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探究

2024-05-10 06:10郑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郑丽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探究。首先论述了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包括改变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不足、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方式有误和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狭窄;最后提出了解决策略,包括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探索有效融合方式和扩展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当前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  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52-03

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在核心素养培养下有效地实现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于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一)能够改变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种融合能够通过引入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如互动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1]。其次,信息技术的融入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使用数据分析、模拟实验和编程等技术,教师可以设计更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最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的实现。通过智能化的学习平台,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初中數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它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显著意义。首先,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可以创造更加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例如,利用动态可视化工具和交互式应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在线游戏、模拟实验和虚拟现实体验等,这些新颖的学习方法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还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最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访问在线教育资源和参与网络讨论,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这种自主性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不足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进程中,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不足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首先,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上。大多数数学教师在专业培训中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实践经验。因此,当他们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有效整合两者[2]。然后,这种专业能力的不足还表现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上。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难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最后,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不足也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接受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则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对于改善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方式有误

在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融合方式的误区。首先,这种误区通常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于表面化。一些数学教师可能认为,仅通过使用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就已经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中的潜在价值。接着,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学教学内容脱节[3]。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技术工具与教学内容没有有效结合,导致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为了一种单独的、与数学课程无关的活动,从而未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这种融合方式的误区还体现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上。正确的融合方式应当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因此,改进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方式,确保二者深度且有效地结合,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在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狭窄是一个显著的问题。首先,这一问题表现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往往局限于基本的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展示、视频播放等,而缺乏更深入、创新的应用。这种局限性限制了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深度学习中的潜力。其次,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往往没有与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深度结合,如,缺少针对性的软件工具和在线平台,用于帮助学生探索复杂的数学概念或进行自主学习。最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未能充分触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思维培养。在许多情况下,技术的使用仍旧遵循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创新。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扩展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使其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成为推动教学创新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自主增强自我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意味着不仅提升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互动式数学模型,使学生在直观的模拟环境中理解数学概念。其次,这种培训应当着重于提升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定期的技术研讨会和实践工作坊,鼓励教师探索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源和支持,如提供最新的教学软件、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等,从而为教师创造一个利于自主学习和技能提升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教师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和交互式工具来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利用动态图像演示方程的解集变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方程解法的理解。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教师设计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信息技术支持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进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传授数学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展示了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对于实现高质量教学的重要性。

(二)探索有效融合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框架下,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首先,有效的融合方式需要教師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如,利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平台,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性强的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概念和方法[4]。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应注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线资源和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教学效果的提升还依赖于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学习和进步。综上所述,探索有效的融合方式并非单一的技术应用问题,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讲授“相交线与平行线”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形绘制软件来展示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如使用动态图形来演示当一条线在另两条线之间移动时,相交和平行的关系如何变化。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计算机模拟,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亲自操作和探索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这种互动性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自适应学习资源和练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练习,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这些措施,教师不仅传授了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扩展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

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必须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基础的教学工具使用,而应深入到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呈现中,如通过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这不仅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应包括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借助编程软件进行数学问题的求解,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5]。最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智能学习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练习,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精准教学。通过这些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至教学各个方面,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首先,利用动态几何软件,教师可以创建交互式的坐标系模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点的坐标位置,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其次,通过编程软件,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编写程序来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理解数学与编程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在线平台,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和模拟测试,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自主学习和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使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更加生动和高效,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对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未来,教师应当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不断探索有效的融合方式,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汪俊.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探究[J].文学少年,2022(1):94-96.

[2]李祥.探究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2(23):154-156.

[3]邵明亮.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电脑乐园,2021(9):1-2.

[4]孙琴芳.项目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2(9):174-176.

[5]吴小燕.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4):176-178.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