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为写作积累素材

2024-05-10 15:28林玩琼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学生

摘 要:初中生在写作中经常苦恼于无话题可写,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写作问题在哪里,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此现象做几点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素材积累 生活实践 观察思考 及时整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是说,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所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遇到写作的作业,大部分学生就难以接受,因为写作让他们感到难受,最后只能是东凑西拼,或是上网抄他人的作文,应付了事。

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文,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每天不是校园就是家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哪有那么多可记录的事情。”学生苦恼的背后不仅是学生生活单调,还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缺少观察,导致学生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就形成了大事没有,小事找不到的尴尬局面,学生在写作中缺少真情实感,唯有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味同嚼蜡,没有一点可欣赏的美。这也导致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很多教师注重传授“怎样写”的经验,会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定文章立意,也对包括文章结构的指导,这基本属于写作技巧的训练,但却忽视了学生真正面临的是“写什么”的困境。这如同还没有找到食材的人,师傅不是教他如何获取食材,而是立马教授他怎样烹饪大餐,自然避免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那么,如何打破这样的局面,让学生能够不畏惧写作文,能做到“我手写我口”?这就不得不回到学生最苦恼的点——没有素材可用上来了。

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前提。怎样才能存储足够用的素材呢?

素材其实就是未经艺术处理的、感性的、分散的材料。它就存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也就是说生活本身就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素材于写作。为了找到素材的来源,我们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源源不断地通过實践体验、观察感悟来积累写作泉源,丰富写作素材。

我们回头来看看学生的生活。从表面上来看,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单一的,每天起床,吃过早餐后奔赴的是校园,放学后紧赶慢赶的是回家,之后是完成一天的作业,基本就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如此重复,一天天,一年年,单一的生活经历导致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看起来不够丰富多彩。如此看来,生活这一源泉已经处于枯竭的状态。写作也必然陷于困顿之中。但我们必须相信,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好的素材也一样来自生活。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细细体悟生活中蕴藏的智慧,这才是最大的智慧源泉。

生活天天续写着它的精彩,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发现生活中美丽瞬间的慧眼,我们更要懂得掌握发掘生活素材的渠道。

第一,身边的人和事就是最佳的素材。

卢梭说过:“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这样肯定过观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牢固。”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宋代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也是素材获得的重要途径。

社会环境是人活动的环境,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我们多用心,自然就会多点收获。从起床的那一刻开始,如果你留意,早起的母亲在干什么?她做的早餐为何总是天天不重样?她怎么天天爱对我讲重复的话。走出家门,更大的空间向你敞开,更多的人,或熟悉,或陌生,扑面而来。你是否关注到同样早起的清洁工、交通警察?你是否关注到晨练的邻居老奶奶老爷爷?你是否跟一样急匆匆的同学搭上了话。路上的拥堵是否让你心烦?终于挤上公交车的你是否庆幸自己的幸运?下雨天有父母开车接送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一天的校园生活又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精彩的时刻呢?看到了吗?你留意生活,生活给你的就不仅仅是吃喝拉撒,不仅仅是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课,还有飘在云端上的诗意,有托腮冥想的哲思,有拍案而起的愤怒,有展翅翱翔的雄心壮志。身边的人不是影帝和影后,他们没有预设好的脚本,但他们用本真给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颜色。作为写作者,我们只要用心观察他们,鲜活真实的素材自然扑面而来。

就拿宁德爆发的新冠疫情来说,除了大义凛然的“大白们”值得人们关注;被隔离、被封控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值得我们关注;争当志愿者的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关注;而自觉排队做核酸,又自觉居家的人们也一样值得我们关注;宁德政府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疫情,更是值得所有人的关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这令人难忘的一段日子,着实给我们贡献了许许多多鲜活的素材。提笔必有言,有言必无尽,怎可能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呢?

所以,带着你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处处有精彩。

当然,身为社会中的一员,如果只是单纯进行观察,是游离在社会之外的。但是,身处其中,会让你更好地读懂生活。所以,创造更多生活方式,也是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搜集写作素材的好途径。

第二,开展实践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

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反映真实生活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学会多留意,多思考,多采撷,并不断拓宽生活的广度,让生活为创作耕耘出一方沃土,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历练写作,作文的内容就能充满生活的气息,就会更具有时代感、真实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每逢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例如去消防队参观,了解我们可亲可敬的消防战士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或是组织学生进行红色之旅,回忆红军故事。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环境,感受家乡的秀美风景,对不同行业形成初步的认知,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的源泉。同时,我们要多创设机会,努力引导学生参加多样的社会实践,把目光投入无限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去关注和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去发现他们周围的事情、人物、场景,让学生零距离贴近现实生活,更好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第三,关注社会新闻热点,做个胸怀天下的人。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们每天都是两点一线,哪里都去不了,哪有时间和途径去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呢?

非也,谁说只能远走家门才能关注国家大事的呢。不要忘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在网络世界中,再远的距离也近在咫尺,网络的存在,已在无形中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阅读和思维习惯。只要是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网络总能第一时间传播。只要学生轻轻点击鼠标,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的知识和信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和思考空间,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及时关注了解社会热点。如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看我们中国外交官如何以智慧对应对。针对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民生动态,《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官方微博等会及时播报并中肯点评,我们要做的就是关注几个官网视频号或是传递正能量的短视频公众号,养成习惯,定时上网浏览,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文字记录,自然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当然,如果学生实在没有空闲时间的话,可以将此事委托给父母,让他们帮忙多加留意并搜集,相信家长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的。

总之,网络给学生带来生机和活力,为学生创设出广阔、自主的学习环境,对积累写作素材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第四,不要忽略我们手头正在使用的课本。

这里所说的“课本”,不仅仅指语文课本,包括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所有课程的课本。课本中有优秀的人物事迹,有祖国的名胜古迹,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点评,有对自然科学的探索。读好读透身边这些优秀教材,也是积攒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疫情期间,人们被困家中,无法出门旅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也用实例证明了课本里藏着美妙的大千世界。教師或学生,都要充分利用我们手中的这本书。

第五,不要忽略自己读过的课外书籍。

吕叔湘先生说:“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都非常喜欢课外阅读。”课外书籍是课内书本的延伸。它可以把我们的视野带到更宽阔的空间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看到俄国革命的历史,更能感受到主人公保尔在面对命运的种种打击时,仍顽强对抗命运的精神。读《水浒传》,我们不仅能够看到108位好汉的行为,更是能够感受到封建社会必将衰败的历史必然。读万卷书,如走万里路,学生要跟着书本去旅行,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没法出远门的遗憾,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们远行的步伐受阻,很多人在遗憾叹息,屡屡喊出“我想去旅行”“我想去丈量祖国大地”的口号,此时,不妨坐下来,捧起一本书,跟着书籍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可以走遍世界上的名胜古迹。书籍可以帮助我们领略风土民情,体验不同人生,欣赏睿智思想。总的来说,学生接受优秀书籍的浸润,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的素材,更是丰富的人生经验。

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读物,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学的魅力,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只要对生活有热情,就一定有途径收集到写作的素材。素材的来源也不仅仅限于此处提供的这几点。

那么,有了素材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利用素材?

首先,将得到的素材分门别类整理是前提。

学生将收集来的素材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是一个好习惯,也是有利于合理使用素材的。整理素材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习惯,也可以参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是按照话题进行整理。

中考作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话题——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我们可以根据这几个话题来整理搜集到的素材。

例如“人与自我”,可以放入成长、个性、人生感悟、自律自觉等话题。“人与他人”,可以收集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话题。“人与社会”,可以把社会规则、科技发展与创新、社会热点等话题归纳进去。“人与自然”,关注的可以是生态文明,自然环境等。

通过这样进行整理,当学生遇到相应话题的写作需求时,就可以从这个“话题库”里快速选出最合适、最切题的素材了。

二是可以按照主题进行整理。

学生将素材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分类,清楚明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大方面涉及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小方面也对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提出了要求。所以,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素材进行整理,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的层面了。

三是可以按照名人事迹和名人名言来分类归纳。

这种归纳方式需要在认真了解了人物相关事迹后才能够顺利进行,因为只有经过了解和自我表述,学生才能够对人物产生较全面的认识,且记忆会比较牢固,这样在写作时,能以最快速度找准角度,用准素材,让自己的作文增色。

素材整理的方式还有许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来取舍。

学生只要用心搜集、整理素材,在动笔写作上自然就有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畅快。

当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在最初的时候,教师的持续性监管很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可以规定:学生每天至少搜集一份素材,并整理成文字及时存档。其次是形成积累的爱好:班上可以定期进行评比表彰,调动学生积累知识的踊跃性;可以办班刊,定期发表学生的作品,给学生一个把素材转化为文章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这样的不断练笔,不断强化积累行为,长期坚持,学生自然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当再次提起笔时,自然就有“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潇洒。到那时候,学生的写作就不是应付教师,而是一种享受了。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素材收集的积极分子,做乐于提笔的耕耘者,我们何愁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呢!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亚太教育》2016年第11期。

[2] 王丽华《生活中找米,活水中作文》,《作文成功之路》2015年第3期。

[3] 叶超英《略谈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语文天地》2004年第9期。

(林玩琼,1980年生,女,汉族,广东饶平县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漫生活?阅快乐
学生写话
生活感悟
学生写的话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