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旸杨 何建梅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調查研究作为党的传家宝,如何把它运用到审计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有效推动高校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A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项目为例,探讨调查研究在推动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中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对项目立项、发现问题、审计建议开展调查研究,才能科学确定审计重点、揭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从而推动高校改革深化、推进审计整改落实。
关键词:调查研究;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0 引言
调查研究是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1961年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要加强调查研究。2022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3]”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4]。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八大监督体系之一,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推进学校各项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各级管理规范化、经济活动风险防控常态化[5]。推进高校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心怀“国之大者”[6]。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目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高质量的审计监督服务,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开展审计项目,主要审计方法包括查阅资料、访谈座谈、盘点资产、重新计算等。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传家宝,如何把它运用到审计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审计项目的成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中金额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项目是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以下简称“预决算审计”),是对学校预算管理、预算执行、预算绩效,以及学校年度财务报告、决算报告开展的审计。本文以某高校预决算审计项目为例,探讨调查研究在推动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中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作用,助力内审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服务。
1 文献综述
国内学界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对在审计中运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理论方面,李林兴和汪涛[7]认为,审计部门要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要在思想认识上求“深”、在调研思路上求“新”、在调查走访上求“真”、在常态长效上求“实”、在问题落实上求“效”。罗建国[8]指出,必须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贯通闭合审前、审中、审后研究链条。审前阶段要做到研究先行;审中阶段要做到研究统筹;审后阶段要做到研究评估。周庆西[9]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注重搞调查研究,有助于坚持实事求是、促进问题解决和审计人员成才。张伟耀等[10]认为,电力企业需要从促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研究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创新审计模式,将调查研究与审计工作相结合,从而推动研究型审计的有效实施。
在实务方面,学者和审计从业者从各行业的案例出发,总结调查研究方法在各类型审计项目中的应用和取得的审计成效。刘俊[11]介绍了十堰市审计局始终坚持把审计调研工作作为破解审计难题、提升审计质效、服务宏观决策的重要路径,根植审计一线,突出调研成果价值。文华宜等[12]以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为例,认为在审计内容上应精准发力,通过调研、试审等深入细致研究审计对象。郎有山[13]以铜陵市烟草公司物流运行审计为例,通过研究型审计理念在审计全过程中具体探索和实践应用,总结归纳出“54321”工作法。该项目创新采用沉浸式审计方法,让审计人员成为业务过程的执行者,与送货员同出车同下车同送货,沉浸式了解整个送货流程,打通审计最后1米,增强审计对象认同感和亲和度,减少审计阻力,提升审计效率。黄辉等[14]以某村镇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融入传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以S同志任职期间执行重大经济决策事项为切入点,通过实地亲自走访,为揭示真相提供更有力的证据。蔡莉[15]以某国有企业T集团为例,分析国有企业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内涵、特征、必要性,提出研究型内部审计“靶向检查—精准诊断—实施治疗—巩固疗效”的应用路径。
2 A高校2020年度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
2.1 案例简介
2.1.1 学校概况
A高校是一所包括文理医工等学科的“双一流”综合性大学,到2020年底有学院55个,职能部门36个,专任教师3 800人,在校学生5万多人。近年来,该校办学经费逐年增长,2020年预算收入为90亿元。该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2.1.2 学校预算管理体制
该校年度预算总经费按用途不同可分为经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经常性经费是指用于日常性开支的经费,一般每年均有预算拨款,管理常规化;专项经费是指用于某项专项工作的经费,一般只有申请预算的当年有拨款。专项经费按其所支持的大学职能分为五大类别,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交流、条件保障,见图1。在这五大类别下,再细分各项明细类别进行管理。专项经费因各有特点,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
该校建立“学校预算管理部门—专项经费主管部门—校内预算单位”三级预算管理体制,见表1。学校预算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全校预算工作。各领域的职能部门是分管业务范围内专项经费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所分管专项经费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所分管专项经费的预算申报、预算调整,督促预算执行等。例如: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采购、维修等专项经费的预算主管部门;教务部门是本科生、研究生各项教学专项经费的预算主管部门。校内各院系、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等由学校预算统一拨款的单位均为校内预算单位。
2.1.3 学校采购管理体制
该校设立采购管理办公室,负责全校所有货物、服务和工程的采购。学校建立统一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机制。对单价或批量采购在3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或工程,由各单位自行采购;对单价或批量采购在30万元及以上的货物、服务或工程,由学校采购管理办公室统一采购。同时规定,各单位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将同一经费项目下的同一品目的货物、服务或工程,多次采购累计金额超过30万元的,原则上属于规避学校统一采购。
2.1.4 开展预决算审计总体情况
A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预决算审计的实施主体,每年自主开展一次预决算审计。审计内容包括全校预决算管理情况、预算编制与执行、调整与调剂、预算绩效评价、决算情况等。在现有审计资源基础上,为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部门在每年对校级预决算管理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对五大类别的专项经费实行轮审机制。对审计人员来说,确定当年预决算审计的重点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每年学校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的重点工作纷繁复杂,到底哪个领域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往往难以梳理出头绪。
2.2 2020年预决算审计项目实施具体情况
2021年,内部审计部门落实研究型审计思维,对2020年A高校预决算审计项目运用调查研究,从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各阶段全过程开展调查研究,取得良好成效。
2.2.1 审前调研关键领域风险点,确定审计重点更精准
在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之前,审计组首先来到学校预算管理部门、决算管理部门开展调研座谈,了解全校各预算单位在2020年预算管理和决算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审计人员获悉,2020年学校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在使用开支范围和标准方面,老师反映较为强烈,普遍认为学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不恰当、开支标准过低,不符合工作实际,导致专项经费难以使用。
接着,审计组决定到两项专项经费的主管部门分别深入调研。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的主管部门是教务部门。经了解,2020年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管理模式由个人负责制改革为学院负责制,学院统筹使用的新模式带来各种新问题。紧接着,审计组马不停蹄又来到人事部门开展调研。人事部门是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的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反映有不少学院的老师对该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提出意见。
经过调研,审计组认为,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和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在2020年存在较大风险,拟将当年预决算审计的审计重点确定为上述两项专项经费。经向学校分管审计的校长汇报,得到校长大力肯定和支持。
2.2.2 审中调研政策制度执行堵点,推动学校制度更优化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在以往常规的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观察、重新计算、实地盘点等审计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校内师生在执行学校制度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从而推动学校专项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为更好地了解各二级院系在执行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和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制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先后组织召开了文理医工各学科师生座谈会,收集各方面意见。
对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师生集中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管理模式的改变导致经费使用存在规避学校统一采购的风险。2020年以前,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采用个人负责制。即由各学院有意向申请经费的教师申请项目,立项成功之后,学校为每位项目负责人专门设置一个项目经费号,将经费拨到每位教师的经费项目中,供教师使用。2020年开始,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采用学院负责制。每个学院申请一个专项,学校为各个学院设置独立的经费项目,核算该学院专项经费的所有收支。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经费审批人。由学院统筹院内教师的开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同一财政年度里,同一学院采购同一品目或同一类别的货物或服务,累计金额很容易达到学校的统一采购限额,但各位老师背对背采购,学院也未对采购事项进行统筹管理,实际操作中并未实施学校统一采购。例如,某学院共有50位教师,其中有40位在2020年都使用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采购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在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中属于同一品目。假设每台笔记本电脑平均单价为8 000元,那么该专项当年采购笔记本电脑累计达32万元,超过了该校的统一采购限额30万元。但因为各位教师不清楚该规定,或是即使清楚规定,但教师是先后采购的,学院无法进行统筹管理,导致这批采购存在规避学校统一采购的风险。
第二,管理模式的改变导致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率不理想。采用学院负责制之后,专项经费使用的查询权限由学院掌握,老师没有查询权限,使用权利与管理责任分离,不利于项目预算执行按计划推进。经统计,2020年,该校超过一半的学院,专项经费的预算执行率均低于前一年度。
对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师生反映,学校对该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存在不符合工作实际的问题。该制度限制将专项经费用于开支发放人员劳务费。而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引进人才工作的相关开支,如教职员工到国内外招聘人才的差旅费、人才到学院参加面试或洽谈的差旅费、评审会的相关开支等。评审会需要邀请专家参加,必定需要开支专家评审费。但制度限制开支人員劳务费,导致专家评审费不能从此类专项经费支出,需要另找经费,不符合引进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而阻碍了学校的事业发展。
2.2.3 审后调研被审计单位意见,提出审计建议更可行
现场审计结束后,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阶段,审计人员在书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了现场调研的环节,再次来到教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与他们现场征求意见,就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建议交换意见。对优化本科生培养专项经费管理模式,由学院负责制优化为“个人负责、院系监管”的审计建议,教务部门没有意见,很快同意进一步改革管理模式,现场签署了书面反馈意见表。对修订学校制度、允许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开支人员劳务费的审计建议,人事部门仍表示担忧,原因是担心放开之后开支难以控制,可能导致学院开支各种不合理的人员经费。审计人员耐心沟通,建议可以通过学校财务核算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审计调研情况见表2。
3 调查研究在推动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中的途径和成效
从上述A高校的案例可以看出,将调查研究的方法运用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有助于审计人员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的层面发现问题,提出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高校内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审前开展调查研究,精准确定审计重点
审前准备是审计项目的重要基础。审计人员通常会查阅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往年度该单位或领导人员接受审计的相关情况和审计结果、上级或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时发现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现状等相关资料,为审计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本案例中,A高校内审部门在审前通过向预算和决算管理部门、专项经费主管部门调研,对涉及的重大政策、学校当年预决算管理、经费管理使用的改革要求、发展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重点风险领域做到了然于胸,从而帮助审计人员科学精准地确定当年的审计重点关注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审计人员从学校管理部门的层面更全面地了解当年学校事业的发展背景、内外部环境和风险领域;同时,调查研究也拉近了审计人员与校内其他管理部门的距离,有利于消除二者的隔阂,让其他管理部门感受到内部審计也是校内部门,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为防范学校经济活动风险服务的,为保护师生利益服务的。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真问题,在审计工作中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因此,高校各类专项审计项目,如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科研经费审计、资产审计等,在审前阶段开展调查研究,有利于审计人员精准确定审计重点内容,迅速抓住关键风险领域。
3.2 审中深入院系调研,倾听“急难愁盼”问题
在往常的审计外勤现场,审计人员通常接触最多的是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和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较少与院系师生进行交流,导致审计报告纸上谈兵,不接地气。
本案例中,审计人员采用召开师生座谈会的形式,与院系师生面对面,了解师生对学校专项经费管理模式和开支范围的意见,从体制机制层面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学校制度体系更合理,促进学校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更好地引进师资人才,更高效地开展本科生自主培养工作。这是审计工作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的更高层次体现。审计不再只是简单地发现经济问题、督促退款,而是深入基层、走进院系、亲近师生,倾听师生“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深入了解情况,总结各院系的共性问题,从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上查找问题根源,提出审计建议,助力学校管理机制创新,促进学校制度合理化,更大限度激发老师们和科研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审计人员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从资金的流向、项目的管理和执行去揭示政策性问题,并从政治高度解推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发挥了审计为学校事业发展大局服务的独特作用。
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审计人员还可以为院系师生宣讲审计制度、解读审计案例、解答经费使用困惑,将服务与调研融合,既获得第一手资料,又发挥预警作用,一举两得。
3.3 审后现场调研审计建议,审计整改更有保障
被审计单位是对业务最熟悉的主体,对审计建议的可行性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当面调研沟通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建议,相比书面征求意见,更有利于把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具体情况、制度依据、后果影响讲清楚讲透彻,把采取哪些审计整改措施讨论明白,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建议切实可行,保障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有效推进;同时,当面征求意见效率更高。
本案例中,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阶段,审计人员创新地进行现场调研征求意见,教务部门非常快速且诚恳地接受了审计意见,当场就签署了反馈意见表,比书面征求意见更加高效。人事部门虽然刚开始有不同意见,但经过审计人员的耐心沟通,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也能够很快达成共识。这一方面得益于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审计证据的充分、审计建议的可行,另一方面源于现场调研的效果,使得审计人员能深入了解人事部门的考虑和担忧,并出真招、实招解决问题。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要如雷贯耳,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16]。把调查研究运用到高校内审项目实施全过程,就是贯彻研究型审计理念的一种尝试。作为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多到师生当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实情。开展审计项目时,在立项阶段对项目立项开展调查研究,才能科学确定审计重点;在实施阶段对发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揭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在报告阶段对审计建议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推动高校改革深化、推进审计整改落实。研究型审计是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17],调查研究必然在推动高校内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毛泽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三日)[J].新湘评论,2013(17):58-59.
[3]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2-12-27)[2023-09-26].https://www.gov.cn/xinwen/2022-12/27/content_5733852.htm?eqid=8d1cf06b0002923d000000036464a868.
[4]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EB/OL].(2023-03-19)[2023-09-26].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3/19/content_5747463.htm.
[5]刘娜.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1(5):91-95.
[6]李凤雏.切实履行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定职责[N].中国审计报.2023-02-22(5).
[7]李林兴,汪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J].审计月刊,2018(9):55.
[8]罗建国.强化审计调查研究推深做实研究型审计[J].审计观察,2022(2):68-71.
[9]周庆西.调查研究是审计人员的基本功[J].中国内部审计,2023(5):1.
[10]张伟耀,徐金富,鄧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研究型审计的实施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3(1):107-109.
[11]刘俊.把握规律靶向发力坚持用调查研究引领审计高质量发展[J].审计月刊,2021(5):32-33.
[12]文华宜,庄作钦,刘鸿儒,等.研究型审计的探索与实践:以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为例[J].审计研究,2022(1):25-31.
[13]郎有山.“54321”开展研究型审计助推物流运行提质增效:铜陵市烟草公司物流运行审计案例[J].中国内部审计,2023(4):67-74.
[14]黄辉,许杏,季红连,等.“研”之有理“究”出成效:以某村镇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23(7):71-75.
[15]蔡莉.国有企业研究型内部审计的路径探析:以T集团公司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2(10):34-38.
[16]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EB/OL].(2023-05-23)[2023-09-26].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75819.htm?slh=true&eqid=a61f288d00040ad0000000026492a51a.
[17]文峰.基于政策导向的研究型审计[J].财务管理研究,2023(6):134-139.
[18]闫夏秋.审计机关成立四十周年国家审计事业经验与展望[J].财务管理研究,2023(9):101-106.
收稿日期:2023-09-26
作者简介:
黄旸杨,女,1979年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内部审计、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何建梅,女,1982年生,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ESG与企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