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2024-05-11 04:59唐丽
关键词:生命共同体工程伦理中国式现代化

收稿日期: 2024-01-3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KS05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22BZX007);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政专项课题(L22BSZ028);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LJKMR20221452)

作者简介: 唐丽,女,吉林通化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程伦理研究。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工程科技创新必须以相应的工程伦理规范及核心原则作为价值指引。所有国家工程职业领域伦理规范核心原则都包含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工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永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层面的广义工程共同体,应在跨文化、跨地域生态文明建设中达成和践行工程生态文明责任的工程伦理行动。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工程伦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生命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3-0072-07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任务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和各种生态危机等问题正在成为制约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瓶颈,由各类工程引发或即将引发的环境生态问题和争议,时刻在困扰着各国政府决策、企业投资运营和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如何发挥工程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工程共同体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工程領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本文从工程伦理及其规范原则中的环保要求入手,探究我国工程伦理建设及其对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从工程共同体内涵的扩展和工程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等途径,探讨建构民族国家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层面工程伦理行动的可行性。提出工程共同体作为科技增进人类福祉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工程活动全生命周期负责任行为和决定,承担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替代的生态伦理责任。

一、工程伦理及其核心原则中的环保要求

工程伦理是对工程共同体在工程活动和所创造产品全生命周期中,负责任行为的要求、反思和探究。工程共同体负责任行为的标准通常以工程伦理规范的方式来界定。

(一)对工程伦理的多重理解

工程的本质是利用各种科学方法使得人和物及环境以更健康、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式相结合,从而赋能个人、促进社会福祉[2]8。工程对人与人、人与物及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不断建构,引发和创新了这些关系的形成和改变,也形成了工程伦理观念、规范和反思。由于日常和学术研究中对工程和伦理含义的不同理解,工程伦理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工程伦理是规范工程师群体的内部职业道德。工程职业伦理规定的是一种能够受到赞扬、认可或谴责的工程职业行为,这样的行为由社会舆论(工程服务对象的反应和评价部分决定工程职业的社会声望和地位)来评判、传统习俗(特定工程职业群体的从业规定和默认价值)来传承、内心信念(对职业与社会理想的认同)来坚守,并由此形成多种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工程伦理可以近似地理解为工程职业伦理规范的总和,即工程伦理规范,是工程专业领域的行为标准。

2.工程伦理是对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反思。伦理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伦理学(道德哲学),是对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的反思、论证和评价,具有批判性。通常经过道德哲学论证的伦理规范更为清晰透彻也更有说服力。在道德哲学传统中占主流的是规范伦理学研究,其主要论证道德行为的依据与合理性。工程伦理学以规范伦理学的理论框架来建构学科体系、解释道德原则、预见(防范)道德后果等。工程伦理学可以理解为是对既有工程职业伦理规范的论证、建构和系统性反思。工程伦理学比工程伦理规范更具学理性,通常是应用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新的规范或是应用于对原有规范的解释。

3.工程伦理是工程共同体的应用(实践)伦理。工程共同体指的是包含工程师职业群体在内的,工程活动相关的利益群体,如工程项目投资人、承包商、业主、客户和项目所在社区等。工程共同体的伦理行动,一方面可以应用经过伦理学论证的工程职业伦理原则去解释、建构或践行工程伦理原则,另一方面是通过工程实践经验为伦理学研究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伦理经验和智慧。

现代工程科技创新迅速迭代和迅猛发展导致的工程实践变迁,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的工程活动和产品引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对既有道德常识和原则带来挑战。很多工程伦理研究者认为,工程伦理学不应仅仅是对常识道德和基于常识道德所建构伦理责任原则的应用,更应该是一种实践伦理学。这是工程实践中的专业团体基于技术能力所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工程职业美德实践,这种实践造就具有美德的工程师。从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美德和智慧与由规范伦理学所论证的道德原则,共同构成工程伦理的核心要义。

总之,工程伦理是从善或正当的视角去研究人和物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由人和物及环境之间关系的改变所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21。工程伦理通常以工程职业伦理规范、对这些规范的系统反思,以及建立更为合理的规范体系为研究和实践领域,旨在达成对人类更加友好、为个人赋能和促进社会福祉的目标。

(二)工程伦理规范核心原则中的环保要求

工程伦理规范通常由工程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美德要求(职业义务)等构成。其中的价值观帮助特定工程职业从业者确定哪些目标或事业是值得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包括工程职业内在于自身的价值目标,也包括作为实现内在价值手段的工具价值。价值观是抽象的、整体的观点或目标,它们是通过特定行为努力来完成的。这些具体的努力行为由行为规范来规定哪些行为是必需的,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这些行为规范规定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是在服从法律规范基础上的负责任行为的指南。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对价值观(目标)的理解和对行为规范(手段)的解释来建立。能够将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很好连接和践行的人,就是具备工程职业美德的,也是工程伦理规范要塑造的工程专业人员。

工程科技发达国家针对工程职业群体的工程伦理规范建设比较成熟,主要是工程职业组织将对其成员的伦理要求,以工程伦理规范和条文方式明确表述并发布。这种工程伦理规范是工程职业团体资深成员们深思熟虑的产物,通常以条款的方式明确表达其在工程职业实践中的伦理要求,这些规范大多以其所在社会文化中普遍的道德观念和原则为基础[3]11。在相关工程实践情况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这些规范具有准法律效力。那些被政府或法律认可的工程伦理规范就成为公共政策规定或法律规范。工程科技创新大都跨越时空所限,所以工程职业组织成员的构成通常不以国家为边界,其中大多数是国际性的或通过跨国(区域)协议缔约等方式成为职业共同体成员的。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借鉴和采纳了很多国家和国际上相关的伦理规范要求。

美国工程伦理规范要求履行的职业义务的首要原则就是: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4]。这条原则首先默认应该是对美国的消费者、公民和美国境内的人员的义务,并由此扩展为美国境外的消费者、合作商、国家和公民等。除了对有消费能力公众要承担的责任,对于消费能力低的贫穷国家和弱势群体利益的考虑也是美国工程伦理规范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这一首要原则的底层逻辑蕴含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的基本条件,如洁净的水和空气、没有污染的土壤是公众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的基础。

英国皇家工程院发布《伦理原则声明》,该声明代表英国工程师对社会做出伦理承诺,其中第二条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法律、环境和公共利益[5]186。这条原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共识,通常也是各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工程职业既有可能提升这些权利的获得效率,同时也可能会损害这些权利,帮助提升或实现这些权利会提升工程职业的声誉和地位,反之会降低工程职业的声望和地位,造成各方的重大损失。尊重环境包括对人类所处环境及存在的其他物种和生态价值的敬意和尽量少的改变。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发布的《W-

FEO伦理规范导则》规定: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专业工程师需要遵守的第四条核心原则是保护自然和人工环境。该原则明确工程职业和组织成员的环境责任包括:为可持续的未来提出和实行工程方案;注意工程活动或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并保护社会和环境的健康、安全和福祉[6]。作为该组织重要的成员国之一,我国工程专家积极参与该导则的编写和修订,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其相关规范和原则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实践领域的行动指南。

二、工程伦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

(一)我国工程伦理规范核心原则中的明确环保要求

我国现代工程伦理规范建设的历史起源比较早,民国时期就成立了中国工程师协会,1933年发布《中国工程师信守规条》,历经1941年修订、更名和1996年多次修订。目前,四条核心原则主要包括四大类:工程师对社会的责任、工程师对专业的责任、工程师对雇主的责任、工程师对同僚的责任等[7]。其中,工程师对社会责任,强调工程师要遵守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保障公共安全并增进民众的福祉;还要尊重自然价值,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并珍惜自然资源和保存工程文化资产。增进民众福祉是对公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等基本权利的促进。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来自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生命存在所需的自然环境和生产要素等,还要面对比较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调整,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类对于自然价值的反思。

2007年,中国台湾地区的《工程伦理手册》在工程伦理概述基础上,就冲突与抉择、守则及解说做了专门指引[8],具体包括:(1)善尽个人能力,强化专业形象;(2)含蕴创意思维,持续技术成长;(3)发挥合作精神,共创团队绩效;(4)维护雇主权益,严守公正诚信;(5)体察业主需求,达成工作目标;(6)公平对待承包商,分工达成任务;(7)落实安全环保,增进公众福祉;(8)重视自然生态,珍惜地球资源。最后一条指引强调了工程对于自然生态的责任,指出珍惜地球资源是工程活动的基本价值观。

2021年3月18日,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成立,将在未来的工程伦理规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工程职业伦理规范。我国在工程實践全球化、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和工业转型升级多重背景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工程组织建设、工程伦理教育和项目工程伦理要求方面不断提升并获得突飞猛进的成果。除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工程组织工程伦理规范所规定的工程核心价值之外,积极参与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工程伦理研制,先后多次颁布与工程科技创新伦理治理关系密切的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开始逐步规划和实践工程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也是重要原因。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五条科技伦理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视为我国工程技术界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工程科技创新的伦理核心原则[9]。具体包括:(1)增进人类福祉。强调工程科技活动要坚持中国特色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人民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诉求和美好期待。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工程科技活动也要承担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2)尊重生命权利。强调工程科技活动对人民生命权利的尊重和捍卫,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作为应对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工程科技创新,其所牵涉的领域空前广泛,对人类社会整体和未来的影响非常深远。相关的工程科技创新活动对人类生命的保护作用充分彰显,对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造成的伤害和潜在威胁也应受到重视。工程科技创新过程中对待实验动物(生命形态)应当符合“减少、替代、优化”等要求,是对生态存在物的关照。(3)坚持公平公正。强调工程科技活动要坚持公平公正,尊重不同宗教和文化传统,公正和包容不同社会群体的各种差异,防止引发和造成更多歧视和偏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工程全球化更会面对更多民族和种族的发展不平衡等差异,尊重差异又尽量公平对待是中国工程和工程师们应当具有的专业品质。(4)合理控制风险。强调工程科技活动要合理控制风险。任何实践活动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工程的方式规避和防范风险是工程科技活动的重要动因之一,避免工程科技活动造成更严重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问题也是工程共同体的重要责任。(5)保持公开透明。强调工程科技活动要保持公开透明。活动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都应当充分知情合理参与,建立完善的披露机制来公开重大、敏感伦理问题,提高工程科技活动的透明度。

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与发达国家差异性大,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工程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在工程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应当贯彻生态文明价值观。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科技创新中的生命科学、医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有重大需求,同时这些领域也存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相关领域的工程和科研人员密切关注相关创新突破可能带来的一些重要的蕴含生态伦理方面的争议问题,积极防范和化解相关矛盾和风险,并在合伦理合法治的情况下,引领世界相关工程和科技创新更多造福和赋能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工程共同体的绿色工程实践

如果说工程伦理规范规定的是一种工程共同体所应具有的良知,那么工程伦理实践就是一种知行合一基础上工程共同体的善举。好的工程就是将工程共同体的良知通过实践变为造福人类社会的善举。就具体的工程实践活动而言,工程共同体是一个由多种职业群体构成的工程活动共同体,通常以项目组或企业的方式存在,一般由投资人、董事会、管理者、研发设计人员、工人等构成。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岗位责任,如何在工程实践共同体中充分合作、践行工程的社会和伦理责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公共政策为激励机制和治理标准是我国目前鼓励工程共同体践行其伦理责任比较有效的手段。工程共同体在工程实践中将作为国家政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为绿色工程实践就是承担其工程生态伦理责任的行动。

1.实施绿色工程建设。工程共同体的绿色工程实践涉及的领域和利益非常复杂。目前来看,绿色工程实践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矿山等。绿色工程的目标是将具有环境意识的态度、价值、原则融入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中,以提升环境质量[10]。通过更高效、更经济的技术,更好地为我们这个世界谋求福祉,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测量和控制技术,创建更高效的技术与流程,以获得环保型产品和系统。绿色工程将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通过减少浪费、物资管理、污染预防、产品增强等改进工艺、产品基本方法,提高工程活动的环境效率。

2.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属于技术创新的一种。一般把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11]。

3.开展绿色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的目标是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预计到

2025年,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12]。

三、工程伦理助力各类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

工程共同体在职业共同体和项目(活动)共同体基础上,还应当与服务对象和影响群体之间建立基于民族、人类和生命等层面的利益、文化、命运和生态等更广义的共同体。现实中,跨文化跨国家的工程职业和实践共同体早已存在,除了跨国工程职业组织,还有跨国公司和跨国家、跨区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共同体等。这些跨国工程活动组织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其企业运营和服务所在国和企业所属国的多重责任。各类广义工程共同体在承担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民族)责任、人类责任和生命共同体(生态)责任方面,应当发挥更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一)工程伦理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永续发展

工程通常被视为利益共同体,它时刻关注着具体工程项目涉及共同体及成员(投资人、业主、雇主、雇员)的各种利益,还包括该项目验收使用之后有可能影响的更长远和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些利益本身不仅是金钱和实物(建筑物、设备、产品等),还應包括由这些实物的获得所带来的对相关人类群体更为深远的影响,如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也就是需要工程与利益相关共同体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狭义的以利益为核心的工程共同体包括工程职业共同体、工程项目共同体(企业)和工程产业共同体等。工程职业共同体的生态文明责任由工程职业组织的伦理规范来规定,工程项目共同体的生态文明责任由所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来规定。随着工程产业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跨国公司和产业链合作为标志的现代工程,拓展了传统工程项目多以国家为最大社区经营和服务范围的工程实践活动。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涉及对该公司在其所属国家之外的公司经营和服务活动,要对其经营和受影响国家承担生态文明责任。工程产业共同体指的是工程流程上下产业链,以芯片制造为例,从设计、制造、封装各环节涉及不同的国家。但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其对高技术产品的控制来制裁他国,让我们对工程科技创新无国界、工程仅仅是经济利益共同体的观点产生怀疑。

我们发现工程实践首先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其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服务对象之间是血脉相连、拥有共同民族情感和价值观的群体,家国情怀和工程报国是工程共同体的使命,更是对其国家和民族承担的重要伦理责任。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是所有工程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目标。工程造福社会在一国(族)之内就是要对自己同胞担负必要责任,当前,我国工程共同体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就是担当生态责任助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工程共同体生态文明责任表现为:护佑祖国大好河山使绿水青山常在,造福这片美丽河山中世代繁衍生息的手足同胞,传承中华民族世代积淀的优秀文化(价值观),以及努力建设一个能够带领和团结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捍卫国家和人民整体利益的国家等。

所以,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3]23-24。

(二)工程伦理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生态文明责任

“亲仁善邻”[14]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建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的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一理念以“五个世界”为总体布局,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15]。实现“五个世界”总体布局的生态基础,需要更广义工程共同体的积极参与,需将工程实践扩展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行动。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工程实践既要以其所在国的利益、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还应以人类整体利益,特别是长远利益为重,因为人类整体利益同样也包含其所在国和直接服务对象的利益。国家和产业之间的竞争不应本着零和博弈的观念,应以双赢和多赢为工程共同体的奋斗目标。工程(如曼哈顿工程、核能工程、人工智能工程等)社会责任中的社会,应当且必须扩展至更大范围利益、文化和命运共同体,公众安全、人类福祉的主体和对象都应当是全球(人类)范围内的。既然不同文化、种族、民族和国家的工程职业团体成员,能够共享共同或有差别的职业伦理标准,这就为建构基于人类命运的工程共同体,为人类共同利益达成共识提供了重要参照。工程专业认证国际通用,为工程服务的国际化和工程实践的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更多可能。工程实践共同体的国际化和人类文明与人类命运的相通,为践行工程共同体人类社会伦理责任、实现工程助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条件。

(三)工程伦理助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系统建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的认识,不走西方以资本为中心、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改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也根植于中华生态智慧,强调以“和合”为目标,以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来考虑,并将此思维方式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无限责任伦理”[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国家利益、人类共同命运和生命共同体存亡的基础性建设,生命共同体是超出人类本身存在的,包括更广义的自然生态环境,如山水林田湖草沙,人类活动离(躲)不开这些自然环境和生长繁衍其中的其他动植物、微生物等。跨物种跨文化跨国家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全球化时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整体性的,通过人流、洋流、气流和水流构成的生态系统,深深影响着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本身也是工程共同体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没有适宜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类与各物种的存在场所,他們将不复存在或发生变异。工程科技创新必然涉及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人类本身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协调人类对物质的需求与对生态环境依赖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更好协调人类与其他物种及环境的关系,这是工程共同体要承担的重要生态伦理责任,也是践行工程伦理责任促进人类与自然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丛杭青.工程伦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

[3] 查尔斯·E.哈里斯,迈克尔· S.普里查德,迈克尔· J.雷宾斯,等.工程伦理:概念与案例[M].丛杭青,沈琪,魏丽娜,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4] 张恒力,胡新和.福祉与责任:美国工程伦理学述评[J].哲学动态,2007(8):58-62.

[5] W.理查德·伯恩.工程伦理:挑战与机遇[M]. 丛杭青,沈琪,周恩泽,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6] Wfeo . Wfeo Model Ccode of Ethics [EB/OL].(2023-10-06)[2024-01-17].http://www.wfeo.org/wp-content/uplo-

ads/code_of_ethics/WFEO_Code-of-ethics-2023-10-06.pdf.

[7]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工程师伦理意识的变迁:关于《中国工程师信条》1933—1996年修订的技术与社会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6):14-19.

[8] 工程伦理手册[EB/OL].(2022-01-10)[2024-01-17].https://www.docin.com/p-21735056.html.

[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2(10):5-8.

[10] 金保华,高旺.美国高校绿色工程教育:历程、特征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8):55-58.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

13(1).

[12]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6):10-26.

[13]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4] 叶南客.亲仁善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回响与价值取向[N].新华日报,2023-06-06(1).

[15] 高祖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意蕴和重大价值[N].人民日报,2023-05-22(3).

[16] 潘岳.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J].中国民族,2023(5):4-7.

On Engineering Ethics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ang Li

(College of Marxism,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ust take the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ethical norms and core principles as the value guide. All the core principles of ethic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 include requirements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requires the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he broad engineering community of the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the community of human and natural life should achieve and practice the engineering ethical ac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engineer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cultural and cross-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engineering ethic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reen development; life community

【責任编辑:赵 践    责任校对:李 菁】

猜你喜欢
生命共同体工程伦理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生命共同体”中的辩证关系解析
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习近平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
工科研究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