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有效助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5-10 06:03:14杜保锋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数字经济

摘要:数字大潮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农业经济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数字经济及技术现状分析,回顾农业经济中客观存在的发展束缚,由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所呈现的优化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及横向发展、提高生产率等作用的分析,论证数字经济给农业经济带来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机遇,并由此引申出数字化、农业、管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从6个方面科学、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分析该思路的充分性及可实施性,及其给农业经济带来的更大契机,以期促进农业经济更健康、高效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

0 引言

在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数字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将是近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有了这样的背景,农业经济也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数字化、区块链等技术为桥梁、纽带,打破原有的、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的“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契合,从效率、质量等方面入手,步入新的发展通道。

1 数字经济的现状及主要技术

1.1 概念及由来

数字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在数字技术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形态,其包括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内容的创造、传播、交易等。数字经济源于数字技术的发明及创新,数字资源作为其关键支撑,发达的网络技术、数据通信及传输为两翼,其发展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组成部分,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2 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数据资源在系统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从发展速度上讲,从全球来看,我国已连续多年保持数字经济增速第一的良好业绩;而从国内各省(区、市)数字化水平的比较来看,各地差异较大,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各省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为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各省(区、市)也先后出台了各种支持、推动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据统计,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已成为当地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柱。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数字经济对税收、容纳就业人口等方面的作用也日趋明显。

1.3 主要技术

基于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的互联网(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阶段,是以在该阶段的相关技术对数字经济及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都有深远的意义。

与之相关的核心技术有:

其一,互联网与物联网。作为数字经济的载体及传输和管理的纽带,正向规模、移动、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等趋势发展,同时,车联网及智能家居也频现,物联时代正离现代经济越来越近。

其二,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源泉,大数据技术对数字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数据产权科学地加以界定,并对侵权等行为进行有效限制,推动数据法的出台及实施,无疑将推动这一技术更为健康、高效地发展。通过对环境进行立体监测、对污染严重产业的精准治理、以交互性及多元化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大数据在节能、环保、绿化等方面也能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其三,云計算。其中,to B及to G领域电信运营商主导的云网融合,能让企业节省较大成本的SaaS(软件即服务),助力于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发展的云存储等,这些都从不同方面使云计算向纵深拓展。经过实践验证,云计算对数字经济的创新、强化数字经济的安全、提高数字经济的效率及其持续发展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云计算技术的后续突破及完善,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产生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其四,区块链。让数字经济在契约机制、信用机制下正常运行的区块链技术,其通过使用密码学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区块链在降低经济成本、增加产业的协同性方面有着尤其明显的优势。

其五,人工智能。将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智能语音识别、L4级的无人驾驶等3个及以上的专用人工智能融合,就变成了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预测市场趋势、自动化生产、智能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经济上开源增效、生产力大幅提升。

其六,量子技术。作为分别面向保密通信、超强计算、精密探测的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的技术领域,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领域认知天花板,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进而从不同维度辅助数字技术的强劲发展,使数字经济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1]。

2 农业经济的发展瓶颈

2.1 科技水平在农业中发展较慢

在国内科技高速发展的近些年,农业科技也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挥出来的科技效力还有不小的悬殊。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在农业科技方面的起步较晚,故而科技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二是发达国家也很重视包括农业在内的各行业科技发展,其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再赋以较高的速度,自然会形成较好的应用效果[2]。两种情况相叠加,使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在横向上有待进一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应用层面的原因,主要包含四大因素:一是研发和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足,且现有中成果仅有较少的应用到农业当中;二是门槛偏高,增加了科技成果应用的经济成本,直接导致应用的速度下降;三是农业部门的专业人才稀缺,在科技方面跟不上整体平均水平的发展步伐;四是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杠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展现,使科技应用的效率及频率大打折扣。

2.2 农村剩余劳动力体量颇大

农业机械化及农业科技逐渐应用后,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下降,而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原本较多,沿原有基数自然增长的劳动力为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因农业科技的应用而解放出的劳动力[3]。与城市人口相比,这些劳动力存在总量巨大、受教育平均程度较低,且接受新知识、信息的主动性和接受效率都较弱等特点,无疑给农业经济背上了一个较大的“包袱”;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给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较大阻力。另外,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其文化程度及接受新事物、信息的速度较快,而农村中留守的老弱人群较多,平均文化程度更低,这无疑给正处于爬坡阶段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雪上加霜的局势。如何从根本上纾解这种阻力,以及分流、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等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桎梏。

2.3 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首先,旱灾、洪灾、风雹、干热及冻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产品产量直接大幅降低,并往往伴随着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其次,科学种植的范围还有限,使很多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种情况下的低质低价,客观上拉低了农民的收入;再次,恶性竞争下的农产品市场,部分农户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故意压低行情、价格,使其他农产品难以出售或只能以较低价格出售,进而使农民的收入在整体上都有所降低;最后,农民间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及时学习并应用科技手段、市场意识强的农民,凭借高质量的农产品获得不菲收入,或及时转入其他领域而获取高于农业生产的收入来源,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观念守旧、固守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农民,一般取得的收入有限,而且与前者的绝对、相对收入差距都在拉大。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民工,在城镇获取的收入虽比在农村多,但横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等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3 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巨大支撑

3.1 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由于农业经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农业发展客观需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市场策略[4]、提高农业效益及农民收入的必要路径、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合理开发的纵深方向延伸的大势所趋等,优化农业结构已是当务之急。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涉及面较广,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过程中需参照的不可或缺的原则有:

第一,市场导向。社会对农产品的品种及质地的需要通过市场信息来传递,且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当地、本省、全国或世界范围。

第二,科技推动。科技对农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技术进步、科技信息在产业调整中同样会发挥关键效用。

第三,地域差异。优化进程中不能全国一盘棋,需要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分别挖掘各地区的优势,因地制宜[5],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布局及结构。

第四,整体最优。优化时要立足长远,按照可持续化发展的思路,在必要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根据不同的地形、业态开启不同的发展模式,最终取得整体上更好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第五,宏观调控。在尊重农业市场的原则下,优化产业进程中产生重大不可自控的矛盾时,适时运用价格、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进行管理和引导,同时,避免过多干预市场而成为计划经济模式,而是应以服务、引导为主为农业结构调整保驾护航。

在以上前提下产生的调整方向和措施也是实施优化农业的重要风向标。调整方向上量、质并进,多产业发展,让农产品在产量上稳步增长,品质上不断提升;农、林、牧、副、渔同步发展,共同助力农业发展的大局。采取的措施中,数字化、科技信息等方面有很大比重,健全中央级、省级及县级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和扩大农产品的产、运、销市场和产业链体系,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制订、实施、监测,与之对应地形成科学的质量与价格体系。

与传统的农业经济中技术落后、信息闭塞等相比,通过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的平台,农民可及时获取市场的需求信息,并通过数字技术,结合当地可种植的品种及销售行情,积极整合农业资源来开展农业活动,从而农业的产业、种类结构都得到有效的优化;同时,在农业生产的各环节融入数字化、现代化管理方式,使生产的效率及效果都有大幅提升,整体农业的优势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由此得到快速提高。

3.2 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结合国际上农业发展的趋势,农产品的高效产出、健康食品的导向逐渐明晰,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保护土壤,并倡导种植有机农作物,高效运用科技手段,节约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资源。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精准性达到一定程度,从而减少肥料、农药等的浪费,节约此方面的物资投入,无形之中也优化了土壤的种植环境。另外,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加速了农业原材料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突破,达到经济与环境上的双收益。

在当前农业活动中,已部分实现节水增效的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让水肥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节约了大量农业资源;搭建数字化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将种植、灌溉、日常田间管理等纳入全时段、多范围、整体覆盖的实时监测和及时反馈的智能控制,结合农田的农作物成长状况、病虫害、气象等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管理反馈,达到农业稳产、增产的目标。

与农业经济发展相似,基于农业信息、数字化技术的数字化农业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农业经济,将相关的关键信息进行共享,以便农户及时获取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到随后的数字化水平提高,且同时借助智能监测、智能摄像及农事信息捕获等手段,形成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平台;最终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有机嵌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实现农业一体化管理,见图1。

需要密切关注并持续跟进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要求在制订发展计划时更多考虑长远的、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因素,而非只顾眼前、涸泽而渔。在这一前提下,充分运用科技、数字化等技术,充分挖掘农业潜力,从关键点入手,落到实处,向管理要业绩,使农产品在数量、质量上得到连续提升的同时,不影响土壤等种植、养殖环境,使周邊环境、资源循环往复、可持续使用。

3.3 数字经济有利于引导农业经济横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等业务,应用数字化技术后,农业旅游观光、农村电商、共享菜园等领域得到拓宽并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非遗等类的农业自有品牌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举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及低毛利、低附加值的局面,使整个农业在向纵深纬度挖掘潜力的同时,更注重向横向的延伸、扩展。发展规划及前景见图2。

在观光农业方面,台湾大溪花海农场做出了难得的特色,将花园、餐厅等与自然的山岭、溪流等有机融为一体,吸引了大量观光者,并成为多部偶像剧的拍摄地、取景地。兼具异域风光的花海,给广大游客提供了休闲、美食、度假等游乐场所,为农业在观光领域树立了一个典范。

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极为迅猛,十几年来,“淘宝村”由最初的3个壮大到现在的4 300多个,通过京东、苏宁等其他平台进行交易的农村电商也在同比剧增。结合当前的乡村振兴政策扶持,农村电商从订单数量、交易金额等指标上都呈几何式增长态势。当前流行的直播、短视频等也引导了农村电商的转变,让观众有更直观的感受,并通过不同的流量吸引方式,快速找到更多客户。有的区域进一步整合当地农业资源,打造更前端、更综合的农产品品牌,集产、储、运、销于一体的产业化销售体系,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共享菜园作为一种较新的模式,可以视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初步尝试。以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地铁站附近的菜园为例,其采用传统的土壤种植技术,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作物种子、农具等由社区居民共同出资采购,并有专业的园艺师进行指导,种植出的蔬菜、水果、中草药等由社区居民共享。其他地区的共享菜园,有的则采用无土壤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绿化、环保,同样不使用化肥、农药,在解决市民的部分蔬果来源的同时,对当前农业的培植技术也是一种新的应用模式,进而总结出一套更先进的种植经验。

3.4 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如大型机械耕种、无人机大面积農作物巡查、飞机或其他智能化设备施肥施药等,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另外,优良农作物品种的培植和使用,使单位农产品的产量有了爆发式上涨,新产出的农产品在数量、质量上有了较大飞跃。以下环节的把控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关键作用。

(1)种植前。农作物种植前的土壤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后面的各个环节及种植出的农产品质量、数量,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前对土地的PH进行检测,再结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标准,针对性地加入对应成分的肥料,进行不同幅度的耕作,选择适宜的灌溉频率及水量。

(2)播种。播种的时间、播种的密度及深度、土地的温度及湿度等,会直接与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挂钩,最终也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产生重大影响。数字化技术可以在这些细节上进行测试、控制,将播种的相关环节逐一落到实处。在科技发展的当今,现代化的农机融合了科技、数字等先进技术,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解决了之前人工劳作的难度及耐力,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其将精力更多地用到农业规划及科学种植的进一步深化当中,从而带来良性循环的累计效应。

(3)病虫害防治。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病虫害的防治也非常重要。在发现、诊断及后期的药物选用、药量及用法等环节,引入数字化技术,可以及时、高效地进行防治,将损失降到最低,进而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以及好的生产成果的实现。譬如,在数字化农业管理试点中,采用高清摄像设备及AI(人工智能)自动识别技术记录农事行为,以这些实时、快速获取的电子记录作为科技农业的管理依据,再根据需要进而开展远程服务。

(4)品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则需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市场中农产品的需求及价格走势,及气候、土质等状况,来选取合适的品类进行种植、养殖,以利于取得更好的农业效益,也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持续使用及改善有积极作用。

农业生产经营的涉及面、相关行业及信息体量都比较广、多、大,只有充分运用科技水平、数字化技术,化繁为简,在重要环节上严格控制,以农业生产的结果为导向,才能更为全面、快速地将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上来。

4 数字化+农业+管理,交相辉映

为数字化所加持了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将逐渐演化成矩阵式管理模式:数字化、农业、管理三要素,三者间的辩证关系见图3。从农业的经济形态、发展模式、产品特性、客户分析等方面入手,持续进行相应的优化、提升,力求达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境界。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发展机遇,农业经济当然也在其中,但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终的应用不是将二者单纯地组合在一起,而是使之切实融合,并加以高效运用,进而收到最佳效果。

4.1 以本为本,“基”不可失

“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根本,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农业领域的增长潜力和制度方面的红利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释放,是以,从国家层面将农业经济放在重要地位,持续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6]。

作为农业经济的根基,种植管理的扎实度、真功夫是关键中的关键。最基础的,往往是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要有重点地提升自身数字化应用能力和信息获取及快速处理能力,以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首要是“优术”,术业有专攻,结合农业中前沿的、与农业相关的技术及专业信息,不断完善、提高自身农业管理的专业能力;进而是“明道”,在“专”的基础上,还要有博、通的宽度,农业经营涉及方方面面,仅作为农业“专才”,在当今经济社会显然是行不通的,故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管理的工作的话,要进行不断横向延展,努力达到博学多才的境界。此两个维度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农业管理的基础建设,同时也为数字化、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据国家专门机构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的农业人口逾9亿人,尤其是7.97亿住在农村的人口,亟须解决农业发展的产业化问题。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及载体,将农业产业夯实基础、大力振兴,才会进一步加速农业数字化、现代化进程,尽快实现高质量的农业经济目标。所以,在制定适合当前农业继续向现代化产业迈进的政策、措施的同时,将各类重要的与农业相关的资源向农业发展的一线倾斜、投放,政策与资源高效匹配,自然会加速农业发展的进程。

同时,农业增长过程中,需要现代化、数字化技术持续发力,这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就成为重中之重。人才策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基础,要从这方面人才的开发起步,多种教育、培训方式有机组合,全力开展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7]、引进一系列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专业的优秀人才。

4.2 见素抱朴,初心不负

数字化也好,农业经济也罢,在经济管理体系中,最终所追求的并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及乍瞧之下高大上而效用大打折扣的形式。是以在整体数字经济、农业经济及其进一步有机融合的进程中,验证对经济管理价值的标准必不可少(见图4):一是这个决策是否合法、是否违规;二是这个决策是否符合經济和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三使这个决策能否得到决策层和相关部门的同意和支持,能否顺利地得到落实;四是这个决策实施的结果是否有副作用,副作用能否远小于正作用而可以忽略不计。参照这4条衡量标准,谋定而后动,事前仔细分析,实施中实时跟进、防止走偏,事后认真总结、以“事”为镜、惩前毖后。

有了上述可以运用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决策时将之加以有效运用,则会使得做出的决策更全面,对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更大帮助。故此,以结果反推过程,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健全要始终保持“初心”。

当前,我国农业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以小型农户为生产主体,面临的外部条件是不确定的国际农业关系及农业贸易环境。故而在制定发展政策时需立足这一重要前提,依托此农业产业的独特之处及农业的地域差别,以保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充分借助数字技术、引领绿色环保农业为原则,通过精细化及专业化分工,破除规模及集约化发展的限制,进一步深化农业领域的专业管理,大力应用科技、数字技术,完成农业经济立足长远的深层次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保障农产品数量、质量的同时,要始终强调绿色农业的发展导向不动摇,并将这种导向转化为可行的行业标准,从农业生产的源头,贯穿农业产、转、销等全流程。从农业生产的机械及原料,生产过程的环保化,废弃物可回收利用、达标化,产业模式自身的生态化等,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将绿色农业的理念、思路落到实处。

如由政府主导的农产品中的高端、高标准品牌“三品一标”行动[8]的实施,建立了以此为标准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并得到快速扩展,达标的基地县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培植的优质农产品品种方面,完成包括2 300多个县种质资源的数据核对,联合相关部门有效开展育种的创新,扶植了100个良种繁育基地,结合法规的修订及实施,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发展方面,至2025年,培育300个精品品牌、1 000个农业企业品牌、3 000个农产品的优质品牌;标准化方面,拟设立30个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的综合体,制定或修订相关农业标准200项,建设具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基地300个,培训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规模达到5万人次,并培育、扶植若干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至此,农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协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4.3 开宗明义,愿景可期

凡事预则立,数字化时代之下,结合数字技术,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而后沿着这个目标去奋斗,才会使预期的愿景逐步呈现。

从不同的角度看,所围绕的重点有所不同:经济管理角度,首要强调精细化;整体发展角度,则要突出规范性;获取数据及信息角度,则要侧重实时性、高效性;农业成本控制角度,则重视集约化;价值创造的角度,则关注创新性[9]、智慧性;而在风险防控角度,着力改变完全被动的局面,以提高主动性风险防御能力。以数字化技术、农业经济规划为两大抓手,各个角度提纲挈领,共同作用,使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向快速的、高质量的、超一流的方向迈进。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指引作用,将农业资金、专业化人才、科技技术等重要资源侧重向重点农业的子产业、重点的发展区域、重点的领域倾斜,形成同方向的有效合力,做到事半功倍,推进整体进程[10]。在创新实践中,避免盲目、冒进,可先选部分子产业、区域进行试点,待总结出较成熟的经验、规律后再迅速铺开,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更好的农业发展效果。

比如,选取重点粮食基地时,水稻的区域选在东北、西南、华南等区域的稻区会更有优势,小麦的区域选在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淮黄海等的小麦产区更为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种植数据可以作为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信息,以之为初始数据,运用科技手段挖掘这些区域在种植方面的更大潜力,弥补其农业管理方面的短板,力求取得更为理想的种植效果。

另外,在传统农业时代,收集信息的方式比较初级,故而收集时速度较慢且往往决策时需要用到的信息不完整。而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使及时地、完整地收集农业信息成为现实,而且这种方式不但快捷,还节省了大量人工费用和办公纸张等物资。同样地,农业从业者获取有助于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或最新的市场信息时,也是同样的迅速,极大地避免了贻误“战机”的情况出现。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引入现代农业日常管理,在发出相关指令时由于获取了大量、有效的信息作为决策基础而使指令更清晰且更有实效。

在上述变革中,需立足于县域,以城乡融合及发展为实施载体,搭建数字化、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将现代农业与原有小型农户模式进行有机衔接[11],实现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充分吸引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将绿色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切实保障好生态环境的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换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按国家规划,县域城乡融合过程中,以改善和提高农村民生为首要方向,加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策略,细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县域内公共资源的统筹安排,切实促进城乡的同步发展、共同迈进辉煌。

4.4 分合之间,融会贯通

从管理的维度,按其主要展现的职能,将农业经济管理划分为战略农业经济、业务农业经济、共享农业经济。战略农业经济从宏观上入手,对整个农业的重大事项进行管理指导,力求方向不跑偏;业务农业经济则与数字化部门“打成一片”,通过沟通及反馈,第一时间获取数字化部门的关键信息,并将该类信息运用技术、专业手段整理后导出有助于农业业务经济的数据,回向传递;共享农业经济则在共享方面下功夫,通过共享专业人才、共享农业知识、共享信息平台、共享生产流程、共享标准规范、共享风险控制、共享农业数据等模式,将相关数据及信息在农业、数字化管理层及时共享,做好服务、专业支持。以上各项职能使农业经济各方积极、主动地履行各自职责,并进行有机衔接,以达到提高农业经济工作效率,获取真实、及时的农业信息,实现农业经济整体风险管控,有效控制农业成本的现代化农业管理目标。

例如,与传统的农业管理方式相比,当前的农业风险管理重在预防,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农业全流程纳入管理体系,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评估、迅速应对,力争将即将出现的常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而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较重大的风险,结合科技、数字技术来进行重点防控,严格控制其发生的区域及环节,采取重大举措及时解决问題、化解风险,避免形成系统式、区域式蔓延,争取到行之有效的防范及防控时机,体现出“合”的价值。

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类似症结所在的影响,对应的农业主体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模式在20世纪曾对我国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当前,高质量农业经济的路径是朝规范化、集约化迈进,提高产量的同时,需要更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12],小型农户经营为主的格局显然对发展现代化农业形成了一定的瓶颈。故而,经营主体需有所改进,即在联产承包的基础上,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再辅以其他组织形式。以此为契机,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培育对市场适应能力强、对政策落实快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对科技化、数字化等的应用达到一定程度,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呈现出较高的经营效率,这种态势又进一步激发了新型主体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其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这种生产模式在打破原有的机制下,凤凰涅槃,得到更大的提高、升华。

农业主体、职能分工,是为了人员各自主攻一个方位,实现精细化、高效快捷地处理农业经济业务的目标;同时协同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在进行部门间沟通时,以农业发展的大局为起点,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地实施各工作事项,共同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4.5 不破不立,凝聚精华

工业及第三产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对而言,农业在整体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经济地位的同步下降。古今中外的无数案例均验证了,即使农业经济的比重及其功绩有限,但其对整个国家的意义依旧非凡,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形势不明朗,外贸受限的情况下,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更须得到巩固、强化,其高质量发展当是国民经济稳定的坚强后盾。

不容忽视的是,在农业经济中,作为重要市场参与者的农户,是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其数量巨大,有2亿多户;但其单户的规模较小,现代化程度较低,以致在生产经营上不够专业,且其进行市场交易时是分散的,导致其在市场上无法占据主动地位,从经济学上讲体现为议价能力偏弱,由此面临的市场风险会较大,而其自身因规模等所限又无法防御、承担这种风险,导致处于尴尬的境地。同时,农户间的跟风、盲从现象明显,当某种农产品行情好时,大家一窝蜂地提供该产品,从而使该农产品严重过剩,最后跌到“白菜价”;而另一种农产品行情很差时,农户则纷纷撤离,致使一段时间后,该农产品严重不足。如此循环,农产品市场无序且形成巨大浪费的同时,农户也无法取得预期收益。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扭转及对市场走势的精准判断需要充分借助数字化等科技手段来逐步解决。

对于农业稳定和发展,农业安全问题首当其冲,不可回避:一是农产品在数量及质量上的安全,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农产品及农产品的质量在食品检测、营养提供等都有保障,方可解除人民基本需求的后顾之忧,进而体现在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根源上,兑现国以民为先的愿景;二是致力于农业的生态安全,环境、土壤循环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大家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其长期性、持续性无法取代,且有些不科学的措施实施后所形成的不良后果无法恢复或恢复成本巨大,所以这方面的影响尤为深远。是以,发展绿色农业已提上日程,且是农业经济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绿色农业有机衔接了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效益,使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当前的国际局势已充分表明,农业经济中的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农产品,而会成为愈发紧俏的垄断性经营物品,以及各国争相储备的战略性物资。从这种程度上讲,农业经济及农产品的安全具有特殊的、高瞻远瞩的意义。

农业经济管理中,设立各部门是为了将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从而提高效率。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其管理的组织架构、人员设置要与其所处阶段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同时,即使分工,也不是各自为政,而应以农业经济的核心利益、大局为重,更重要的是进行协作。

例如,农民和其他农业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的信息交流、交换平台,及时了解市场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及价格信息等,从而调整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品种,并购置相应的农业设备、物种等农业资源。这一过程涉及务农人员、数字化平台的专业部门及人员、农业资源的供应方等多方人员,有机构成了新的农业协作模式。

随着农业经济管理获取数据时效性、全面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信息的融合方面,则需要突破部门的条框,将农业经济的管理、业务、法务、IT(信息技术)、客户支持与服务等部门的信息、数据有机整合,便于管理层、农业运营团队及时获取并应用相关信息;在数据的范围方面,打破原有固化思维,充分获取管理体系内部、外部的有效信息,融合物理环境、数字环境下的数据,以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形式,将对数据共享的定位提升到农业经济管理的数据中心层级;在数字化等技术方面,逐步实现现IT+DT(数据技术)的双轮驱动模式,从流程和规则上优化IT,从算法与模型角度深挖DT潜力(见图5)。

数字化技术及数字化经济自身也在持续发展中,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就是数据化,通过将业务对象数字化、业务规划数据化、业务过程的数字化来发力;其发展的方向是智能化,运用智能技术来继续提高生产效率,将一些基础的、烦琐的农业经济业务以智能手段来实现,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时间效率及准确率。这无疑会对农业经济的后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先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

4.6 锁定航向,竿头日上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打造一流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亦非短时间所能奏效,自然而然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均对之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具有行业前瞻性、清晰的战略,是农业经济前进的关键之一;多元化的农业人才及机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血液系统;卓越的农业运营管理体系是战略落地的强力保障;协同性强的端到端农业流程管理,专业的风险合规团队,利于资源高效整合、配置的服务能力也不可替代;使农业经济业务连续开展的持续经营能力,与时俱进的数字化及管理技术与创新能力,规模效应的农业成本集约、团队自主的持续提升效率和质量、快速适应变化的敏锐性等构成的内生动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质量农业经济发展,在路径选择上,如同中医中的“辨证施治”,需要依据地、人、事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观念中,过多偏于经济增长,而在现代农业的规划中,生态系统的考量上升至不可取代的地位,以此为出发点,从地域的特点选取对应的发展之路:与地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充分融合,基于该地域的天然的、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等因素,种植更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农产品物种;同地域的人文系统相关联,借助当地文化底蕴、优良习俗,突破原来的思维限制,引进农业休闲产业或适合当地人文特性的特色物种;始终融合当地社会生态特性,确立发展路径时,首要前提是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农产品、食物等无形中包含了当地的饮食习惯、传承、情节等,这类因素的融入、承载,能使人们更亲和、主动地投入农业产业发展,以当地的特性为自豪,并将这些乡村气息及情结更自觉、更放松地加以热爱、绵延、传递。

发展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几个重要的实施层面的策略:

其一,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化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从制度上为其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作为农村延续至今的基本生产经营制度,因涉及面较广、涉及程度较深,应在加强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完善,秉持现有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制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地位,并保障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制度体系延续并固定下来,认真落实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充分从农民意愿出发,使农民的现有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其二,对于上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市场活力及前景都较适合当前现代化农业,应重点关注、引导、支持,推动其快速发展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并由其带动小型农户同步发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积极、乐观、扶持、呵护态度,大力推动、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农场,依据市场供需等要素组建并经营好农民合作社。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市场主体的有机构成,各自有自身特点,但不能无序、恶性竞争,需引导、督促其形成合力,融合发展。在市场中,规模较大、核心竞争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会逐渐脱颖而出,对此应推动、助力、引导其稳健、快速、健康扩展。引导死路上,推动农业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并实现利益上的合理分配,形成联结的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以之带动小农户的发展。

其三,如同与工业相配套的工业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时,与之密切相关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也迫在眉睫,故而需加快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扶植、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设立及发展,高效促使形成组织结构公正合理、拥有较高专业化水平及较强服务能力、能提供规范性服务、覆盖整个农业体系的全产业链社會化服务及保障体系。积极、正确引导相关农业服务组织以专业的技术、充裕的资金、优质的服务3个要素为纽带,促使其组建生产性农业服务行业的联盟类行业自律组织,由其着力服务于小型农户,并重点化解小型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薄弱环节遇到的现代化发展难题。

其四,倾力打造多个种类、多个中心、具有区域性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交易及服务平台。平台从农业全产业链的各环节入手,提供囊括各项农业技术、供应各种农用资源、农用类机械及农业作业外包、农产品及物资的保管和流转、农产品及物资的营销及推广等的综合服务,以此规范农业生产服务业,使其高效、健康发展。

其五,科技化、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应进一步加快数字化乡村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数字化含量。在现有农业大数据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并加速应用与之相关的数据及信息,并将农业生产与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应用等高端科技手段及工具紧密关联。抓住此关键时机强化农业数字化服务,将农业经济的数字化程度推向一个新高度。

如果积极、切实地把控好以上所述关键因素等,返朴而归真,真正做到巩固根基,强化职能,优化保障,那么加快构建一流的、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高质量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目标自然不会只是空想,而是会离现实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农业经济在整个市场中的地位也会得到同步提升,切实做到精益求精、勇往直前。

5 结语

对应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普及使经济管理与农业生产深度交融,也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运营管理理念将与农业经济管控体系相结合,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引领新的发展潮流。

管理的螺旋式提升及累积效应会使较早引入并行之有效地结合数字化技术开展农业经济新模式的地区比其他地方更早受益,并借机打造出一批专业性高、执行力强的管理精英,为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历史数据的积累、沉淀,也会为后续运用大数据去分析提供良好的数据资源,进而为农业经济管理更好地服务。因势利导,经济管理上的倍增效应会最大限度地展现,其自然会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高质量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怀坤.2021—2025年数字经济九大技术趋势展望[J]. 通信世界,2021(1):10-17.

[2]陈国斌.农业经济向前发展的瓶颈及解决的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2015(4):350-351.

[3]刘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科技与经济,2020,33(5):81-85.

[4]吴晓怡,张雅静.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J]. 科研管理,2020,41(5):250-258.

[5]张露,罗必良.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质规定与策略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20(5):84-92.

[6]赵阳.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下财政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1(12):110-114.

[7]肖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2(22):54-56.

[8]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规[2022]20号.[A/OL].(2022-09-16)[2023-11-22].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9/25/content_5711798.htm.

[8]柳晶晶,胡勇.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J].农业经济,2022(9):3-5.

[9]孙子轩.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22.

[10]王小兵,蔡萍,王曼维,等. 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成就、现状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J]. 农村工作通讯,2021(24):57-60.

[11]罗必良.中国农业现代化:时代背景、目标定位与策略选择[J].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2023,2(1):65-78.

收稿日期:2023-11-22

作者简介:

杜保锋,男,1978年生,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运营与税收、税收筹划、司库管理业财融合、智能财务、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管理会计、云计算、区块链财务、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业财一体化。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
试论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7:59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