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项目式作业设计背景、意义及特征分析

2024-05-12 12:43方小凤谢伟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方小凤 谢伟婷

摘 要 当前中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作业设计意识,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教学,主张问题导向与任务导向,语文作业设计由此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学语文项目式作业设计有其积极意义,它回应减负增效的需要,能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孕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真实体验性、任务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多元性、知识整合性等特征。

关键词 中学语文作业现状  设计特征  学习任务群

“作为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的一种途径,作业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1]而现行的语文作业的设计却不容乐观,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且被迫性强。项目式学习视野下的语文作业设计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习任务群的落实。

一、中学语文项目式作业设计的提出背景

1.学习任务群教学落实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有18个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有6个学习任务群,这体现了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贯性,以及学段之间语文学习的衔接与发展。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紧跟当前社会进步与课程改革步伐的需要。

那什么是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 [2]可以看出,課程标准凸显任务导向,明确提出学习项目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载体,可见项目式学习是实践学习任务群的天然途径。项目式作业设计是项目式学习中重要的一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真实性的系统任务的完成中获得知识的学习与素养的提升。

2.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目前的语文教师缺乏作业设计意识,在作业布置中往往选择现成的练习册或是字词的抄写作业、诵读记背作业,这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程理念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主导作业选择权。从作业选择权来看,作业设计以教师布置为主导。而教师布置作业又遵循“统一布置”的原则,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出现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做不了的被动局面,也使得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以及对作业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

(2)机械、重复的作业方式。从作业方式来看,当前作业设计的特点是机械、重复、类型单一的,主要依靠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的答题“套路”,然后课后漫游在题海之中。这种“套路”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忽视答案的不唯一性,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3)“双基”考核为主的作业内容。从作业内容来看,当前作业设计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语文作业集中在练习册、抄写、背诵这几种形式上,如练习册主要考查字词句、课文的思想主旨和艺术手法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语文课本上零碎知识点的集汇,缺乏关联性与系统性。这类碎片化知识既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情境,又未形成整合的概念网络,不利于学生的迁移运用,最终会变成学生的惰性知识。

(4)低阶思维的作业能力考查。从作业锻炼和考查的能力来看,当前的作业设计主要锻炼和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的低阶能力,缺少对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的锻炼,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培养。同时,若学生不能根据情境快速调动反思性思维形成解决方案,则其语用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5)重视结果的作业评价方式。从作业评价来看,由于当前的作业主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所以教师大多只重视书面结果,而忽视作业的完成进度、完成方式等过程性情况。这会让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家长和网络的心理,甚至出现直接抄袭同学的作业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当前语文作业设计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环节的一环,与教师的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种教学行为都可追溯到一种甚至几种教育哲学。深究其背后的教育哲学,我们发现当前作业设计的种种问题仍脱离不了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的影响,即以“教材、教师、知识”为中心。赫尔巴特的教育哲学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进而影响我们的教学实践。在大多数教师看来,作业是巩固、检验教材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因此忽视了作业更是检验学生是否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如今作业设计的窘境。

二、中学语文项目式作业设计的意义

以学习任务群视角切入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以项目为载体,设置项目式作业,将会为解决当前中学语文作业困境提供一条新的思路。项目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为中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开辟出一条新路径,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1.回应减负增效的需要

项目式作业的实施回应了实现中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需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负是大势所趋,但是教师减负的同时也要保证学习效果,实现减负增效,而作业的设计质量就是促进减负增效的关键一环。项目式作业指向高阶思维,以高阶学习驱动低阶学习。学生在项目化作业的完成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同时不自觉地调动知识、领会、运用等低阶思维能力。因此,相较于传统的作业,项目式作业的质量更高,可以有效避免大量操练,使得学生沉浸在参与式的学习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

2.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项目式作业的实施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当今教育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语文课程目标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转向“三维”目标的学习,呈现的是对主体性、整体性的关注。这要求作业设计既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又要整合细碎知识,促进学生迁移应用。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以统筹兼顾、整组设计的眼光合理规划学习。此理念下的作业设计不同于传统的随意无序的作业,它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学生以整体的眼光将知识的学习融入真实情境的探索中,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3.孕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项目式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实践任务,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以专家、学者的眼光在真实的情境中“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思维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闪烁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想法的推理验证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因此,项目式作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法门之一。

三、中学语文项目式作业的特征

中学语文项目化作业设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概念性知识为考查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和情感体验,在多元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素养。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真实体验性

真实体验性指项目式作业的项目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情境化的特点。项目情境整合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将之包裹在一个学习情境中,能够刺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泰勒曾说过:“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经历而发生的,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身处环境所产生的反应而发生的。”[3]项目式作业的真实体验性表现为:作业提供给学生某种真实的情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收集证据,分析条件,经过缜密的推理和判断,形成解决方案,并将之付诸实践,使学习真正发生。例如,一位教师布置《荷塘月色》的课后作业,以“设计清华园的荷塘公园”为项目任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位于清华大学的校园内,清华大学打算以荷塘为中心建设校内公园,如果你去应征,会交上一份怎样的设计图。学生以专家的身份去设计荷塘公园时,需要品味课文的语言美,捕捉荷塘月色的画面美、情调美来为荷塘公园的设计提供灵感,最后将自己对语言、画面、情调的感知以公园设计方案呈现出来。

对语文学科来说,情感体验的深刻性也是真实体验性的重要内容。在完成项目式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学科情感体验的立场,并从自身的经历来体验课文的情感,以课文的情感来感悟人生经验,形成文本对象和接受主体的互化[4],同时有效接受语言文字带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染,形成价值认同。例如,一位教师就针对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了如下项目式作业:公司准备拍摄一组“人与动物”的系列微电影,如果由你来当导演,请以教材为依据,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并分析相关语句,完成拍摄任务的脚本设计。教师在课后以镜头设计、色调选用、对话设计、片尾词设计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在微电影脚本的撰写过程中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感悟,实现文本与读者个体的视域融合。

2.任务实践性

任务实践性指项目式作业以具体任务为载体,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呈现出语言实践的语文学科立场。具体来讲,就是项目式作业以一个核心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考,以语文学习的多项任务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继而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并在最后汇聚成完整的项目式作业成果。项目式作业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精心设计阶段性作业,使阶段性任务成果与最终的项目式作业成果相互勾连,形成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作业网络。

项目式作业的具体任务需要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探索才能完成。学生需要参与观察、调研、访谈等实践活动,打通课内与课外,连接语文与生活。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所以语文项目式作业的任务必然也不能偏离语言实践的学科立场。例如,一位教师设计的项目作业“一次研学活动”:任务一是设计合理的研学路线;任务二是设计某一研学点的导游词;任务三是设计旅游项目推荐会;任务四是摄影展。四个阶段性任务层层递进,相互联系,构成了“一次研学活动”这一整体项目。研学路线的设计需要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调查,导游词的撰写和旅游推荐会的开展则体现了对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视。

3.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指项目式作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贯穿项目式作业完成的全过程。项目式作业具有尊重学生主体性的特征。特级教师吴泓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供他们吸收,让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就像‘探险或‘寻宝一样,是一件有趣的有诱惑力的事。”[5]因此,在项目式作业开始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选择权,在项目式作业中更多地呈现学生的个性,展现他们思维碰撞的过程。例如,有学校设计了“小小策展人,虎虎显生机”项目式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然、文物、文学、民俗、艺术、文创六个切口,在项目开始前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项目过程中,小组内又进行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考察,有的负责设计,有的负责讲解。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合作探究,体现了项目式作业的主体性。

4.过程多元性

过程多元性有三个方面的指向:①同一项目式作业综合了多种多样的完成方式。例如,有教师设计“英雄无悔,忠心赤胆”的宣传项目,任务包括主题宣讲、人物通讯、宣传报道等。这要求学生通过访谈人物、参观实地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意义的自主建构,形成多元的作業过程;②学生由于选择了不同的项目式作业,完成过程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有教师设计了“传统文化”推广项目,学生选择了不同的传统文化进行推广,方式也各不相同,体现了源于个体选择多样而形成的过程多元性。③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即使是同一个项目式作业也能呈现出缤纷多彩的过程。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仅是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情感体验过程,其必然会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个性。

5.知识整合性

知识整合性指项目式作业考查的是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并且能够被整合成概念网络的核心知识。项目式作业中的核心知识应形成概念性知识网络,而不是碎片化知识的汇聚。碎片化知识不利于迁移运用,有组织的和有联系的知识比具体的和孤立的知识更好学、好记。[6]因此,碎片化知识必须被整合上升到概念性知识的层面,成为活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是指向思维,统摄知识点的核心知识体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是不同的情境,需要用系统的概念网络才能对情境作出恰当的判断,进而将之转换为熟悉的情境。项目式作业可以概念问题为驱动性问题,并设置真实情境,以此带动细碎知识点的学习,凸出知识整合性的特点。例如,有教师针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设计了“红色经典作品”展区的项目式作业。教师整合了单元主题、文体特征,通过一个项目促进学生对主题内涵、人物形象、艺术效果等不同层面的探究,并提取、整合了概念性的知识,以点带面,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学语文项目式作业设计背景、意义及特征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项目式作业设计能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成为当前语文作业设计的某种补充,呈现出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作业设计的新形态,这显然能为中学语文作业设计提供某种新的思考。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B17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 伊、夏惠贤、王晶莹.我国学生作业设计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20(1):25-30、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

[3][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65.

[4]薛晓嫘.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37.

[5]吴 泓.专题百问:教学实施中的行与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2.

[6][美]B·S·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3.

[7]罗建河、谌舒山.“双减”背影下作业设计:理据与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2(4):52-60.

[8]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5

[作者通联: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建构
浅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高效教学
实验版与2017年版普高语文课标对比分析
“杜甫夔州心境”学习项目组教学研究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项目学习初探
植入红色基因 培育英雄情怀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