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4-05-08 14:55徐弋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职业本科案例教学法

徐弋焜

[摘 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职业本科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课程知识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文章针对职业本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职业本科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本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教学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7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230-03

0     引 言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作为一门职业本科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务性强的特征[1]。该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案例息息相关,因此,案例教学法授课首先要考虑职业本科的特色、与普通本科课程内容的区别、学生的学情特征和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其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思考教学方法应该如何应用才能推进职业本科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发展。

1     案例教学法应用背景分析

职业本科教育体系实践的时间较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在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三届,经过财会教研室课程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课程基础资源已经初步建构成功,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具备基础经验。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背景阐述如下。

1.1   课程特点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在职业本科专业中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共5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6课时,实践教学18课时。该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普通本科课程相比,弱化了制度研究的理论阐述,增加了风险管理流程方法应用的实操和企业情景案例的探讨,并且与其他核心课程内容中的实操技能相连接。

1.2   学情分析

该课程面向的是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本科生,与普通本科不一样的是,笔者所在学校的该专业学生中,来自职业高中的占比超过50%,这意味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财会职业素养。此外,该课程开设的时间是本科大三和专升本的第二学期,前置课程有财务管理学、统计学以及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学生已经打下财会技能基础。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学生已具备的综合性职业素养与课程的综合性知识相匹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会比较好。

1.3   师资特征

教师团队中,经管专业和财会专业出身的教师各占一半,能较好地平衡管理知识和财会知识的比例,能协作完成课程建设任务。课程中糅合了大量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会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于职业本科来讲,设计实操的难度较高,必须要求多个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合作。在理论和实践环节都采取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凸显课程的综合性。

2     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职业本科课程的特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进行[2]。理论环节的案例教学采取“三明治”的方式,课前、课中和课后贯穿始终;实践环节的案例教学法要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基于时事和职业实操设计,让学生转换身份,沉浸式学习。

2.1   理论教学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建立在我国颁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在理论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考虑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对教材提供的案例资料进行梳理和浓缩,并与当堂知识点相结合。

2.1.1   课前导入

每堂课前的导入环节可以设计两个案例,一个是国外经典案例,另一个是国内时事案例,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在讲解之前,需要提炼长篇的案例资料,以标题、文字和图示等多种方式展现,并且在文字中要勾画出解读的重点。例如,在讲到风险识别章节时,选择的两个案例分别是“国内乐视的危机与重生”“全球智能反诈技术发展”。案例中的企业和技术本身就具备话题性,比较贴近学生的视角,在向学生讲解时,用“文字+动态图示”的方式进行展示,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度。讲解首先聚焦在由乐视的冒险战略推导到对风险识别的忽视和智能反诈的关联图谱的风险识别技术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风险识别对企业的重要性,最后和学生一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关于风险识别的制度描述,引出本章风险识别的知识要点,完成导入案例。

2.1.2   课中思考

每堂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读懂制度,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穿插小案例。小案例能使知识点具象化,通常采用照片、动画和流程图等来配合讲解,只在关键知识难点中出现,不宜过多,讲解时长较短。

例如,在讲到风险分析章节时,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战略风险分析和市场风险分析,选取时下热度较高的企业案例。首先讲解知识点,再分别引入案例——“宜家的聚焦成本战略风险”和“Z世代泡泡玛特的市场风险分析”,用趋势分析图展示,并从财务指标层面对宜家和泡泡玛特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回归到风险分析的知识点上,完成课中案例。

2.1.3   课后拓展

每堂课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风险管理知识点的理解,需要适当引導学生自行查找案例进行阅读。在引导时,通常要设定好方向,从课堂上的内容引申到课后拓展,并与学生保持课后的分享与交流。例如,在讲完风险应对章节后,在课前导入“津港集团五色图分类疫情管控”和课中思考“京东白条的风险分散”的案例理解基础上,可以和学生聊一聊网络红人和演艺人员的翻车事件,引导学生估测企业请网络红人、演艺人员代言产品面临的风险,查找案例资料。实践证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拓展效果比较好。

2.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设计是职业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区别于普通本科的特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也使用案例教学法,但具体的实施方式和理论教学有较大区别,目的也不同。实践环节的案例教学以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为目的,采取“真实案例+职业实操设计”的“双管齐下”的方式,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完成[3]。因此,在实践环节,对案例的选择,如何将案例融入实操,对课程建设团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中核心的实践环节包括风险管理制度解读、公司治理风险案例分享、大学生风险问题识别、个人信用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决策应对和职业道德风险情景演绎。这几个实践环节建立在理论环节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均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教师首先发放实训指导书,引导学生自行成组,完成课程实践,并将最终成绩的20%作为实践部分的考核分数,有效落实学习效果。

实践环节的案例教学以学生为实践主体,设计不同的身份,利用特定情景来完成实践的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在角色中。案例设计包括学生、研究者和从业者3种身份,所设计的案例难度系数从低到高。

2.2.1   学生身份

针对学生身份设计的案例教学难度为初级,工作量也较少。因为学生自身身份,能快速融入案例和情景中,同时,课程也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能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针对性地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实施难度低,一般与课程的基础内容章节配套教学。

例如,针对大学生风险问题识别的案例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解读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很多大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不知情,即便有小部分知情的,也不知道如何做好风险管理来防范风险。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自主采取走访调查、访谈或者观察的方式,识别身边的风险,并做好相关实训记录。实训记录按照工作记录的格式设计,分为汇总表和详细表。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自由活动中能学会风险识别的技能和方法,还能联系时事话题。很多学生在报告中提到电信诈骗的风险,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也能主动与教师沟通关于电信诈骗识别的方法和经验。

2.2.2   研究者身份

针对研究者身份设计的案例教学难度为中级,工作量一般。因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为达到目的,结合本课程风险管理技术知识,设计了以研究者身份来分析企业案例的实训任务。实施难度中等,一般与课程的提高内容章节配套教学。

风险管理决策应对和公司治理风险案例分享就是从研究者视角设计的案例教学任务,分别从表内和表外两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对公司的真实案例进行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决策应对教学中,以某企业防火措施的选择问题为例,计算净现值并得出最优选择;公司治理风险案例分享则以当下财务舞弊热点企业为例,让学生以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为线索,分析财务报表中的指标数据变化,归纳风险问题。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中等,数据分析的技能还不完善,需要本身就是研究者的教师做好流程控制,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2.2.3   从业者身份

针对从业者身份设计的案例教学难度为高级,工作量较大。因为从业者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课程知识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别,需要学校教师和行业教师共同参与设计,将企业中的职业情景融入课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站在职业角度看待企业风险管理问题[4]。实施难度中等,一般与课程的拓展内容章节配套教学。

在个人信用风险分析案例教学中,假设学生是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一位申请信用卡的客户进行信用评分,以判断是否给他发放信用卡。在此案例中,教师需要提前设定好信用卡个人信用等级综合评分模型。先引导学生阅读工作要求,再由学生组成小组,以评分模型为基础,在模拟职业环境中理解信用风险的不对称性,并综合评价风险状况,思考如何进一步解决信用风险的问题。

在风险管理制度解读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身份变成了某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搜集与我国风险管理制度相关的最新动态,补充教材的最新章节与案例。学生此时的关注点可以多元化,如《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补充境外投资经营细节。

在职业道德风险情景演绎案例教学中,学生面临的是从业者的道德困境难题。此实践要求学生将案例中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根据案例主题设计场景,根据情节演绎不同的角色,获得对案例情景的直观认识[5]。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少量经典案例作为启发。在这些特殊的道德困境中,学生表示免不了会选择有意或者无意地违背规定的行为,这些行为该如何控制和应对,在演绎中学生给出了多种答案,启发了对职业道德的思考。

3     案例教學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还应当考虑课程小组建设的问题和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

3.1   课程小组建设

职业本科专业课程的案例应当来源于真实企业,而不是空洞的纸上谈兵。那么,课程小组的师资就面临着较高要求,既要求融会贯通核心课的多位校内教师,又要求实践能力较强的行业专家参与,对职业本科学校来说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

3.2   课程思政的融合

课程思政融合式的案例教学应当更有深度,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发表意见。本课程在思政理念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围绕制度自信、技能创新和职业道德3个维度,构建了课程思政目标,希望学生通过课程中的多种案例,真正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清刚,汪帅.思政引领—科技赋能—多元创新: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7):156-163,187-188.

[2]王如燕,王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5):179-180.

[3]柳燕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索: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8):81-86.

[4]贺志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21(9):88-90.

[5]江姣.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改探究:以广州华商学院为例[J].支点,2022(12):138-140.

猜你喜欢
职业本科案例教学法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职业本科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新时代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潘懋元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就业实证研究
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测绘工程职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技校企业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