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人故事画在高一学生人际团辅中的实践探索

2024-05-11 06:56张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5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人际关系

张琳

摘要:火柴人故事画是把火柴人的绘画和故事情节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教育方式,由于画法简单、更方便用来叙事而受到人们欢迎。将火柴人故事画应用于高一学生人际主题团体辅导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觉察自我人际困难,并在互动和他人的分享中习得新的应对人际困难的方式;也有助于教师觉察学生的人际需求,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火柴人故事画;人际关系;人际适应;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5-0040-03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新环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然而,学生在交友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渴望朋友,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看重对方的反馈,但又不肯轻易向人袒露内心。他们内心情绪体验丰富,表露出来却文饰内隐。同时,高一学生面临着新高考选科,第二学期的分班使刚刚建立的同伴关系又面临新的变化。学习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树立健康的交友观,增进人际的积极情感和体验,是此阶段他们的重要课题。

火柴人故事画可以为学生认识自我的个性、表达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情感,以及觉察自我的人际交往模式和探寻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提供新的视角,有利于提升其人际适应能力,同时也为教育者了解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一、火柴人故事画概述

(一)火柴人和火柴人故事画

火柴人是指用一个圆圈代表头部,用几根线条代表身体和四肢的人物画。在绘画治疗的指导语中,咨询师一般会提示绘画者尽量不画火柴人,因为它包含的个性化信息较少。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会画火柴人,因为它简单形象,绘画时不会带来压力。

由于画法简单,火柴人更方便用来叙事,用以表现人物动态和情节的发展变化。火柴人故事画是把火柴人的绘画和故事情节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教育方式[1],其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自由地把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状况投射并具象化到绘画表达中,连续起来讲故事,象征性地表达内心冲突,与自己内心矛盾的情感对话,从而觉察自我的防御方式,重新诠释并反思自我的人际互动,尝试解决问题。

(二)火柴人故事画的理论基础

火柴人故事画的解读分析可依据心理投射理论和萨提亚个人内在系统理论。

作为心理投射活动,火柴人既是一种意识的活动, 又是无意识的承载物和象征性表达。如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中的舞蹈纹彩陶盆和人体纹彩陶钵中的“火柴人”,注重人物动态和体态的表达,反映了远古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岩画里的“火柴人”如《小库孜巴依岩画狩猎图》,则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生存方式如狩猎、祭祀与舞蹈等,以及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探索。此外,结合东西方神话和童话故事中火神祝融、普罗米修斯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形象和意象,火柴人还可以用来象征照亮他人、默默无闻、神秘的意识觉醒、温暖、光明和希望等。

萨提亚个人内在系统理论以冰山为隐喻,提供了理解人的内在体验的心理架构。冰山之上是个体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冰山之下则是个体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等。学生通过火柴人故事画,可以觉察自我冰山之上的人际困难和应对方式,同时探索自我在冰山之下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等。学生的内在体验是系统的并相互作用,通过对火柴人故事画的创作、探索和觉察,学生可以找到自身人际应对和人格成长所需要的资源和方法。

二、火柴人故事画在团体辅导中的实施

(一)操作实施

火柴人故事画需要的媒材有:铅笔、橡皮、水彩笔或蜡笔,每人一張A4白纸(横放),并将纸均分为四宫格。以学者陈侃[1]设计的火柴人故事画为例,结合人际关系主题,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格子1:火柴人主角背景构建。先在格子1中画一个火柴人,然后给火柴人设计身份和环境背景,并且把人物和其所处的背景环境都画出来。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火柴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他在想什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的个性是什么样的?

格子2:画该火柴人遇到的一个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

格子3:画该火柴人解决困难的过程。

格子4:画该火柴人解决困难的结果。

绘画时间10~15分钟。

绘画结束后,学生在纸的背面回答三个问题:(1)在遇到人际困难时,火柴人的心情如何?(2)火柴人对人际交往的期待是什么?(3)火柴人故事和自我现实人际之间的联结可能是什么?

接下来是针对作品的分享阶段。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火柴人故事,分享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的组织重新审视自我创作的故事和故事的隐喻,也可以通过欣赏和倾听别人的火柴人故事画,认识到人际困难的情境和相应的情感需要并非自我独有,由此产生共鸣,进而感到释然,同时拓展自身面对人际困难时的解决方式和视角,学会自我觉察。

(二)火柴人故事画的分析和解读

1.火柴人故事画呈现出的人物构建

人物的构建往往是学生内在自我的投射,可以通过故事人物的身份、性格、爱好、情绪,火柴人绘画的大小、色彩浓淡、线条粗细以及流畅性,所凸显的火柴人细节特征等表达和反映。例如,有的学生把火柴人设定为一位王子,戴着闪闪发光的皇冠,穿着一袭丝绸的披风,有着富饶的国家,喜欢踢足球;有的学生把火柴人设定为一个普通内向的人,把人画得很小,力度轻浅。在用色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火柴人涂为冷色或暖色,作画者由此投射出的自我认知、自信度、性格和情绪等是不同的。

2.火柴人故事画呈现出的人际困难

作画者投射在火柴人身上的困难,往往是个体当前最为关注的内在困扰。高一学生团体辅导中的火柴人故事画,投射出的人际困难较多的是进入新环境后,和初中时的朋友不在一所学校,彼此有疏离感;当看到朋友结交了新朋友,自己和朋友的关系不再亲近,而感到伤感和纠结。其他的困难有:因暂时没有找到知心伙伴而感到孤独;想结交新朋友,但由于不熟悉、无共同话题,不敢主动开启新的社交;在人际相处中,当彼此意见不一致时,不知是该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遵从他人意志……

3.火柴人故事画呈现出的人际困难应对方式

绘画中呈现出的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型和消极型两类。积极型的应对方式倾向于积极的问题解决和情感应对,学生在绘画中呈现出的有主动沟通、调整认知、积极向他人求助、幽默、接纳、保持平静、自我放松等;消极型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的问题关注和情感应对,学生在绘画中呈现出来的有否认、逃避、麻木、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指责他人或自责、重复同一种无效的方式、魔法式和幻想式的解决等。

4.火柴人故事画呈现出的人际期待

根据萨提亚个人内在系统理论,学生绘出的人际困难和应对方式反映了他们的期待和渴望。具体包括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以及深层的人类共有的渴望,如爱与被爱、被接纳、被认同等。高一学生在团辅实施中表现出来的人际期待有:期待友谊,渴望被爱与关怀;希望能相互理解尊重,对方能耐心倾听自己,与对方互有来往地分享;能够平等交流;陪伴和相互重视;期待好朋友可以一直好下去;害怕关系中的摩擦带来的受挫感;渴望被关注、被认可……

5.火柴人故事画促进学生对自我现实人际的新觉察

通过火柴人故事画的隐喻,引领学生把画中故事和自我现实人际相联结,可以促进他们对自我人际新的觉察和感悟。例如,团辅中学生新的人际觉察有:想结交朋友,自己就要主动改变;交友不在于多,而在于深;人际交往会因为心境、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不要惧怕困难,应主动面对;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因为当初没有努力过而后悔;交往是双向的;合理孤独,拒绝依赖;想了解另一个人需要勇气;与人相处中,要主动引起话题;在展现个性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学生创作的火柴人故事画见图1和图2。

图1描述了一对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当对方结识了新朋友后,自己感到难过。解决方式是主动和对方沟通,最后两人依然是好朋友,彼此也结识了新的朋友。

该生的火柴人故事画是人际团辅实践中常见的主题类型。随着环境变化和个人成长,曾经的好朋友渐渐疏离,有时是因为物理空间的距离,有时是因为彼此不再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成长过程总会伴随着失落和哀伤,有些学生会选择主动沟通,接纳彼此的变化并继续友谊关系;有的学生会选择让时间来解决问题,放下过去,投入新的关系。

图2的主角是小黑。小黑的人际困难是如何调动大家处理村里的生活垃圾堆,解决方式是主动组织,调动大家帮忙的积极性。小黑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现实中作画者喜欢组织、协调和引领的活动。作画者认为黑色代表权威和冷静,故而把火柴人描绘成黑色。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小黑注重公平和赏罚分明,符合作画者在生活中的处事风格,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希望有掌控感,期待被尊重和被关注。

三、火柴人故事画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1.营造安全、温暖和信任的团辅氛围。在安全、温暖和信任的团辅环境中,一方面,学生更愿意卸下自我防御自由地绘画,在团体中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画,并通过故事的隐喻来觉察当下的自我;另一方面,能够关心、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看法,并从他人的分享中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

2.尊重学生火柴人故事画中的防御和应对方式。陈侃[1]指出,无论是积极或消极的应对,都是个体习惯了的内在平衡系统,消极的方式同时具有保护人格稳定和完整的作用。在学生创作和分享画作时,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防御,抱持他们防御背后的焦虑,同时包容学生作品中体现出的消极应对方式,不指责,不评判,不过度诠释,应根据时机,适度地促使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经过学生允许,组员可以一起来改编该火柴人故事,对隐喻故事进行再创作,尝试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通过创编心理剧等方式把故事情境表演出来,探索新的觉察途径和多元的视角。

实践表明,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火柴人故事画,能促进高中生对自我个性和人际交往模式的认知,提升人际困难的解决能力;同伴的故事画分享互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共情支持和多元视角。同时,它也为教育者了解学生人际交往中潜在的困难和应对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据此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并提供人际支持,提升學生的人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侃. 理解儿童心理从绘画开始[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团体辅导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