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悄悄地离开我

2024-05-11 06:56丁一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5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师生关系

丁一杰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22年度科研课题“以家庭治疗模式为载体促进乡村学校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2022xcjy08)研究成果。

摘要: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它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象征的方式激发来访者内在的自我疗愈和自我整合的力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涉及哀伤辅导的主题,心理教师可以尝试用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处理哀伤,同时整合其他心理技术,如角色扮演、空椅子等,帮助来访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完成心中未完成的哀悼。以一个初中生哀伤辅导案例,阐述了沙盘游戏治疗应用于哀伤辅导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沙盘游戏治疗;师生关系;哀伤辅导;未完成事件;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5-0057-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学校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哀伤主题。来访学生痛失亲人,丧失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悲伤,亲人的死亡或离去,会使他们产生被抛弃感和无助感。与内心世界联结的客体消失,有些学生甚至会有负罪感,认为亲人的离去是自己的错。尤其是没有完成哀悼过程的来访学生,心中总有遗憾和自责萦绕,对未来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情绪情感的表达产生了持续的不良影响。如何让来访学生适当地表达和宣泄哀伤?如何引导他们转移对丧失客体的心理联结,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告别?对此,可尝试用沙盘游戏治疗来激发来访者内在的自我疗愈与自我整合的力量,完成心中未完成的哀悼。

二、表层师生关系问题的深层哀伤心理动力假设

(一)问题描述

小馨(化名),女,初二学生。爸爸在她小学读一年级的时候因病离世,自此便由妈妈一人抚养她。因为之前的班主任生病,学校给她所在的班级换了新班主任,那之后小馨完全不在学习状态,总是想方设法伙同其他学生莫名其妙地挑战和对抗新班主任;每天都会去原班主任办公室,和原班主任聊天。小馨自述即使这样做也不能缓解她痛苦的感觉,她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每天都过得不开心,于是主动找我寻求心理帮助。

小馨的问题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新旧班主任之间并不是因为利益冲突导致的撤换,为什么小馨会对新班主任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小馨对原班主任的依恋与她童年丧父的经历有何联系?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小馨一起回顾她过去的经历,并尝试用沙盘游戏治疗来对小馨进行哀伤辅导。

(二)回顾以往经历

小馨读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因为查出胰腺癌回到老家休养。爸爸妈妈为了不让小馨伤心,一直没有告诉她真相,小馨一直以为爸爸是回老家工作了。直到爸爸去世,妈妈也没有让小馨回老家奔丧,一直隐瞒此事到小馨二年级,并且直到现在也一直没有带小馨去爸爸的墓地扫墓。

(三)两者联系

小馨表现出的师生关系问题只是表层问题,可通过追溯她早年丧父的经历来解释她遇到的问题和现有行为模式。详见表1。

三、运用沙盘游戏治疗进行哀伤辅导

小馨目前的师生关系问题是对爸爸未完成哀悼的弥补,经过和小馨讨论,她也希望可以对哀伤的部分作处理,于是我尝试使用沙盘游戏治疗对她进行辅导。

(一)回忆美好

丰富的沙具可以让来访学生生动地呈现过去和丧失的客体之间美好的生活画面,唤醒对丧失客体的美好的情感体验。以下为辅导片段。

心理教师:小馨,请闭上眼睛,放松头脑和身体。给自己一点时间,慢慢回忆过去你和爸爸一起开心生活的画面。想到的时候,你就睁开眼睛。

小馨按指令放松身心,展开想象。

心理教师:好,你想好了对吗?你现在可以去沙具柜选择心仪的沙具,在沙盘里去呈现头脑中的这幅画面。

小馨拿沙具,摆放沙盘。

小馨:我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经常坐在一起看电视,爸爸抱着我,给我讲电视里的情节。

心理教师:哦,当你想到这幅画面、摆出这幅画面时,你有什么感觉?

小馨:我觉得很温暖、很开心。

心理教师: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起一個名字,你会叫它什么?

小馨:温暖的家。

心理教师:看上去,这确实是一个很温暖的家。那以前爸爸做了什么让你觉得爸爸很爱你?

小馨:他抱我的时候。

心理教师:那以前你做了什么让爸爸觉得你很爱他呢?

小馨:我把我喜欢的好吃的给爸爸吃。

(二)宣泄哀伤

沙盘游戏为来访学生提供了安全、抱持的诉说氛围。此阶段,我让来访学生选择两个沙具,一个代表自己,一个代表丧失的客体,此时此刻可视化的关系摆放,可以使其更直观地表达对丧失客体的爱与恨,表达时可能会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正是与丧失的客体分离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心理教师:现在请你去沙具柜选择一个代表自己的沙具,再选择一个代表爸爸的沙具。选好后,告诉我你为什么选它们。

小馨:我选择这个小婴儿代表自己,因为我觉得我特别需要关爱;我选择这个大熊代表我爸爸,因为我爸爸特别喜欢抱我,他长得又比较胖,很像这个熊。

心理教师:现在你和爸爸面对面坐在沙盘里,这是一个特别的对话空间。此时此刻,你想和爸爸说些什么?

小馨:我想说……爸爸,我很想你。(哭泣)

心理教师:爸爸听到了你说你很想他。现在你来扮演大熊,代表爸爸,你会回应些什么?

小馨:宝贝,我也很想你。(哭泣)

心理教师:此时此刻,你还有什么想和爸爸说吗?

小馨:(叹了口气)爸爸,除了想你,我其实也很恨你,你为什么要骗我?我一直以为你出去工作了,很久以后才知道你已经不在了。(哭泣)

心理教师:你对爸爸有思念也有埋怨,我能感受到这些情绪背后是你对爸爸深深的爱。还有什么想说的,你都可以说出来……

(三)完成告别

本阶段可根据来访学生情绪宣泄的程度来推动辅导进程:如果程度适中,可以让来访学生继续进行角色扮演,先代表自己,回到过去未完成的事件中,把自己当时想对丧失客体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再扮演喪失客体,通过扮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所扮演角色当时的想法,体会到丧失客体对自己能够好好生活下去的期望,以此作为调节哀伤情绪并能继续好好生活下去的动力。这个过程能帮助来访学生完成与丧失客体没有来得及完成的告别,最大程度宣泄思念与哀伤,处理内心的自责与歉疚。

心理教师:你之前说到妈妈没有告诉你爸爸去世的事,也没有让你去见爸爸最后一面,这是你内心最大的遗憾。现在,我们在沙盘中,老师陪伴你一起完成这个未完成的告别,你觉得可以吗?

小馨:好,可以。

心理教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回到了爸爸生病的那个时候,你就陪在他身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用你刚刚选择的代表你和爸爸的沙具,把这个场景摆出来。

小馨把婴儿和小熊摆在沙盘里,面对面(见图2)。

小馨:我们在家,爸爸躺在床上,我在旁边陪着他。

心理教师:那个时候的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小馨:爸爸,你会好起来的,你要坚强,你要好好吃饭,好好养身体,我会一直陪着你。(哭泣)

心理教师:嗯,爸爸当时听到你这么说,他会怎么说?

小馨:宝贝,你要好好学习,快乐地长大。爸爸会积极治疗,但是如果爸爸日后不能陪着你,你不要太难过,爸爸会在天上看着你。

心理教师:当你听到爸爸这么说,你会怎么说?

小馨:爸爸,我会好好学习的。你可以再抱抱我吗?

心理教师:爸爸听到你对他说的话,会抱你吗?

小馨:会,他还会对我说‘宝贝,我爱你。

心理教师:当爸爸抱着你,听到爸爸对你说他爱你,你有什么感觉?

小馨:我觉得我和爸爸很近很近。

心理教师:好,让我们慢慢回到此时此地,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小馨:我觉得看着这个画面内心很温暖。

心理教师:刚才我们回到过去,你说爸爸会对你说希望你好好学习,快乐地长大。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小馨:我想让自己开心一点。

心理教师:那你会怎么做?

小馨:我不想再和新班主任斗气了,最近很多不开心就是因为我和她的关系很差。

心理教师:听起来你想先暂停师生冲突,避免自己继续掉进不开心的漩涡。

小馨:是的。

(四)家校合作

哀伤辅导技术只能处理来访学生的一部分问题,而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访学生亲友的帮助对解决来访学生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家校合作,邀请来访学生的重要亲人分享相关体验,提供实际的建议及讨论应对方式,能够帮助来访学生更快地从丧失事件中走出来,重建自我,开始新生活。

此次辅导之后,我联系了小馨的妈妈,告诉她小馨最近和班主任的关系问题其实是丧父的心理创伤导致的。小馨的妈妈表示,当时家人为了保护她而向她隐瞒了真实情况,确实阻碍了小馨哀悼的完成,使之成为一个未完成事件一直困扰着她。小馨的妈妈决定十一假期带小馨去老家扫墓,这将是小馨第一次去爸爸的墓地扫墓,我相信在爸爸的墓地,小馨会真正意义上完成和爸爸的道别,在她的生命中,爸爸不再是悄悄地离开。

四、辅导反思

(一)抓住关系问题的本质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要有一个悬浮的觉察,那就是关系问题的本质一定和早期成长经历有关。现实的人际问题往往只是表象,探索抚养者过去和来访者的关系,让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言说内心真实的渴望,才是从根源上解决关系问题的方法。

(二)紧贴哀伤辅导的节奏

在哀伤辅导的过程中,来访者的情绪一般会特别强烈,能量场也会非常低,常常带给咨访双方难以推动辅导进程的困难感和无力感,这种情况很考验辅导者的功力。对此,辅导者可以从来访者过去的美好回忆开始,提升能量场的“气压”,适时推进。如果来访者沉浸在悲伤中无法回忆,可以先带他回到此时此地,通过情绪稳定化技术处理强烈的情绪,再循序渐进地开展辅导。

(三)变通沙盘游戏的运用

沙盘游戏能为来访者提供比较安全抱持的心理环境,可视化的艺术情景可以帮助来访者左右脑协同工作,降低防御。为提升辅导效果,在学校开展哀伤辅导时,可将沙盘游戏治疗和角色扮演、空椅子等技术相结合,给来访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角,使之作全盘思考和体悟。多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辅导者更全面地处理来访学生的哀伤,进而使其表达内心的感受,完成心中未完成的哀悼,激发内在的自我疗愈和自我整合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岚,申荷永. 沙盘游戏治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乔尔·莱斯-梅纽因. 荣格学派沙盘游戏疗法[M]. 李江雪,李资瑜,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师生关系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