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斌 江苏省海门中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课标思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近出现的立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主旨,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提倡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与新课标思想理念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深入了解立学课堂对培养学生核心概念的重要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渗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开启丰富而有趣的教学活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立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种学习手段展开学习探究的过程。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概念导向下,为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高中生物教师要融合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评价引领等多种教学手段,塑造多元化教学情境,从中有效引出核心概念,实现立学课堂建设,全面推动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精神的发展与提升。本文围绕核心概念导向下高中生物的立学课堂进行研究分析。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挖掘其核心要素,以此为线索巧设教学情境,开启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从中有效引出学科核心概念,助力立学课堂的生成与建设,促进学生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等综合思维的培养。其中可以采用联系生活、问题驱动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与好奇心,使学生沉浸到教师设立的教学情境中,展开实践探究、自主思考等学习行为,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为立学课堂的开启创造一个很好的开端。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立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与元素,将其有效引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的学习行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合理展开启发与引导,在深化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助力学生素养提升。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与营养结构,引出核心概念。联系生活,出示森林、草原、海洋、池塘等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巧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性图文材料与教材内容,从“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等几个方面展开自主学习与观察探究,了解其营养成分与营养结构,并将其利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出来,推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结合核心概念,提出相应的问题:“在生物群落中哪些生物能够从非生物成分中直接获取能量与物质?它属于哪种同化作用的代谢类型?生产者体内的物质和能量能够直接传输到哪一类生物体内?”出示相关结构图,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绿色植物——自养型,食草动物——异养型”,以此让学生了解各类生物特征。此外,拓展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探索植物、虫、食虫鸟之间的营养关系,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通过这种联系生活的方式,引出核心概念,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问题驱动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展开思考探究、合作分析的教学方法。在问题驱动学习中,学生会主动地去寻求并探索生物知识,通过自主思考与解答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是立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基于此,教师要聚焦教材与教学内容,着眼学科核心概念,合理提出问题,利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思考探究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立学课堂顺利开展。
例如,“群落的结构”教学中主要包括群落的基本内涵、群落的物质、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在核心概念导向下的立学课堂中,教师要聚焦教材,以森林中生活的生物图片为例,提出相应问题:“这个森林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举例说明)?如果森林中的一些肉食性动物大量减少,森林中的种群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相应的食物链,展开思考探究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持续性引导“群落是什么”,以此明确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在核心概念导向下结合教材中的群落图表与新疆北部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群落的相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群落水平问题与群落的物种组成,通过比对分析了解物种丰富度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森林群落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明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对人与动物造成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立足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驱动学生学习品质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引导探究式学习方法是立学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基于此,教师要依据学科核心概念,采用合作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展开引导探究活动。其中,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聚焦问题与任务展开协同交流、深入分析,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学生能够从多维度理解并掌握生物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拓展各类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实践迁移活动,从中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生的知识应用,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完善立学课堂建设。
在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导向下的立学课堂中,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启合作学习活动,引入相关议题与任务,营造可供学生协同交流、积极互动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相关议题引入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类形象化素材,在辅助学生更好地展开交流沟通活动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的直观性与具体性,进而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全面推动学生协同合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中,本节课重点主要是“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的基本特征,比较RNA 与DNA”的异同,并有效理解基因表达转录与翻译的概念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合理地、由浅入深地引入相关问题“生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哪种物质来体现的?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真核细胞DNA 的位置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又在什么场所?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问题拓展图文资料,驱使学生自主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蛋白质的合成与RNA 有关”,让学生比较RNA 与DNA 的异同,掌握基因的相关概念。在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一定理解后,引出相关议题“真菌的转录与翻译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结合议题拓展动画微课视频与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协同探究活动。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进行依次说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补充与解析,使学生充分了解真菌的转录与翻译。通过这种方式落实立学课堂,引导学生展开协同探究,全面推动学生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立学课堂中,随着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师要有效落实实践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以自主型与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展开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进行循环观察,了解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与启发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中,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与核心概念后,教师要开启实践活动,通过“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结合当地的乡村与城市两大区域探究其生态环境,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设置保护环境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开实地考察,并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利用照片与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后续,小组之间共同整理资料,对生态环境展开研究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环境现状有效设置环境保护方案。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展开汇报活动,说一说自己小组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的一些情况,并出示实际图片,供学生参考。最后总结自己小组方案设置的思路,汇报自己小组设置的可行性方案。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针对性指导与启发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立足实践探究,启发学生思考,构建立学课堂。
立学课堂进入最终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展开总结与反思。其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置专题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进行多元评价,将评价贯穿于立学课堂的首尾,在以评价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使评价更适应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成果展示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直观呈现。在立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专题性活动,将其分为实验类、习题类专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深入的学习探究,并能够在活动完成后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实验思路及最终成果。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与针对性指导,利用媒体技术拓展专题详解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拓展孟德尔假说与相关的豌豆杂交实验视频,并通过相关的音频讲解,让学生了解孟德尔实验思路、实验过程与实验成功的原因。过后,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高茎自交子二代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拓展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原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拉长线的方式仿照“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展开真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展示相应的实验结果,验证孟德尔的假说,从而深入掌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在实验完成后,为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拓展相应的习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全面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真正将立学课堂落实于生物教学体系中。
随着立学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多元评价,采用过程性与总结性两种评价方式来分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将学生的学习细节清晰而明确地呈现出来,驱动学生展开总结与反思,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更精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例如,在“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中,教师设立情境教学、合作学习与实践探究活动三个模块。在立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学评价穿插至课堂中,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评价观察课堂收尾,全面检测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状态。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可结合不同教学环节的难易程度设定评价标准,对学生在不同环节中的综合表现情况(学习状态、合作情况、学习效果等)展开观察探究,给予学生相应的评分,并对表现优秀或有所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及时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长处与弱点,给予针对性指导。同时,学生要综合自己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互评、自评),以此来激励自己。最后,教师需要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最终的教学评价,从而在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全面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导向下的立学课堂与新课标思想理念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综合性实践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评价引领的方式开启以核心概念为导向设立的立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实践情境与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