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面临较多的挑战。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对“双减”政策的不适应、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受到的影响等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创新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师生适应“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素养。
关键词:“双减”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创新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中,“双减”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推动教育回归本源,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语文写作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然而,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面临着种种不适应问题。传统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单一的写作形式,难以满足学生对多样化、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适应“双减”政策的新的教学策略。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教学模式对“双减”政策的不适应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面临着不适应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标准化的考核,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模式与当下“双减”政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符合。政策强调“减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归结起来,这种不适应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规范写作格式和标准答案的讲解,忽略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表达的培养。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可能会受到束缚,缺乏自主选择写作主题的权利,导致写作缺乏个性和真实性。第二,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调,甚至一成不变,往往忽略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学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第三,传统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中过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传授,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性学习较少关注,这与“双减”政策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目标相矛盾。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受到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减轻学业负担的政策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面对的压力相对减少,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写作能力的削弱。
第一,减负政策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降。过去,学生可能在应试压力下,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而感到焦虑和疲劳。然而,减负政策的实施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下降。
第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过去,学生可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各科的学习任务,其中包括语文写作。然而,在减负政策的影响下,学生可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娱乐和休闲,相对减少了进行写作训练的时间,从而可能导致写作能力的削弱。
(三)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和困境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面临着教学压力和困境。这些挑战主要来自政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调整。
首先,教师需要应对新的教学要求和课程调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可能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减少学科知识负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把握,设计更加符合政策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由于“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下降。这对教师的教学动力和教学效果带来一定挑战,教师需要通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压力。家长可能担心学生在减负政策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希望教师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仍然保持高水平的教学。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希望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引入多样化的写作题材和文体
1.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写作主题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之一是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写作主题。传统教学往往将写作主题规定在教材范围内或者由教师统一指定,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表达空间。而通过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主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质量。为了实现这一创新策略,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写作主题供学生选择,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社会热点、文学作品等。教师通过讨论和引导,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写作主题,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选择,不对主题进行过多限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个性和独创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提高写作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介绍一种事物》为例,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不同的事物,涵盖日常生活中的话题、社会热点和文学作品等,让学生在多个选题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讨论和思考。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交流,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思考各种可能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观察或文学阅读中获得灵感,找到一个真正吸引自己的主题。在学生确定写作主题后,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写作意图和创作方向。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内涵,形成更具有个性和独创性的写作思路。最后,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2.开展多样的写作实践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师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文体中进行实践。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丰富的写作材料和资源,包括故事书籍、诗歌集、散文等。其次,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在开展写作实践前,教师应该先为学生介绍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通过朗读优秀的故事、诗歌、散文等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对文体的认识和理解。接着,设计多样化的写作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的写作任务,包括写故事、写诗歌、写日记等。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展开写作实践,例如让学生写一篇校园趣事的故事、写一首描写美丽景色的诗歌、写一篇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日记等。最后,提供写作指导和示范。在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写作指导和示范,可以在写作前画思维导图或组织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构思内容;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实时的指导和反馈,指导学生合理组织语言、表达情感;在写作后进行点评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改进。
以《我的植物朋友》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写作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文体实践。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准备相关的写作材料和资源,如有关植物的故事书籍、诗歌集,或者提供一些有关植物的图片、资料等,以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在开展写作之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通过朗读和讲解一些与植物相关的优秀故事和诗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写日记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日记写作的目的和方法。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文体实践。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与植物的有趣故事,描述自己和植物之间的趣事和经历;也可以让学生创作一首描写自己喜欢的植物的诗歌,表达对植物的喜爱之情;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与植物交流的体验和感受。最后,在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应提供相应的写作指导和示范。
(二)融入跨学科元素,提升写作质量
1.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写作内容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写作内容中,实现小学语文写作创新,教师需要整合学科知识与写作内容,根据学生的学科知识,将相关的主题和内容融入写作中。
以《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开展写作之前,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有关科学实验的知识,可以简单解释什么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意义等。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图片,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扮演一个小科学家,讲述自己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故事中可以包含实验的目的、步骤,以及实验的结果和感受,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最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点评和评价。
2.引导学生对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关注和理解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实现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关注和理解,通过将社会、科学、文化等内容融入写作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社会现象、科学知识和文化传承的认识,使写作更具深度和广度。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有关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主题作为写作内容。例如,在学习《生活万花筒》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报道、写一首描述自然景观的诗歌、写一篇介绍传统文化的文章等。这样的写作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观察兴趣。
同时,在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和阅读,了解相关背景和知识。例如,让學生调查当地社区的公益活动,阅读有关自然景观的资料,研究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等。通过调研和阅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为写作提供充实的内容和素材。
最后,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观点和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等。这样的写作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科学、文化等领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团体写作和合作创作
1.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写作教学。
第一,分组合作写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团队中合作完成写作任务。每个小组中可以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分工,例如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写手负责撰写,校对员负责审查等。通过合作写作,学生可以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二,互助评改与建议。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改和提出建议。学生可以交换彼此的作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对方发现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通过互助评改,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观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评判能力。
第三,团队合作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例如,在以《我的乐园》为主题进行习作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团队演讲比赛、团队写作竞赛等,按照不同分工互相配合搜集相关的材料,然后开始撰写一篇论文。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促进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和学习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想进一步做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努力促进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与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完成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比如在完成《我的动物朋友》这篇习作后,就可以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通过合作分享,让学生相互启发,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从而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讨论彼此的写作作品。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对方改进和完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辩论能力。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一定的教学创新。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为学生引入多样化的写作题材和问题,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写作主题,开展多样的文体写作实践,如故事、诗歌、日记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质量。同时将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与写作内容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相关领域的认识,使写作更具深度和广度。最后,通过分组合作写作、互助评改与建议、团队合作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尹志先、虎马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思考》,《考试周刊》2023年第25期。
[2] 孔秀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教育艺术》2023年第6期。
[3] 吕玉静《探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6期。
[4] 苗国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探析》,《成才》2023年第2期。
(王高伟,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