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策略探究

2024-05-10 11:26:13孙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德育

孙悦

摘 要:家校共育是有效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的重要教育理念,既能在家庭中延伸补充学校教育,也能让家长在和教师的互相配合下提高德育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应该以家校共育为视角开展德育,在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家校共育 小学教育 德育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60

小学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的阶段,此阶段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既需要学校的积极督促,也需要家长的全面引导。学校和家庭并驾齐驱,形成合力,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德育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意识思想的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小学需要基于家校共育视角开展德育,提高德育效率。

一、家校共育之于小学德育的重要作用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旨在共同培养孩子,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这是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共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学校作为公共场所,通常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给学生传递社会价值观。家校共育可以促使双方相互配合,形成一致的教育态度和价值观,共同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意识思想,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正直诚实的品德信念。小学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家庭和学校在引导孩子遵守行为规范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制定家庭规则等方式教育孩子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学校则通过纪律约束、班级规则以及各类活动的组织,让孩子了解集体生活中的行為准则。家校共育可以确保两者的协调配合,使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接受一致的行为规范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父母和亲人之间的互动,温暖的家庭氛围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学校则通过班级活动、师生互动和社团组织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友善待人的态度。家校共育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让孩子在两个环境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可以通过组织义工活动、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孩子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学校则通过开展公益活动、课程设置和教育引导,培养孩子关注社会问题、尊重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意识。家校共育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和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在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的视角下,小学德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教育能力不足、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家校沟通与合作不畅,等等。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影响小学德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学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存在差距。有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可能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材设施匮乏等问题,导致德育工作的难度增加。家庭教育也面临相似的问题,有些家庭可能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能力不足对于小学德育也是一个挑战。一些家长可能缺乏对德育的认识和了解,无法有效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一些家庭很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匮乏而缺乏时间与精力来关注孩子的德育,导致家庭教育的质量下降。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负担。

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是小学德育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德育课程中的内容也相对传统,缺乏与时俱进的元素,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德育方法的单一化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家校沟通与合作不畅制约了小学德育的发展。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家庭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不够充分。同时,家校之间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碍,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无法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这样一来,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德育方面,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与协作不畅的问题。

三、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方法

1.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便捷的沟通渠道

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便捷的沟通渠道是一种能够促进家校合作、加强沟通互动、及时给予反馈和互相支持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德育服务,提高德育效率。德育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例如家校通讯软件或专门为学校开发的应用程序,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即时联系渠道。这样的平台可以提供即时通讯、共享文件和发布消息的功能,使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沟通交流。小学德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定期发送电子邮件、电子通讯或短信给家长,定期和家长分享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情况,更新家长的德育了解和认知。这样家长就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并与教师共同监督孩子的成长。德育教师可以使用视频会议工具或在线聊天软件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工具可以使双方更直接地交流问题、分享意见和建议。小学德育教师还要在学校网站或在线平台上发布德育相关的资源,例如教育文章、家庭活动建议、德育课程。家长随时可以在网站或者平台上访问这些资源,了解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并与教师共同合作执行。

教师还需要根据家长的德育理念组织在线培训或研讨会,邀请家长参与。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与家长能够分享德育经验、理念,提供更全面的德育指导,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德育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在线互动平台,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个讨论德育问题、分享经验和寻求支持的环境。家长可以通过该平台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并从其他家长和教师那里获得支持和建议。德育教师要利用电子评估工具,例如在线问卷调查或教育平台的反馈功能,收集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家长对德育的期望和关注点,从而更好地制定和调整德育计划。

2.开展家长德育培训讲座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德育培训讲座,提高德育效率。这种培训讲座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品质。具体来说,学校的德育教师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向家长传递学校的德育理念和目标,讲述学校制定的德育计划和策略,介绍学校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工作重点和方法。家长获得这些信息,能够更好地和学校合作,跟着学校教师的步伐有针对性地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德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利用德育培训讲座向家长提供实用的德育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享不同的德育策略,包括情感教育、行为规范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家长要积极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方法技巧,更有自信地应对孩子在道德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在家长德育培训讲座上,教师可以让家长积极和自己的孩子、学校教师甚至其他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和这些人员一起分析德育的关注点和存在的困惑,教师、其他家长可以给予适合的建议和回应。家长们可以互相讨论自己的育儿经验和教育心得,建立家长之间的成长网络。通过积极的家校合作模式,家庭和学校之间能够互相给予德育方面的支持,共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实践活动

在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实践活动实施德育,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德育效率。德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学生需要积极学习和参与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例如家庭团聚、尊师重道、感恩等。学生还可以参与制作传统食品、剪纸、舞龙舞狮等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在家校合作下,小学德育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者资深的德育人员开展关于传统节日和文化的讲座和工作坊。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还可以参与诗词朗诵、书法、民间艺术等相关的实践活动,培養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德育教师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比如走访老人院、帮助贫困家庭。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验传统节日中强调的亲情、友情和公益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生还需要和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这些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困难,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德育教师应该在家长的配合下,结合传统节日的文化内容,设计相关主题的德育课程。例如,春节期间,教师可以开展关于亲情、友情、礼仪等主题课程,通过故事、游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力量。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对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师应该根据德育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家庭作业和亲子活动。例如,学生可以与家人一起制作传统美食、DIY传统手工艺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家庭成员能够共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家庭责任感。

4.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家校共育视角下德育实施的一种有效策略,可以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德育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尊重长辈的价值观念,并通过情感教育和行为规范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基于家校共育,设计多形式的德育活动,包括班级演讲、寻访亲属、绘制感恩画作等。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学生有机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德育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家校合作,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白家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怀。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德育教学情境,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父母的辛勤付出。比如,教师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照顾他人和承担责任的艰辛;或者通过观看家庭故事片、读取相关文学作品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和感悟。德育教学和具体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和经历,鼓励其通过写作、绘画或表演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思念之情。德育教师应该开展正确的行为规范教育,向学生普及尊老爱幼的道德准则,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敬父母、关心家人。在良好的德育活动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教学结束后,德育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学生在感恩父母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并推动德育目标的实现。

5.引导家长督促孩子习惯养成教育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师可以通过习惯养成教育来提高德育效率。小学德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制作一份家庭习惯养成指南,包括常见的良好习惯,如早起、自律、整理物品、讲礼貌等。指南可以提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以便家长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这些习惯。由于良好的反馈和奖励机制有利于学生产生十足的动力,所以德育教师应该与家长合作,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和奖励机制。家长可以向教师报告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并获得教师的认可和奖励,以此增强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方面的积极性。事实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容易,且并非朝夕之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德育教师应该给家长的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实用的工具和资源。比如,提供习惯养成日历,家长可以在上面记录孩子的习惯养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也可以分享一些有关习惯养成的书籍、文章和网上资源,供家长参考。

总而言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学校要开展德育,家庭同样需要给予学校德育相关支持。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培养孩子,才能收获最好的德育效果。故而小学教师以家校共育为视角,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家校沟通的便捷渠道,开展家长德育培训讲座,结合传统节日和感恩父母主题活动,切实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少媚《家校共建下的小学德育途径探究》,《少男少女》2021年第9期。

[2] 周捷《借助家校共育构建德育网络——城区小学家校共育开启德育新模式的实践探索》,《新课程》2021年第7期。

[3] 陈亚君《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析》,《才智》2020年第6期。

[4] 卢宇鹏《家校共育下小学生德育的提升策略》,《中外交流》2021年第6期。

[5] 黄纬《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的策略探析》,《家庭教育研究》2022年第12期。

[6] 李亮、陈惠萍《家校共建思路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构建》,《中华志愿者》2021年第8期。

[7] 赖桂婵《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点的实践研究与应用》,《孩子》2021年第27期。

[8] 丁凤英《基于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年第18期。

[9] 武桂婵《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的策略》,《文渊(中学版)》2020年第2期。

[10] 吴春兰《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生德育创新点》,《求知导刊》2021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德育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长(2024年10期)2024-05-26 06:58:16
家校距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