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课堂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4-05-10 09:26覃梅芬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品质课堂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

覃梅芬

【摘要】本文旨在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基础薄弱且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群体。本研究在“品质课堂”的框架下,探讨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包括“活、动、乐、用”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研究侧重于如何通过人本教育和民主合作方法,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促进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的应用和反馈,本研究展示了这些策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自信心以及减少厌学情绪,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品质课堂  教学策略  学生参与  个性化学习  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04-03

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日益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关键指标。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我校面临的一个显著挑战是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较高,这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兴趣点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带来了挑战。因此,本研究基于“四度六步”教学法,实施了“活、动、乐、用”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人本教育和民主合作的方式,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实践探索,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淡薄

在许多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效率意识的淡薄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导致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课堂上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参与感和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试导向过强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常常过于偏重于应试导向。这种趋势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过分集中在考试所需知识点的传授上,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此外,应试导向的教学目标还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结果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初中生数学思维力局限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力往往受到局限,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停留在记忆和应用公式的层面,缺乏深入探究和理解数学概念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此外,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思维方式,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品质课堂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探索“活、动、乐、用”教学法的特性

在探索“活、动、乐、用”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以一个典型的初中数学课堂为例,课题是“勾股定理”。

课堂开始,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勾股定理是什么吗?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它的应用?”这样的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勾股定理的初步了解和实际应用实例。学生们可能会提到在建筑施工、制作梯子或家具设计中见到过勾股定理的应用。这样的分享不仅激活了他们的先有知识,还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他们亲自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并尝试证明勾股定理。这种动手实践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定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随后,学生设计基于勾股定理的数学游戏,如“梯子游戏”,通过计算梯子和墙壁形成的直角三角形,确定梯子可以安全达到的最高点。将勾股定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计算房屋斜顶的高度或制作斜角家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鼓励学生将勾股定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如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计算不同角度和长度,或者在体育运动中计算跑道的最佳路径。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勾股定理的数学原理,还能够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活、动、乐、用”的教学方法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制定“活、动、乐、用”课堂教学的标准

在制定“活、动、乐、用”教学法的标准时,以线性函数为主题的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种标准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活”:激发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你每天存入相同金额的零花钱,你的储蓄是如何随时间增长的?”这样的问题不仅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关,还能激发他们探索线性函数如何描述这种关系的兴趣。课堂标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从而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

2.“动”:探究式学习

学生被鼓励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线性函数的规律,如,通过测量不同时间内的储蓄金额,学生可以收集数据并绘制图表,从而直观地理解线性关系。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间的知识共享和技能提升。

3.“乐”:趣味性学习

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或竞赛,如“线性函数寻宝赛”,学生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线性函数的知识来解決问题。课堂上使用互动式教学工具,如智能白板和数学软件,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4.“用”:实际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线性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家庭预算规划、旅行计划制定等方面的应用。学生可能被要求完成一个项目,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使用线性函数来预测和分析某个变量(如商品价格、销售额)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标准,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形成有效的“活、动、乐、用”品质课堂

1.创造互动和参与的环境

举例来说,在“分数”的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如分数)进行小组讨论,如,学生可以探讨不同类型的食物(如披萨或蛋糕)如何被分割来表示不同的分数值。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制作食物来理解分数的概念,如,学生可以制作披萨,并将其切成等份,以此来实际展示分数的概念。

2.实践和探究的鼓励

在几何教学中,教师构建了几何图形之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测量它们的边长、高度等,然后计算它们的面积和体积。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公式的应用,还增强了他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在几何单元的教学中,采用实践和探究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生可以使用纸板、木棍等日常材料来构建各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通过亲自制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项目,如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探索体积公式。比如,学生可以先制作一个立方体或长方体模型,然后测量其尺寸并计算体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项目,如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探索体积公式。比如,学生可以先制作一个立方体或长方体模型,然后测量其尺寸并计算体积。

3.利用游戏化学习工具

在一所初中学校的数学课上,教师引入了一个名为“数学侦探”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数学谜题来“破案”。每个谜题都涉及不同的数学概念,如代数、几何或概率。学生们分组合作,每解决一个谜题就能获得线索,最终目标是第一个找到“罪犯”的小组获胜。这个游戏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

另一個例子是在一个家政课程中,学生被要求设计一个小型家庭花园。这个项目要求学生应用他们的几何知识来规划花园的布局,包括计算种植区域的面积和周长。学生还需要运用他们的算术技能来估算所需材料的成本,以及计划维护花园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兴趣,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项目规划和预算管理。

这些实际教学案例说明了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有趣的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四)提升教学模式,改善学习现状

1.融合科技与创新教学工具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提供视频教程、在线测验和论坛讨论等,这些工具不仅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集成如数学解题软件和互动式模拟实验的应用程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解深度。这些应用程序通过实际操作和视觉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教师可以使用希沃白板来教授代数,通过将复杂的代数公式和图形直观地展示在白板上,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概念。例如,在讲解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动态展示不同系数对抛物线形状的影响。学生还可以亲自上台,使用白板上的多点触控功能来操作这些图形,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理解能力。这些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集成科技和创新工具来增强数学教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个性化学习路径

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定,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对于表现出特别能力或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级的课程和更具挑战性的项目。提供自选课题研究和个人项目等灵活学习选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这样的灵活性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深入学习。举例来说,教师注意到一些学生对实际应用数学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为这些学生设计了一个个人项目,允许他们探索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分析、预算规划或建筑设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发现。这种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教学模式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高效,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将更加丰富和深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跨学科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活、动、乐、用”教学法的实施尤为关键,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通过创造一个互动和参与的学习环境,学生得以在讨论、合作和实验中积极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同时,通过引入探究式学习、游戏化教学工具和实际生活情境的应用,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此外,融合科技与创新教学工具的使用,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制定,以及跨学科整合的策略,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些措施使得数学教育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同时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的应用,我们不仅能够建立一个高品质的初中数学课堂环境,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未来数学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1]俞科.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读与写(下旬),2021(10):129-129.

[2]路凡.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21(7):114-114.

[3]黄金松,褚君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态理念与生态模式的融入[J].环境工程,2022,40(3):307-307.

[4]刘凤.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乐园,2021(5):172-172.

[5]张秀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下旬),2021(5):66-66.

[6]周伟萍.试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拓展性思维的培养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22(5):68-69.

猜你喜欢
品质课堂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的打造
六年级语文写作品质课堂的构建研究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盒子鱼”App的高中英语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策略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打造高品质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探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