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成就职业

2024-05-11 06:56王翠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5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性格特征

王翠凤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教材与教法的实践研究”(KCA2022148)成果。

关键词:性格特征;职业性格;职业探索;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5-0050-04

【活动理念】

霍兰德提出职业性格理论,认为性格类型与职业类型互相契合,个体才能达到适应状态。高中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有必要引导他们在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探索自己的职业倾向的基础上,促进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轻松愉快、富有成就。

要让性格与职业达到最佳匹配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本节课在前面课程已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锚定好自己的兴趣倾向职业的基础上,通过自评和他评,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突出性格特点,并利用乔哈里窗理论帮助学生看到性格多面性的同时,也认识到虽然性格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稳定不变的,但也存在着可变性,为后面引导学生为适配自己的倾向职业而有意识调整性格做好认知上的准备。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认识到性格具有多面性与可变性;认识到性格与职业存在匹配关系。

2.情感目标:接纳自己现有性格特征的同时树立性格可改变的信心。

3.行为目标:为适配兴趣倾向职业,采取行动对自己的性格进行调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兴趣倾向职业的匹配情况,并思考两者不一致时自己的选择。

教学难点:认识到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可变性。

【活动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活动准备】

学习单(性格评价表,乔哈里窗四象限图表,霍兰德职业性格六型介绍)。

【活动对象】

高一年学生

【活动时长】

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你了解“我”吗?

师:请根据你们对我的印象,在下面有关性格描述的词汇中选出契合我性格特征的词。

内向—外向

严肃—活泼

喜变化—求稳定

善沟通—退缩

细心—马大哈

学生最终选出的描述教师性格特征的词语是:外向、活泼、求稳定、善沟通、马大哈。

师:有着这样性格特征的我适合当教师吗?为什么?

生1:适合,因为你已经当了十几年的教师了,如果不适合的话早就干不下去了。

生2:适合,教师要讲课,要跟学生、家长、同事打交道,肯定要外向、活泼、会说话。

师:谢谢同學们肯定了我身上与教师这个职业相匹配的性格特征,你们的回答也让我明白了:如果性格与职业不匹配的话可能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会产生不适应,甚至干不下去。那么,性格与职业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暴露技术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引出课题。

二、性格大拼盘

(一)定义性格

师:什么是性格?它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对自己、对外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因应方式。我们可以从一个人为人处世时的稳定性表现中看出他的性格特征,性格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稳定的。

(二)性格的自我评价

师:请在我发给你们的其中一张扇形纸片(见图1)上用不少于五个形容词来描述自身的性格特征。

(三)他人评价

师:刚才我们对自己的性格进行了评价,这是我们对自己性格的印象,那我们在其他同学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请在剩下的三张扇形纸片(见图2)上签上你们的名字,然后在班级范围内找到三个同学,让他们对你的性格作出评价。拿到纸片的同学,请你们根据对纸片主人的印象给出不少于五个形容词的评价。

(四)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我评价与同学对你的评价,思考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同学对你性格的评价中哪些是你认同的?哪些是你不认同或者有疑惑的?

2.如果你有疑惑的话,可以去询问他为什么给你这样的评价?

生3:虽然同学对我的评价与我对自己的评价没有重合的词语,但是他们对我的评价我都认同。

生4:三个同学对我的评价我大部分都认同,但有两个同学认为我是“社牛”,我有点不认同,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内向的。(其他同学大喊:“老师,你去看看班级聊天群最活跃的是谁!”)

师:社交网络里的你和现实生活中的你活跃度不一样哦。

生4:是这样的。

师:你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4:跟人面对面地交流我会很谨慎,怕说错了话尴尬;但彼此隔着网线说错话不怕尴尬,我能更放松地表达自己。

师:谢谢你的分享,从你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人是多面的,一个人在一些场合可能表现出内向的一面,在另一些场合又可能表现出外向的一面。这一现象可以用乔哈里窗理论来解释。(PPT出示乔哈里窗四象限,见图3)

师:觉得自己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愿意把自己的这些特征呈现出来给他人看的部分就是“公众我”部分;某些性格特征不想被他人知道,极力隐藏的部分就是“隐私我”部分;一些言行举止被他人看到,他人因此推测“我”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特征的人,而自己没有觉察的部分就是“背脊我”部分。那什么是“潜在我”部分?我们从性格的定义中知道“性格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稳定的”,那大家觉得一个人的性格会一直保持不变吗?

生5:性格会发生变化,我就是一个例子。我以前很内向,但初中的同桌是个“社牛”,天天找我说话,还拉着我去找朋友一起玩。慢慢地,我也变得越来越外向了。

生6:如果遭遇人生重大变故的话,性格可能会一下子发生变化。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虽然性格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稳定的,但也会受到自我调整的需要、环境、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我们现在的性格是这样的,并不代表我们之后的性格一定是这样的,还是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的。这部分就是“潜在我”,意味着我们如果想对自己性格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的话,还是可以的。因此“潜在我”也可理解成“发展的我”。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和他评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通过比较自评、他评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性格的多面性;详细解释乔哈里窗第四象限中“发展的我”的内涵,点出性格的可变性,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三、与职业连线

教师用PPT播放霍兰德六种职业类型突出的性格特征。

提出问题:

1.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倾向,你还记得你倾向的是哪一类型的职业吗?

2.你现在的性格特征与你兴趣倾向的职业所要求具备的性格特征重合率高吗?

3.当你现在的性格与兴趣倾向职业出入较大时,你会如何选择?你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出于哪些考虑?

生7:没必要为职业改变自己的性格,多难受呀!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性格且不是很讨厌的职业。职业只是谋生手段,我们更应该看重它的经济价值,至于兴趣,我们可以用赚来的钱在业余去支持兴趣的发展。

生8:我选择调整性格。职业占未来生活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肯定要选个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样人生才会有更多愉悦的时刻。调整性格以适应感兴趣的职业会让我们工作的时候更有胜任感,更轻松、愉悦。

师:我们现在的性格特征与感兴趣的职业要求具备的性格特征重合率高的话则比较幸运,这样,在未来我们既能够保有自己的性格,又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如果重合率不是很高的话,我们就需要作出选择,在作选择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职业对我们个人的意义是什么,是创造经济价值以求得生存,是发挥能力以彰显智慧,还是追求快乐以丰盈人生?考虑好这些之后,我们再作选择就不难。如果我们只是追求职业的经济价值,那干啥不是干,世间可以领到工资的职业千千万,直接选个跟自己性格匹配的职业就行了;如果追求职业带给我们的积极情绪价值,那肯定要挑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为之调整自己的性格也就不难了。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如果我们愿意为兴趣倾向职业调整自己的性格,那我们现在的性格特征都必须转变成兴趣倾向职业所要求具备的性格特征吗?

2.如何才能实现现实性格特征向理想职业所要求具备的性格特征的转变?

生9:我觉得没必要为了适应理想职业就把自己的性格改得面目全非,不像自己了。而且我觉得也不一定要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某些性格,真到了工作岗位,你的性格跟工作有沖突,你要干好工作,性格自然会“被调整”。

生10:要把自己现在的性格特征都转变成倾向职业所要求具备的性格特征有点难吧,也不太现实。我觉得保有自己原来的大部分性格特征,然后朝着兴趣倾向职业要求具备的性格特征作调整就行了。比如我以后想从事科研工作,我觉得搞科研很重要的就是严谨和独立的思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只要提醒自己对任何事不盲目跟风、站队,多观察再作出判断就行了。

师总结:两位同学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1)职业是可以磨炼性格的;(2)可以从现在开始就有意识地调整我们的性格以适应未来理想职业,这种有意识的调整是可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性格与职业之间的复杂关系,思考当性格与职业发生冲突时自己的选择。

四、性格调整计划

学生填写“我的性格调整计划表”(见表1)并在组内分享。

生11:我现在的性格特征是内向、不善沟通、敏感、温柔,我的兴趣类型是社会型,跟我自己的倾向职业还是蛮一致的。我以后想当心理咨询师。我现在的性格,其他方面都还好,可能最需要调整的就是内向、不善沟通,毕竟将来是要用语言跟他人工作的。我想先阅读一些口才提升方面的书,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组员也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平时主动找同学聊天。

师:你能够主动站起来分享内心想法,让我看到你迈出了调整自己性格的第一步,希望你课后能行动起来。

师小结:虽然性格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它在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又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这种可变性为我们调整自己的性格以匹配我们的兴趣倾向职业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通过我们的行动就可以成为现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制定性格调整计划,用课上所学指导自己的课后行动。

【活动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自评结合他评的方式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性格,并通过比较自评、他评的内容,结合乔哈里窗理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性格的多面性和可变性。接着,引入霍兰德六型职业突出性格特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兴趣倾向职业的匹配情况,并思考两者不一致时自己的选择。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自己的性格作出调整。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脉络较为清晰,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洁.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应用述评[J]. 职业教育研究,2010(7):9-10.

[2]颜晓佳,蒋欢,李宜芸,等.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新高考选科中的发展和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9):63-66.

[3]梁凯. 论性格与职业选择[J]. 教育与职业,2006(14):59-60.

[4]冯立平. 性格与职业选择[J]. 成才与就业,2005(5):46-47.

[5]李永辉. 浅谈性格与职业匹配[J]. 科学论坛,2017(4):161.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性格特征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