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期的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げ呗匝芯

2024-05-08 14:59:44丁玉龙
考试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班主任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和发展的主体,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和策略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同时要了解新时期学生群体的成长特点,通过制度进行细节约束,但同时也要营造多元化的班级氛围,在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世界观。其中,要灵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方法,掌握科学的班级组织方案,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人生道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017-04

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改革需求来看,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而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启蒙开智的重要阶段,不仅需要为其提供专业的教学服务,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但是常规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制度的约束,班主任在落实低年级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构建松弛有度、游刃有余的管理体系,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够落实素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而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还需要梳理原有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班主任自身角度出发进行细节调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保障。

一、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误区分析

目前部分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还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产生该种现象的因素较多,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班主任自身的综合能力有一定关联,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成长压力,也会导致素质教育难以贯彻落实。

首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小学的生活存在极强的好奇心,低年级段也是班级管理最难的阶段,学生的规则意识以及自我意识还未完全树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压力较大。部分班主任在低年级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单纯地通过制度、规则进行严加管控,要求学生遵守既定的规则,并且给出了较为严苛的惩罚措施。这种管控模式虽然可以提升班集体的纪律性,但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观、师生观形成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班级管理模式的落实缺乏多样性。在当前的教学改革环境下,班主任所面临的压力更大,部分任课班主任更是要完成学科改革的相关任务,这也导致部分班主任缺乏精力和时间,详细地分析班级管理的相关内容。通常会选择常规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套用或者模板化的管控,进行班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独立性以及个性化特色,与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现象,同时还会压抑学生自身的独立人格以及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

再次,未能打造多主体协同管理体系。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习,是义务教育的开端,这一阶段的学生深受各方关注,班主任需要及时制订正确的班级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观念,而家长同样也寄予厚望。但是部分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合理地划分各方主体的关系。班主任本身纵然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主体,但依旧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才可以制订真实可靠的班级管理计划和方案。当前部分家长单纯地认为班级管理是教师的责任,不配合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部分班主任过于年轻,缺乏交流沟通的经验,在家校联合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处理部分矛盾,导致班级管理与家庭之间脱节,造成不必要的矛盾问题。

二、 新时期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与对策分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班主任落实班级管理需要坚持的首要准则,但是如何制订规矩、制订什么形式的规矩、如何执行规矩,则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还需要考虑新时期不同班级以及不同学生的特点,致力于打造寓教于乐的班级互动氛围,营造松弛有度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为低年级学生世界观的塑造以及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制订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班级氛围的创设

制度体系作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工具之一,必须进行细化处理,尤其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针对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模板。比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学校班级管理制度》等,这些宏观的制度体系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制度进行细化和“软化”,确保学生易于接受、能够理解。

首先,要明确日常的课堂制度。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班主任希望看到学生有着活跃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进行发言,但是课堂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若单纯地遵守规章制度,限制了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反而适得其反。那么课堂的制度体系建设可以转化成“绕口令”,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在日常课堂上围绕着较为常规的提问、发言、互动、听讲等内容,制订个性化的口令。利用“123我坐端”让学生认真听课,利用“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认真看,小嘴巴不说话”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利用“棒棒棒,你最棒”来鼓励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而每一个口令都由教师和学生配合完成,教师说出第1句,学生快速接触第2句,在接口令的同时端正自己的姿态,如口令中所说认真听课。这种“软口令”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够快速进行信息传递,也避免了大聲斥责、罚站等惩罚行为对学生自尊心造成的影响。

(二)制订科学的奖励方案

善于利用多元化奖励进行评比,对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以及集体意识有极强促进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对奖励有着较强的渴望,而奖励也是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工具,但需要班主任合理地把控奖励的类型以及奖励的限度。比如,有班主任选择了多媒体抽奖、洞洞乐、刮奖卡这三种抽奖方式作为常规的奖励方案。多媒体抽奖主要用于课上抽奖,能够增加学生前往讲台抽奖的喜悦感;洞洞乐主要作为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抽奖,比如小组积分会通过积分存折的形式进行积累,每达到一定标准可以通过小组集中兑奖或者个人兑奖的方式,选择开启洞洞乐中的一个隐藏洞口,其背后会放置小奖品,或者写有奖品名称的纸条;刮奖卡主要与考试挂钩,学生每达到了一定的成绩小目标,为其派发刮奖卡,奖品为玩具、文具等。这三种模式虽然都是抽奖模式,但是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乐趣,涵盖了日常的上课、班级活动以及作业完成量,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有极大的吸引力。

而奖励的限度设定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往往会为了获得奖励盲目地回答问题、抄袭作业来获得小组积分。因此,奖励的限度设定必须对学生获取奖励的主观意识进行约束,比如,小组积分存折或者好习惯存折,积累次数达到10次才可以进行一次抽奖,而每一次累积的标准、是否要积累积分次数由班主任视情况而定,但全程要保持公平、公开、透明。

这种奖励方法具备极强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每一个学期或者每一月,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更换奖励方案以及规则体系,尤其随着学生的年龄逐步增加,奖励的方案也要具备深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让班级的日常学习管理、行为管理、素质管理具备规范性和科学性,有了基础的评价标准,学生也会自愿遵守班主任制订的规则。

(三)构建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活动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和规则管理,还需要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活动进行理论内化利用集体行为实现个人引导,或者通过榜样意识进行集体升华。这种活动方式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互动和实践的空间,也可以展现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帮助班主任快速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和思想问题,对推动班级管理体系的创新有一定促进作用。而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单纯以班主任为主体,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本才可以让班级管理具备向心力。

一方面,通过小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不仅可以团结班集体,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对班干部应该履行的职责、日常的工作还未建立正确的意识,会从小做起,从小组长、学科委员这些常规的干部做起。要全方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能力、意愿进行班干部选举。让学生自荐、推荐优秀人选,这样的班干部不仅能够“服众”,还可以使学生善于挖掘自身的优势、赞赏他人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强调人人参与、相互监督,这种模式要由班主任进行合理掌控,避免出现打小报告、小团体等情况。为了让人人监督的班级管理模式具备科学性,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职能。比如,曾经有班主任为班级中36个学生设置了36个岗位,小到“灯长”,大到“护书小分队”“小小安全员”,从班级学习以及生活的角度出发,挖掘各个细节,赋予学生职责。

此外,由学生自发设立“班级吉尼斯纪录”来活跃课堂、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进而升华文化层次,打造以学业为核心点的充满活力和动态的班级文化氛围。

这种方式能够将常规的班级管理细节下放到学生群体中,同时也可以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班集体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需要为班集体的发展而服务,同时也可以得到班集体良好发展的回馈。例如,通过班级比赛、活动获得的奖励是所有学生努力得来的,这种语言以及物质上的鼓励,配合多元化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班集体的重要性,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可以减轻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压力和难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制订精细化的心理辅导体系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求,而从班主任落实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讲,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行为习惯,还需要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出发,解决部分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防范一部分心理隐患的形成。低年级的学生虽然还未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能力,但是部分心理问题也会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制订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案,需要班主任选择合适的契机,提升心理辅导的科学性。

一方面,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日常的关注点具有极大差异性和个性化,心理辅导必须从学生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在确定其特殊性之后,需要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确保双方能够认识到学生的问题,然后在班级管理的层面,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并且尝试学习心理学乃至心理矫正方面的知识,利用日常的交流沟通、互动等方法,逐渐转换学生的心理矛盾。

另一方面,针对所有学生群体展开常规的心理引导和教育,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沟通以及师生关系的建立,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比如,部分学生年龄较小,在家中备受关爱,但是在集体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矛盾,未能合理地解决矛盾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结。只有部分学生对善恶的认知还不够清晰,不经意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危害。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展开。例如,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过剩,在日常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其他的学生,导致与其相处的学生感受到了不被尊重,而该种自我意识过剩的学生在后期很容易被孤立。针对这样的现象,班主任需要从个人和集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心理引导。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在符合规则的条件下允许不同想法、行为的存在,其次,要让学生学会站稳脚跟,在常规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的案例讲解以及班主任自身的经历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想法,从而实现集体的心理辅导。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之后再进行班级管理,则有了更强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制订完善的家校沟通体系

家长为学生的成长能够提供直接的影响,尤其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以家校联合为依托打造的班级管理体系,可以让学生的优势被认可,为班级管理提出更多可行性的意见,但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了解班主任的想法和能力,放心让班主任大胆地进行班级管理,避免出现矛盾。

首先,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并且将其总结成成长档案,在尊重学生个人隐私以及人格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给出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同时邀请家长提供更多的辅助性信息,确保教师和家长能够对学生的成长状态进行综合评断;班主任在咨询家长的意见以及建议的过程中,需要定位双方合作的切入点,比如部分学生本身较为内向,在课堂上不喜欢主动举手发言,家长认为这种性格需要进行改正,但内向的性格并不是缺陷,要允许学生人格多样性地存在,可以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课堂关照,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多关照,导致学生出现课堂压力。这种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使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引导。另外,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不能仅局限于线上,还要通过线下家长会以及亲子活动实现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例如,某班主任在开展家长会的过程中,向所有家长征集想法,让家长提出意见,班主任通过意见整合之后,筛选其中的重点信息,与家长进行互动讨论,并且围绕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及某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互动和分析。讲解双方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家校联合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让双方在情感和意见交流的基础上感受到彼此的尊重。家长的想法可以为班级管理提供依据,而班主任的能力也可以减少家长的担心,辅助并且配合班主任进行学生管理。

三、 结论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特點,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制订明确的制度体系,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多元化的活动方案以及管理方案,要使班级管理成为师生共同执行、参与的过程。在爱和尊重的氛围下,学生能够感受到舒适温馨的班级环境,也可以参与班级建设中,确保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还能够让班主任的价值得以发挥。这不仅能够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义务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明确指向,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尚新敏.说理有方,教育无痕: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初探[J].科教导刊,2019(20):73.

[2]张俊然,王凯凯.用“心”做有温度的教育: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教育艺术,2022(10):49.

[3]潘德龙.说理有方 教育无痕: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2):92-93.

[4]高杰.浅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10):214.

[5]郭金鹏.优化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策略[J].教育家,2017(8):78-79.

[6]周惠梅.心灵是这样打开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9(10):239.

[7]陆秀梅.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策略之管见[J].名师在线,2017(13):96.

[8]高燕,胡强.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2019(22):81-82.

[9]王礼梅.我思伴我行,圆我班级管理梦:浅谈低年级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策略[J].新课程,2017(10):224.

[10]张银龙.育人育心: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好家长,2018(56):48.

作者简介:丁玉龙(1983~),男,汉族,甘肃榆中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崇文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夸夸我的班主任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7:35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