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unyu shiyan hubei Province 442000 China
moushanwen Sunshine Primary School Tianjin 300800 China
中图分类号: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7.000
基金项目:体教融合模式下运动训练与教学课程改革研究(230804213081218)。
备注:不添加牟善文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孙雨(1984—),男,在职硕士,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普通作者:牟善文(1989—),男,硕士研究生,中级-无; 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生化。
项目名称:体教融合模式下运动训练与教学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30804213081218)
作者简介:孙雨(1984-),男 ,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摘 要: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助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退役安置体系滞后以及学训矛盾等发展困境。学校体育能够拓宽人才培养规模,弥补我国竞技项目短板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提升训练水平,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明确学生运动员身份属性,狠抓文化教育工作;推动学生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体育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new Period
SUN Yu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Industry, Shiyan ,Hubei Province, 442002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research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school sports booster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in the new era.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reserve talents in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the shortage of talent reserve, the lag of the retirement resettlement system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School sports can broaden the scale of talent training,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ompetitive event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s: improve the training level, perfect the school sports event system; Clarify the identity attributes of student-athlete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ultural education; Promote students'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and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Youth sports
青少年競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从事竞技运动训练的青少年专业或业余运动员。稳定、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于竞技体育发展而言犹如水之源木之根,具有关键意义[1]。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发展经验表明,发展竞技体育最核心一环在于培养高质量竞技后备人才,夯实人才储备[2]。反思过去多年来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在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现今依然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亟待解决。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3]。其中,针对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瓶颈,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学校体育在助力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从而为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鉴于此,研究将基于体教融合以及体育强国视域,对学校体育助力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未来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前行。
1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
1.1基层业余少体校规模锐减
长期以来,在举国体制背景下,我国竞技后备人才较为依赖三级训练网,特定时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业余少体校作为人才培养最基础环节,是我国竞技人才培养之根本。有数据显示,1990—2017年我国各级各类体校从3 687所减少为2 268所[4]。究其原因,认为随着当下社会思想逐渐开放,学生发展方向更为多元,尤其在退役运动员面临就业难、发展保障不足背景下,对于家长而言让学生参与竞技训练意愿显著降低,。
1.2退役运动员安置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努力训练取得优异成就,实现个人发展,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中个体利益将得到重视[5]。然而现阶段我国运动员退役后保障机制建设不尽如人意,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生存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不同于在世界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顶尖运动员,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退役运动员等待安置就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数据显示我国2005——2010年有60%以上的退役运动员等待安置[6]。对于运动员群体而言,退役后的生存保障机制建设落后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训练积极性,提升其个体压力。
1.3学训矛盾严重制约运动员全面发展
笔者认为,学训矛盾作为当下制约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最核心、最突出问题,是当下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关注与解决的重点事宜。对于后备人才培养而言,青少年训练竞赛与文化教育似乎已成为不可调和之“矛盾”。实践中,无论在基层业余少体校还是普通中小学,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似乎被运动训练所“霸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文化教育已成为“空影”,造成运动员文化教育缺位较为严重,制约其全面发展。运动员学训矛盾严重,文化教育不足,在较大程度上造成当下运动员退役就业难,尤其在诸多家长思想中认为训练只是培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运动人才[7]。由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自身文化素养不高,且与社会发展易脱轨,退役后限于种种因素,导致在自身谋求工作发展过程中碰壁。
2学校体育助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
2.1学校体育能够拓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规模
过去多年我国基层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于业余少体校,普通中小学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功能发挥滞后。新时期体教融合强调要将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学生群体,包括各级各类大中小学、业余少体校等,是我国培养后备人才,夯实人才规模的重要储备库。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相关体育课开齐开足,学校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相关竞赛体系不断完善,竞赛水平不断提高,优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基于此,学校体育已逐渐成为我国培养后备人才重要阵地。
2.2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后备人才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首要是“人”的培养,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既是当下我國教育核心理念,同时又是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重要价值归宿。将竞技人才培养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不断强化运动员的“学生”身份,重视其文化课学习,夯实其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精神素养、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例如当下诸多学生运动员在训练后同普通学生一道,在教室接受系统文化教育,此刻其身份定位为学生。体教融合强调,竞技人才培养要摒弃过去长期存在的“唯金牌论与成绩论”,以育人引领育体,推动育人与育体二者有机融合,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精神素养和身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2.3弥补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短板
新时期,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国正不断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从竞技体育层面来看,体育强国追求的是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当前依然存在结构化失衡问题,突出表现在“大球弱小球强”、“冬季项目弱夏季项目强”。以足球项目为例,作为市场化程度以及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竞技项目,推动其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关键在于夯实人才基础,实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近些年来我国高度关注“足球进校园”推进,在广大基层中小学开展足球项目教学与训练工作。一时间我国中小学纷纷开展足球项目训练,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对于足球项目给予高度关注。基于此,能够有效夯实与壮大我国足球后备人才规模,长远来看将能够提升我国足球整体水平。
3新时期学校体育助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3.1提升训练水平,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
训练与参赛作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重要方面,科学化训练与参赛将能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学生训练层面来看,今后要重视开展科学化训练,把握青少年训练与成长规律,提高训练质量。因此,要重视提升基层学校体育教师以及教练员执教水平,加强对其进行专项化教学训练能力进行培训与提升。体教融合指出,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要实现协同合作、互利互惠,加强沟通交流,打造成为共生体[8]。从学校赛事体系来看,健全的赛事体系能够活跃学校体育发展氛围,检验学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让优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发挥竞赛多元功能价值。今后应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赛事体系,针对当下存在的两条赛事体系要打造赛事壁垒,实现目标、理念、机制等融合,共同打造成为实践育人一线阵地。
3.2明确学生运动员身份属性,狠抓文化教育工作
学生运动员其本质身份依然是学生,无论参与运动训练亦或是文化学习,相关管理者需要重视学生身份属性,关注学生现阶段文化知识学习,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同步提升。相关教师以及教练员、学校管理人员要达成共识,将运动员文化知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核心一环,明确意识到学生接受文化教育,提升文化素养对于促进学生训练效益,推动学生今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9]。此外,各级教育部门以及体育部门应联合行动,制定本地区发展现状,结合国家有关青少年经济人才培养的宏观政策,相关本地区特色化青少年运动员综合考核机制,将学生文化学习成绩状况、训练参赛状况等综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发展态势良好的学校优先评定“体育先进单位”,强化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决心。
3.3推动学生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学校体育要真正发挥其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中的价值,需要不断推动学生全员、全程体育参与,活跃学校体育环境,将自身打造成为人才储备库。首先,推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发展之根基,同时也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以及体育训练重要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适龄学生而言,培养体育参与兴趣正是其体育启蒙重要一环。课外体育活动要针对学生个体兴趣差异,开展多样化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兴趣建设。总之,对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而言,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让学生都能够动起来,才能够更好的参与体育训练。脱离此点,学校体育将无法真正胜任竞技后备人才储备库的重任,后备人才培养也只能是一小部分学生的事情。
4结束语
当前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困境。新时期,面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以及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亟需变革,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针对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我国应不断以体教融合为指引,明确学校体育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同时应不断重视提升学校体育训练水平以及完善学校赛事体系,夯实学校体育发展基础,促进学生文化学习,助力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萍,梁凤波,王凯珍,等. 我国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基地发展现状_刘萍萍[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0(5): 450-453, 465.
[2]王鹏,郝文鑫,郭振. 中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 34(6): 620-629.
[3]杨国庆.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7(1): 1-6.
[4]李乐虎,王健,高奎亭,等. 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1, 36(5): 520-527.
[5]刘漫漫,汪容,高力翔,等. 新举国体制下退役运动员安置的演进、发展及趋势展望[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 1(9): 32-38, 54.
[6]叶雷雷.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及策略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2, 21(9): 63-65, 75.
[7]邵凯.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周期路径研究-邵凯[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13.
[8]吴明明,李婷. 体教融合视角下羽毛球竞技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_吴明明[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 20(3): 5-8.
[9]丁力,陈金坤.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J]. 当代体育科技, 2022, 12(18): 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