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场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研究

2024-05-10 21:35田昕杰张益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

田昕杰 张益博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ianxinjie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24 China

zhangyibo*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24 China

中图分类号: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7.000

备注:null

作者简介:田昕杰(1994—),男,硕士研究生,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信作者:张益博(1990—),男,博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yibosports@sina.com。

普通作者:null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场馆供需状况进行分析,从需求、市场、产业现代化三个维度阐述我国体育场馆供给侧结构转型改革的内涵和意义。研究表明: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摆在场馆行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现存体育场资源利用率較低、经济效益差,增量空间较大,且空间分布和投入结构不均衡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强化市场竞争机制,以实现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完善制度供给,优化人力资本,推动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扩大体育场馆产品的有效供给。充分挖掘场馆资源,通过完善体育消费设施、优化体育消费环境、丰富体育产品与服务,进而推动健康中国整体规划的实现。

关键词: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供给质量;主体多元化

图书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Our Country Sports Venue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TIAN Xinjie, ZHANG Yibo*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xi Taiyuan 030024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China's stadiums is analysed,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of China's stadiums are elaborat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demand, market and industrial modernisa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supply-side reform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nue industry, China's existing stadium resource utilisation rate is low, poor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incremental space is larg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put structure imbalance problem needs to be resolve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achiev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improve the supply of systems, optimise human capital,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upplying entities, and expand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stadium products. Fully exploiting the resources of venues, through improving sports consumption facilities, optimising the sports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and enriching sport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realisation of the overall plan for a healthy China.

Keywords: sports stadiums; Supply-side reform; supply quality; diversification of subjects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1]。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以供求总量和供求结构平衡为前提的,从供给侧解决结构问题就要坚持改革的方法。随着“健康中国”等战略的实施、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场馆产品服务不均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体育场馆由于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等因素影响,场馆盈利水平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反映了社会需求定位失准,造成整体性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2]。供给能力决定着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激活了一系列生产创造活动,而供给就是这些生产创造活动的发动机。研究从我国场馆存量与增量的矛盾出发,讨论我国体育场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路径,对场馆资源的供求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1.我国体育场馆的供需状况

1.1我国体育场馆的存量与增量

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重要保障。我国体育场馆数量持续增长,2013年的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拥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体育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同2003年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相比,全国体育场地总数量以99.34%的增速增长,人均场地面积也增加了0.43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的体育场地数增加了5.87个[3]。2013年我国拥有大型体育场馆1093座,平均每119万人一座,而美国拥有大型场馆2491座,平均每13万人一座。与体育产业较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和人均占有面积均有较大差距。体育场地的数量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体育场馆增量空间较大,并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国务院46号文要求,到2025年我国人均场地面积到达到2平方米,《“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人均场地面积不得低于2.3平方米,根據图1显示相关数据的统计预测,2025年我国体育场地总面积将达到27.8亿平方米。未来体育场馆增量将集中在为申办大型运动会新建、城市功能更新、老旧场馆改造与功能升级三个方面。

1.2我国体育场馆的结构与供需

我国体育场馆相关产业增速显著,场馆数量高速增长,但场地、场馆总的供给不足,区域供给不均衡,供求结构错位,与实际需求相背离。城市发展迅速,工业用地、住房用地占据城市用地较大份额,城市发展中对于体育用地前期规划不足。同时大片区的体育规划用地由政府、国有企业持有,缺少市场化运作,难以顾及经济效益的获取。我国体育场馆产业以政府主导为主要供给模式,由于体育公共服务性质和大型场馆的国有资产性质,企业在体育场馆服务业供给中的主体地位有待提升,超过一半的体育场馆为政府机构所有,同时由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运营。目前为止中国上百万个体育场馆中,60%的场馆都是不对外开放的,对外开放的场馆只有不到三成,场馆面向普遍大众的开放度比较低[4]。

体育产业的供给结构失衡体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如当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不足、投资结构经营主体不均衡,盈利能力不足,这种不平衡还体现在地区间和城乡间的分布不均上。2013我国的体育场馆收入646亿元,支出662.6亿元,根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统计[5],体育场馆行业利润率为-2.6%,其中大型场馆利润率为-19%。而用于体育场馆的支出在体育财政投入中占比最高,从2013年的89.68亿元到2018年的139.64亿元,财政投入支持力度持续增加。以2016年数据为例,国家公共财政体育支出389.49亿,其中体育场馆公共财政支出119.5亿,占比30.68%。从同年江苏省官方数据可知,2016年江苏省亏损的大型体育场馆占比32%,即使是体育产业较发达的江苏省,半数以上场馆处于亏损及收支平衡状态。

2 我国体育场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新供给经济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框架。“供给侧改革”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就是要以供给侧为着力点,实现体育场馆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总供需的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1实现办人民满意的体育的终极目标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提升体育供给质量,丰富需求市场,以供给为引领才能使现有的体育场馆服务供给与现实需求平衡,以供给为引领就是要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抓手,实现体育场地的有效供给,“46号文件”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以供给为引领就是要增加优质供给,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住宅、休闲、商业等业态融合,满足大众体育运动和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娱乐的多层次、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6];以供给为引领就是要协调供给与需求的发力,用好存量资源、扩大增量资源,逐步适应全民健身需求,全面实现向全民健身的转型,从而推动体育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发展[7]。

2.2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我国体育场馆多以政府主导为供给模式,超过一半的体育场馆为政府机构所有,同时由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运营,2015年被调查的150座体育场馆中,67%受到政府财政拨款,53.4%仍属于传统事业单位性质[8]。2015年印发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中规定:全年举办的活动中非体育类活动次数不得超过总活动次数的40%。过多的行政干预直接导致市场化程度不足。体育场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让社会力量和大众需求进入场馆行业,依靠市场机制,遵循市场规律,激活有效需求,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兼顾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体育产业现代化创新发展过程

体育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重点需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因而体育场馆领域中的供给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体育场馆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体育场馆现代化的过程。在“放、管、服”的背景下,体育场馆行业需要更新经营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开展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融合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新动能、新活力,进而促进体育场馆产业的发展,以适应新常态下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挑战。

3我国体育场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推进体育场馆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体育事业与产业调整的必经之路。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要根据国情和地区特点,从要素、产业、城市三个层面统筹改革工作全局,探寻体育场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路径。

3.1要素层面

产业经济学中的要素指的是生产活动中使用的有形和无形的投入总和。新時期,体育场馆行业发展更加依赖于创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与运营,随着智慧场馆的概念的深化,场馆未来发展取决于要素资源的积累、使用和技术的进步。

我国场馆资源供需不均衡表现在场馆资源利用粗放,资本市场体育不完善、人力资本积累缓慢、政策执行不力、科学技术创新不足等方面。要素充分而自由的流动机制能够消化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的不均衡[9],人才要素、资金要素、技术要素等供给与体育场馆方方面面相关,场馆运营企业将资金投入有效运营,更新场馆的技术、设备、管理;信息要素的共享促进实现资源的聚集利用,对市场和消费、投资进行预测和预警;创新场馆的科学管理运营和经营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体育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生产要素的升级转换就是要统筹好各要素间的关系,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为体育场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3.2产业层面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我国体育场馆产业现代化的路径要求,通过对大量场馆存量资源进行转型升级,同时实现场馆增量的优质培育。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的含义。

体育场馆产业层面的结构性改革,要求产业内完善产品供给体系,延展场馆产业上下游功能,激发体育消费新热点,增加高品质的体育场馆产品和服务,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多种形式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尚未发挥应有作用,通过行业组织和联盟的建立,为场馆产业运营提供多方面支持,引领企业创新,发挥协调和管理职能。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可以通过智慧化、新材料、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建构智能体育场馆生态系统;企业间通过价值链延伸实现融合发展,实现场馆建造运营一体化;场馆与相关产业通过资源与功能的融合,增加体育消费场景,打造体育综合体。

3.3城市层面

体育场馆在城市发展中,不仅提供了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还为城市和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交流提供支持。体育场馆的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协调城市的空间布局,带动城市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

城市功能定位展现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方向,据此北京市提出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上海市提出了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广州市提出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等等,特色型的城市功能和发展规划都体现出专业化特征,为体育场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发展是体育场馆发展的载体,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城市空间拓展规律推进形成新的聚集区和中心点,在大型体育场馆规划或体育功能布局片区的规划中,城市通过更新、重组和优化,将分散的资源、企业、信息、人流导入场馆及周围区域,为场馆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开放与合作提供支持。未来,创新驱动型城市发展将成为主要模式,在城市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中,与体育场馆的互动将为城市带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4.我国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策略

4.1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实现良性互动

体育场馆行业逐步市场化过程中,政府逐渐将场馆经营权交给企业,但仍会对活动开展进行限制。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的企业化、市场化程度,就是要逐步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起新的场馆管理、投资、融资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管理,建立开放、有序的体育场馆竞争市场,破除行政垄断,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国内体育场馆硬件设施、运营管理模式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随着赛事活动举行的不断增加,我国体育场馆步入智慧时代。将体育场馆打造成多功能的城市综合服务体,有效配置资源,从而提升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是体育场馆各类服务产品开发基础,也符合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规律。将场馆运营立足点落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以体育为主体形成健身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会议展览的产业链,实现体育内外资源、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

4.2完善制度供给,保障供给侧结构改革

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中政策供给不足。一方面,体现在政策执行性实践难度大,指向性内容缺乏具体实施路径,各地情况不同适用性不同。另一方面,财税供给错位,冰雪场地尚未享受专项能源价格政策,以公共服务和文化体育事业为内容的场馆却要缴纳大额的营业税。大型场馆的建设费用通常出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每年还会提供几百万的场馆开放补贴。场馆在开发建设中不作长远打算,加重后期维护、改造、能耗方面的负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务压力,有运营困难的场馆又会依赖政府补贴,缺乏改革动力和市场活力。

政府应科学规范各项标准,理顺各级各部门的权责义务,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从财税制度上优化供给机制。为场馆提供的能源税费减免和优惠,既要保证政府财税政策支持有法可依,又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水平,优化资助形式,建立起适宜长久发展的激励政策,从行政制度、评估监管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10]。既要强调制度供给的充分引入,发挥结构支持作用,又要理顺政府、市场、企业、组织的合作关系,将体育场馆供需全面纳入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框架。

4.3供给主体多元化,驱动改革与相关产业互利

国内外不乏老旧厂房改造成体育场馆的案例,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融合不仅解决了城市用地紧张、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还以地域工业文化特质的挖掘,丰富了体育场馆资源。我国学校占有的体育资源比重很大,国务院早在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学校体育场地应对社会开放[11]。针对校内外体育资源供需矛盾,最大程度发挥场馆作用,在满足学校基本需求基础上对外运营提供社会化服务,甚至进而吸引外来投资,以资源共享盘活校内场馆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多元供给模式,势必要加快体育场馆资源的开放,丰富需求市场。

完善供给主体还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给社会资本和主体留出空间,激发多元供给的活力。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新、改建,体育公共设施设备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抓住PPP模式这一重大创新机制,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场馆等大型项目的积极性。以供给为引领就是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弥补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不足。

4.4优化人力资本,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场馆运营管理的创新点之一就是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升级,政府管理体制下的场馆运营管理中,人才缺乏、人力结构混乱的问题较为严重,为创新场馆运营管理,提升场馆运营核心竞争力,就要把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伴随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时调整场馆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通过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优化管理队伍结构,盘活人力资源;还要强调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同相关高校、行业协会积极合作,培养和吸收专门的人才来管理体育场馆,注重引进技术过硬、视野开阔的高层次领军人物,对场馆建筑的技术层面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有较强管理能力和丰富体育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构建合理的人员队伍结构。

5 结语

我国体育场馆发展中的供需失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体育场馆领域的理论研究,从要素、产业、城市三个层面进行实践路径的探索,场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打通资源存量和增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交互,把强化竞争机制、完善制度供给、共享多元主体、优化人力资本的关键策略把握好,以改革为统领,以场馆产业结构优化为基础,提升场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健身需求,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設。

参考文献:

[1]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研究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4):44-51+81.

[2]刘亮,王惠.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公共体育资源供需矛盾的消解与改革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4):51-55.

[3]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14-12-26) https://www.sport.gov.cn/n4/n210/n218/c328625/content.html.

[4]华经情报网.一文看懂体育场馆运营行业发展现状:场馆建设加快,运营模式亟需改善[EB/OL].(2023-03-13).https://www.sohu.com/a/653422241_120113054.

[5]阮伟,钟秉枢.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任波,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与供给侧破解路径[J].体育学研究,2020,34(01):49-58.

[7]刘远祥,孙冰川.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动因与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6):1-7.

[8]马书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场馆资源优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2):35-38.

[9]贾康,苏京春.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10]李丁,何春燕,马双.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9,412(10):158-159.

[11]周亮,周子翔.学校体育资源开放与共享研究的文献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1):94-10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作与创收探究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