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观察 *

2024-05-12 03:17袁桥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施灸俞穴心脾

袁桥妹 许 平 邓 玲

(1.丰城市中医院热敏灸科,江西 丰城 3311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江西 南昌 330001)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入睡和(或)睡眠持续困难导致患者睡眠数量或质量低于正常生理需求,进而影响其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类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多梦,严重者甚至彻夜不能入睡;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健忘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伴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增大,失眠的患病率也与日俱增且逐渐向年轻化转变。西医治疗多选用镇静安眠类药物,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增加患者的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未能彻底、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11 月在丰城市中医院就诊的失眠患者60 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长蛇灸组、药物组,每组30 例。药物组男5 例,女25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1.13±9.58)岁;病程3~36 个月,平均病程(12.36±6.48)个月。观察组男4例,女26 例;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40.65±9.37)岁;病程3~38 个月,平均病程(12.31±6.7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无剔除、脱落及终止病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2]:(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醒后难以入睡、醒后不适感、疲倦等。(2)症状1 周最少出现3 次,且病程持续1 个月以上。(3)因睡眠数量和睡眠质量不满意,出现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心脾两虚型不寐的诊断标准:(1)主症:轻者入睡困难或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甚者彻夜难眠,多梦。(2)兼症:心悸、善忘、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纳少、面色少华等。(3)舌脉象:舌淡、苔薄白或滑腻,脉象细弱或濡滑。上述主症必备,并有1 种以上兼症,且具备相应舌象或脉者。

1.3 纳入标准(1)年龄18~65 周岁;(2)自愿接受研究所用治疗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合并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及糖尿病者;(3)铺灸部位皮肤有破损、感染者;(4)无法配合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5)躯体疾病或精神类疾病等导致的继发性失眠者。

1.5 治疗方法

1.5.1 长蛇灸组(1)施灸部位:大椎穴至腰俞穴的脊柱部位。(2)操作步骤:嘱患者裸露背部,俯卧于治疗床上,生姜搅碎后去汁留泥;在患者背部大椎穴至腰俞穴放置双层纱布,纱布上放1.5~2 cm 厚、7 cm 左右宽的生姜泥,其上再平铺约1.5 cm 厚、3 cm 宽的艾绒(呈长蛇形),点燃头、身、尾3 处,任其自行燃烧,以患者有温热无痛感为宜;待患者感觉无热时,将纱布、姜泥、艾灰一并取下,施灸部位用湿热毛巾擦干;整个施灸过程用时约1.5~2 h。若患者有烧灼感,可将压舌板置于烧灼疼痛部位;若患者治疗后皮肤出现水泡,可于消毒后刺破并挤出渗液,医用棉签揩干,碘酒消毒,保持干燥,直至创面愈合。每周施灸1 次,4 次为1 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定。

1.5.2 药物组温开水送服归脾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1897,规格:240丸),每次8丸,每日3 次;按疗程连续用药4 周(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及时请教医生并停药),且治疗期间不可服用其他药物。

1.6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SQI 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总分范围为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4]。(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脾两虚型失眠中医证候积分表评分,以睡眠不安、心悸、健忘为主症,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0 分、2 分、4 分、6 分;以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纳少、面色少华为次症,根据症状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0 分,1 分、2 分、3 分;以舌、脉象“无”计0 分,“有”计1 分。总分32 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该患者中医证候积分[3]。(3)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失眠治疗的效果评定标准,临床治愈为夜间睡眠时间达6 h以上,或者睡眠时间恢复正常且睡眠深沉,醒后无神疲乏力;显效为睡眠质量较前明显提升,夜间睡眠时间可增加至3 h 以上;有效为临床症状较前缓解,但睡眠时间增加未有3 h;无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或更加严重。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采用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和自身对照的方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 评分均下降,且长蛇灸组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药物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药物组长蛇灸组治疗后9.30±3.111)7.15±2.711)2)例数30 30治疗前14.81±2.53 14.76±2.5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长蛇灸组低于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药物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药物组长蛇灸组治疗后10.67±4.291)7.39±3.891)2)例数30 30治疗前18.15±2.93 17.52±2.9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长蛇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药物组的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目前,失眠的治疗可以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现代医学中失眠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指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和物理疗法,通过让患者了解睡眠卫生知识,消除失眠带来的恐惧,从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药物治疗多选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例如巴比妥类、第二代苯二氮䓬类、第三代非苯二氮䓬类、新型非苯二氮䓬类,及其他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褪黑激素等。此类药物大多只是改善症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不良作用如长期使用易出现耐药性、依赖性以及停药反弹等。中医治疗失眠方法众多,有中药、针刺、艾灸及推拿等,其中针灸疗法又具有独特的优势,效果好且不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不寐”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篇中认为“卧而不寐”是“气血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所致。《灵枢·大惑论》指出“目不瞑”的病机是“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即良好的睡眠有赖人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体内脏腑、阴阳调和,气血充足,则心神安定、心血得养,故阳入于阴[5]。此外,失眠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肝、心、脾、肾。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型失眠主要为劳伤心脾,气血两虚所致。心藏神、主血脉,脾主思而统血,过度忧思,损伤心脾气血,使其不能濡养心神,导致失眠。

督脉为阳脉之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艾灸督脉可使其气血充盈、气机条畅、心神得养;此外,督脉通脑络,脑为元神之府,故灸督脉可调神通脑、镇静安神。长蛇灸以灸督脉为主,施灸范围广、施术时间长,艾灸火力旺且温通力强,具有温通气血、调和阴阳、宁心安神的作用。本研究的长蛇灸结合艾叶温通与生姜辛散的功效,进一步加强其疏通气血的功能。长蛇灸的施灸部位临近后背膀胱经第一侧线,其巨大的温热效应可直达背俞穴,而背俞穴是五脏六腑气血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分布于膀胱经上;膀胱经又循行“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此外,背部离五脏较近,有直接调节五脏的功能,故五脏背俞穴可以调理五脏六腑气血功能,条畅脏腑气机,使五脏六腑阴阳调和、气血运行通畅,则心神安定、心血得养,进而有效地改善失眠、心悸、疲乏等症状。研究[6]表明,脊神经阶段性分布规律和督脉经穴及背俞穴的循行分布大致重合,交感干、交背联系点与背俞穴相近,此种解剖结构给背俞穴调整脏腑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即背俞穴可以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直接影响脏腑功能。

本研究采用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失眠症状,且长蛇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综上所述,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明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猜你喜欢
施灸俞穴心脾
居家艾灸提升免疫力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中暑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过桃花村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