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中新增了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能做事、能解决问题,能完成任务,就是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常见的一个环节,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应包括三个环节即读前、读中、读后,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通过详细解读具体的课堂案例,探讨如何对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如何在活动设计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旨在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将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载体。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118-04
当前形势下,英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断渗透各个领域中。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旨在促使学生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并提升我国教育的竞争力。由于部分教师的思想理念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冲击,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考点来设计,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这种教学模式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应试机器,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当前的教学形势来看,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总结出了以下在教学中具体落实这些学科素养的活动策略及反思,希望能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阅读活动设计与反思
笔者认为在设计活动前应分析语篇,然后根据学生学情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来制订教学目标,最后再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文章以“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为例,分析如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本单元阅读以城市社区为话题,通过there be句型的使用,让学生对城市和社区的位置和布局进行介绍。语言能力目标是能用there be句型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城市和社区。情感目标是关心他人的居室和生活环境,能互相介绍有关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城市、热爱自己家园的意识。Step 1. Warming-up activity.设计思路:本单元新单词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身边的素材,教师将展示学校的一些场所(neighborhood/zoo/supermarket/shop/park/clothes store),讓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词。运用句型There is a/an...或There are some...造句。通过句型的运用,为下一步的阅读中出现的场所作准备。Step 2.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设计思路如下:①通过图片内容展示人物,场所的方位,进一步熟练和巩固方位介词的使用;②用3分钟时间让学生独自阅读,回忆介词的用法;③以讲台为中心,教师通过手势,分别站在讲台前面、后面、旁边,使学生快速反应并说出介词;④学生分组进行句子的操练并展示。Step 3. Read the passage and write the names of the place.设计思路:①学生两人一组阅读并填写社区周边的场所名称。②根据填写内容,让学生介绍文章中的社区。③找出询问场所的一些句型,如Where are the zoo? T: Wheres the library? S1: Its in the... T: Wheres the clothes store? S2: Its in front of the... ④展示本校周边设施的布局图片,让学生用Where is...句型练习说话,5分钟小组讨论并练习句型,为下一步的写作作铺垫。Step 4. Writing.设计思路:①将学生的书面阅读和口头练习转换为笔头训练,首先让学生熟悉描写学校场所的有关句型,再归纳写作要点。②展示学校的平面图,分小组讨论用填空形式填写学校场所的名称。③学生手绘自己理想的学校,并介绍给他。教学反思:对七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对校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利用这一点,在讨论学校的地点时,尤其对描绘自己理想的校园时,学生表现得很活跃。可适当地在课堂扩展些教室/宿舍的布局,为了保证学生都能参与,最好先小组讨论后个体活动。
二、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活动设计与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下,传统教师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与词汇储备量有关,背单词短语是传统教师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背得越多越好,而新课标的要求是学生要从阅读中学会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和推理,真正地领会文章的内涵。阅读是英语教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新时代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材料又多又难,教师再用罗列单词短语、逐字翻译等传统方法授课,将阅读课变成了翻译课,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空间。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对文本的全面剖析和解释,以至于学生只能学会阅读的只字片语的局面。思维导图又叫概念图,其以图画的形式将抽象的想法转换成可以看得见的文字,来引导学生思考。思维导图提升阅读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保证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目标和任务,预习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阅读文本,从而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传统的预习任务是教师设置几个文字类的问题,由学生自行阅读文本找出相应的句子作为答案,这样虽然能呈现出阅读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但这并不能引起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思维导图可以有很好的效果。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学更有效,使课前预习的思路变得清晰明了,布置出的任务简洁明了,容易使学生接受,其趣味性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在阅读前的预习环节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才可以很好地挥发其价值。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1的阅读文本是“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根据故事画漫画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可以先给出四个问题。然后学生围绕问题画漫画,并把问题和答案标注在旁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己设置问题并作答,再画出相应的漫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感知,在问题导向下,将阅读文本与漫画结合起来可以解放学生的各个感官,是“六大解放”思想的实践。
学生经过预习和教师逐句精讲后,可能还是掌握不了阅读文本的重点,理不清英语阅读文本的脉络,学生英语阅读有效性自然被降低。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材料作一个深入的理解,有效构建相应的文本脉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对段落进行划分和总结,最终梳理出阅读文本的脉络和结构,提高阅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A部分3a版块讲述了一对母女之间的故事。笔者引导学生用故事的时间、人物、地点等要素来完成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掌握故事走向,还锻炼了自身的思维。
三、 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阅读活动设计与反思
在传统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先讲解阅读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并渗透解题的关键点,而不够重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教法已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增设了教学活动,慢慢让学生觉得英语文章“阅读阅美”。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语言意识,还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语篇所要传达的含义,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得到共同提升。例如,学习完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Janes diary”后,笔者与学生一起讨论旅游话题,讲解各国旅游文化,不仅使课堂更有趣还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课上还让学生练习概括每段主旨大意,探讨旅游活动设计,给学生提供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英语阅读材料里经常会提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先入为主的思想会导致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其他国家文化。后期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有意识地为学生拓展相关文化知识并强调其中的精华部分,助力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后,笔者会引导学生对机器人的发展历史补充说明。如引导学生对“These new robots will have many different shapes.”展开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及形成过程。笔者还向学生讲解世界各国关于机器人发展的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在Unit 8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这一阅读中,笔者设计了头脑风暴、视频导入等活动让学生感知相关文化知识。在头脑风暴中,笔者用精美的图片展示国内外重大节日的美食,用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索他国文化的兴趣和思维。接下来,用视频导入有关感恩节的文化知识,视频包含节日由来、庆祝方式等内容,然后总结每一段材料的主旨并绘制思维导图。最后,笔者有意识地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比如,用英语提问为什么英国人搬到了现在的美国?火鸡是怎样成为节日主菜的?在中国意味着丰收的节日是哪一个?在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一个活动是制作英文手抄报,用英文写出一种中国节日主食相关的信息。整节课教会了学生如何鉴别比较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
真正的阅读离不开高水平的思维参与,思考是初中生理解英语语篇的主要方式。在培养英语“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素养时,笔者认为可以设计出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提升学生认知的活动,使知识在思考中生成,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为了使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转化内在的思维,笔者认为应增设课堂互动,加深师生、生生互动,亲历阅读过程、与文本共鸣,作为课堂的主体去参与阅读活动。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参与课堂中,破除思维理解上的局限性,达成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13的主题是保护地球,阅读文本是“Rethink, Reuse, Recycle.”分析材料内容时发现其中信息较多较杂。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用思维导图将关键信息展示出来。
四、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阅读活动设计与反思
以往的阅读课教学目标总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因此,过去统一的目标不再适合新时代的英语课堂,阅读课也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订差异化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This is my sister.”这一课时,笔者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制订的目标是掌握阅读里的重点单词,要会拼读会对部分句型进行替换练习;为基础中等的学生制订的目标是背诵介绍家庭成员的句子,背诵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单复数变化;为基础较强的学生制订的目标是模仿阅读材料,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家庭。学生有了适合的目标会更有学习的热情,也会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回顾、应用当堂课的知识内容,合适的目标加深了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分层教学法同样适用于阅读课前的预习环节,让学生学会预习,有助于保证课堂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往统一的预习内容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收获较小、基础弱的学生太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可以将预习内容进行分层,对预习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比如,在教授“Im watching TV.”这一课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基础强的学生自主预习并翻译文章,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型并仿写;让基础中等的学生预习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并仿写自己喜欢的句型;基础弱的学生了解阅读文章中所涉及的重点单词、短语:newspaper, wash, eat dinner, watch TV。如此,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教师在课上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引导,促进学生在课上获得适合自己的知识。阅读上的学习任务也应分层处理,例如,在“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阅读课上,教师讲解完基础单词短语和情态动词后,播放一段关于打扫班级卫生的视频,然后让基础弱的学生用should句型来提建议;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复述视频里用到的对话。用此方法可以回顾旧知识,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点,使不同基础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學时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和学科素养的关系。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当作一门必修课,英语学科课程目标及其变化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目标内容从培养语言能力到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枯燥,与现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符,教师需要精心研读阅读文本,创新教学方式及活动,基于课标和学情确定学习目标,阅读课更要以生为本。文章提出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程建华.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学周刊,2021(27):37-38.
[2]姜双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
[3]王海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高效活动设计[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16):94-95.
[4]王红霞.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266.
[5]曾玲,田粉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23):23.
作者简介:高文琦(1976~),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