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娜,任 娟,张丽菊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41)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及近几年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疾病预防和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临床医生作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看护人,具备相应的临床技能与知识储备至关重要。其可及时为群众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与预防医学息息相关。流行病学是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产生的一门学科,主要是从人群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科学研究的能力。由于流行病学涵盖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理,逻辑性较强,加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课程定位及学习目标、目的不明确,因此学习效果较差。此外,部分学生存在“重治轻防”思想,注重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略本课程内容[1-2]。因此,要完善流行病学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在保证课程内容知识性的同时,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课程教学质量。PAD 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心理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3 个环节,也叫做PAD 课堂。此教学模式不要求学生在课前花时间进行预习和知识总结,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以个人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思考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经验,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及参与积极性[3]。思维导图是将各知识点进行精简后,使用图形有逻辑地串联,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及对知识的总结和掌握[4]。本研究采用PAD 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促使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PAD 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效果及优势。
选取两个年级学习流行病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为对照组,采用PAD 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为实验组。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课题组承诺收集的数据仅用于教学研究。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线下理论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及课后作业评价教学效果。实验组:以课堂教学和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授课为主,课堂教学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案例;线上授课除使用教师录制的视频外,还增加了国家一流课程视频(北京大学的流行病学教学视频),以课堂及课后作业(与对照组相同)评价教学效果;每章节结束后,教师展示思维导图,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课程结束时,再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各章知识点;理论授课结束后,使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案例展开主题讨论或案例分析,教师总结涉及的知识点。授课结束后收集两组对教学内容、难易点、教学模式等的评价。两组课程考核指标一致,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参与积极性、随堂练习正确率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30%、70%。本课题研究方法符合伦理学标准,通过了伦理学审查。
对照组281 人,年龄(20.42±0.75)岁;94 名(33.45%)男生,187 名(66.55%) 女生;77 人(27.40%) 为省外生源,204 人(72.60%)为省内生源。实验组388 人,年龄(20.53±0.88)岁;199 名(51.29%)男生,189 名(48.71%)女生;93 人(23.97%)为省外生源,295 人(76.03%)为省内生源。
两组课程学习兴趣、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学习收获、课本知识收获、举一反三能力和文献理解能力方面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课程认知情况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status of courses between two groups[n(%)]
两组对课程的评价在教学方式、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课程评价结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urse between two groups[n(%)]
本课程内容分为8 个章节,除前两个章节外,两组其他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章节知识点掌握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maste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chapters between two groups[n(%)]
两组课程总成绩和平时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课程成绩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ourse result between two groups(±s)
表4 两组课程成绩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ourse result between two groups(±s)
项目 对照组83.51±6.33 64.73±10.15 70.37±8.00实验组t P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82.58±7.63 66.28±10.87 71.17±8.78 1.927 2.126 1.383 0.057 0.034 0.167
对照组反馈较多的是希望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练习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实验组反馈较多的是知识点思维导图的模式有利于复习,希望教师能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总结。
学习预防医学相关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预防为主的观念,使学生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公共卫生问题,养成既能看到 “树木”,也能看到“森林”的科学思维模式,成为合格的医疗健康管理者与服务者。流行病学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熟悉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与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病因推断的原则、方法,以及疾病预防策略,形成科研思维。研究显示,临床医生在科研方面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缺乏相应的思维模式及相关专业知识[5-6],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知识体系。而在学生时期培养学生公共卫生素养,使其掌握公共卫生知识、形成科研思维极为重要[7]。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流行病学知识体系,因此,要提升学生对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如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科研设计与方法及医学统计学),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PAD 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99.23%的学生表示总体学习有收获,其中94.07%的学生认为在课本知识方面有收获,70.62%的学生表示在举一反三方面有收获,81.19%的学生认为在文献阅读理解方面有收获。提示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献阅读和重点信息提取。
实验组在是否有课程学习兴趣、认为本课程是否重要及是否拓宽知识面方面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新的教学方法在以上3 个方面未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在后期的教学研究中重点讨论,如增加趣味知识问答、案例讨论及主题讨论活动等。虽然两组在上述3 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9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有兴趣,对流行病学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认知清晰,说明PAD 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程评价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两组学生对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均较认可。教学方式、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均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既定内容,学生仅限于对课程及教师进行评价。提示学校及授课教师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保证不影响流行病学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构建流行病学知识体系。
另外,实验组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似,这可能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适应,因此学习进度与教学计划也会有脱节的现象,提示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时,需要提前与学生沟通,并在教学中及时调整,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比如,在开课视频中说明新教学模式的上课方式、知识点讲授方式、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习惯、爱好,为学生提供反馈渠道,在课程的期初、期中、期末及每一章节结束后进行形成性评价。
虽然实验组认为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较好,自我感知知识点掌握理解在90%以上,但是期末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均在70分左右,说明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原因可能为,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仅限于理论层面,综合运用能力也不强,未形成完整的流行病学知识体系。失分率较高的为综合知识运用题目,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掌握较好(如绪论及疾病分布、描述性研究部分),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如病例对照、队列研究、筛检与诊断部分)。
由此看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3 个方面:(1)关注学生流行病学知识掌握情况,各章节学习结束后,除课堂测试外,还需增加综合分析题;(2)在模拟临床实践中引入现场试验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布置学习任务,精准对接各知识点,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案例分析或文献解读中融入思政元素,间接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和临床思维。
本次研究仅收集了一个学期的数据,还需增加更多教学数据与之进行对比。学生流行病学知识体系不完善,也导致其对课程知识点掌握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自身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或采用同伴教育的形式进行学生间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流行病学综合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而学生欠缺归纳能力,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着重对相关能力进行考查。此外,为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接受度与满意度,还需要增加对PAD 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持续性评价。
综上所述,PAD 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虽然没有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改进的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方面,教师要设置讨论环节,结合临床案例或医学研究的案例讨论、主题讨论给予学生相应指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