学困生的转化,在满足学优生学习需求的同时,针对学困生有效导入数学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数学学习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说,两极分化问题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积累中逐渐形成的,要引导学困生向学优生看齐,共同交流学习经验,转化学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两极分化问题,实现深度育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差异,打造更为完善的学生教育方案,驱动小学生不断成长。

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为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加快学困生的转化速度,任课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服务机制进行深度优化。首先,关注课堂教学方案的调整。由于学生对数学教学知识缺乏兴趣,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趣味情境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解题:你的家里养了很多只小鸡,现在要给小鸡喂饲料,每只小鸡喂一勺饲料,一共有7 只小鸡,9 勺饲料,请你思考一下,会剩下多少饲料?由于学优生的计算效率明显高于学困生,此时需要发挥“等”的艺术,通过鼓励学困生独立思考,可以消除学困生的畏难心理。当学困生给出答案之后,可以继续展开数学交流:如果要以数学算式来表示“剩余饲料”这个概念,应该如何列算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优生与学困生展开课堂交流,通过翻看教材、汇总数学计算结果等方式展开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其次,提升课后服务的开发力度。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以农村环境为对象,组织学优生与学困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优生负责结合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提出分配问题、剩余问题等,并对学困生开展生活化测试,学困生负责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在解题之后将结果转交给学优生,要求其进行批改,随后独立对解题思路、解题中的错误进行汇总。当学生掌握了数学学习经验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让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学习成果给出激励性评价,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而学困生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分享数学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相互学习和鼓励,可以培养学困生的竞争意识,进而缩小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逐步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

(二)通过家庭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来提升家校育人质量

关于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提升,可以从家校互动与情感引导两个角度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并依靠家校互动引导家长承担监督和管理的教育职责;依靠家长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竞争意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针对学科知识,任课教师应从家校互动与情感引导两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家长承担教育管理责任。一方面,利用微信等平台传输课程知识,从数学几何入手,引导农村学生家长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概念,并驱动农村学生家长主动承担教育职责。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导家长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并为学生进行展示,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要做好资源投放以及学习监督等工作。以家校合作为前提,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家长扮演好监督者、管理者的角色,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应充分激发学生家长的管理作用,针对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将“鼓励学生的一百句话”以线上文档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家长,在学生出现怠惰心理、厌烦心理时,家长可以依靠语言激励来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除激励性评价活动之外,也可以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等案例下发给学生家长,并鼓励学生家长在生活中主动搜集相关学习资源,同时借助“泥塑手工”“木雕手工”等带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驱动小学生展开学习。

(三)通过数学活动与数学实践相结合来优化数学教学模式

只有正视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与表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学习意识,才能在教学中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体验的机会,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驱动小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深度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变数学教学目标并在知识应用与数学探究等角度同步展开数学教学工作,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这一课要求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四个数学学习小组,让学优生与学困生同步展开学习交流,并允许学优生与学困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对教材中“圆柱与圆锥”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从几何图形的概念、特征等角度展开数学学习并分析数学知识点。其次,要求学生利用数学实践、数学探究等活动分析圆柱与圆锥的几何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数学演讲”的方式驱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通过互相给对方小组成员提出数学问题的形式,让对方进行答题。最后,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与其他学生可以对其进行评分。通过对几何图形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消除两极分化问题。

(四)通过阶段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来丰富教学评价内容

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各不相同,因而在两极分化情况下,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学习表现、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一特征,教师要改变传统结果性评价模式,将阶段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整合,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提升对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各个时期努力状态和进步情况的重视程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困生的数学基础十分薄弱且学习习惯不够好,很难跟上教师教学步伐,需要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对于学困生取得的进步和微小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对认真听讲、积极合作交流的学生,需要集中表扬并表达期望:“今天表现得非常棒,超出了老师的预期,希望你今后可以继续保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对于学优生而言,需要在关注闪光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要求,从解题思维、做题速度、知识理解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价,帮助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自我。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能力差异设置基础题和提升题等题型,提供不同打分举措,如对于学困生,全部答对基础题就可获取满分,而对于能够做对能力提升题,则可以在原本的分数基础上加分。对于学优生,若是提升题解题错误则不得分,并对其耐心指导,待真正理解之后,可以根据学生思路与作业完成精细程度等打分,使其不断完善与提升自我能力。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学困生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如何抑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