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曼诺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的思政功能,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认知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是教育者关注的重点,自主性、创造性、责任心乃至情感和动机等内生动力的激发和驱动也应受到关注,从而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让受教育者从一开始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公民标准要求自己,把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与国家现代化需求相结合。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肩负着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使命与责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成长和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和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新生在入学阶段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如何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如何在报效祖国与服务人民的历史进程中提升站位、拓宽格局、涵养情怀、增强能力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方向。笔者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新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思政视角下护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知情况和需求,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教学规律,探索如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升护生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健康素养,培养护生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
2023 年4 月17—19 日在北京卫生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调查问卷241 份,其中有效问卷238 份。
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4 个问题(均为多选题),包括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需求和期望、对课程思政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关系的认知情况、希望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课程思政教学需求4 方面,采用SPSSAU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对于问题“你希望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解决什么问题”,认可率排名前3 的选项依次为: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方法、提升职业内在素养、掌握求职面试技巧,见表1。
表1 护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需求和期望情况(n=238)Table 1 Nursing students' needs and expectations for career planning courses(n=238)
对于问题“你认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关系”,认可率排名前3 的选项依次为:有助于树立职业理想和夯实职业信念;注入正能量,有助于提升职业素养;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奋进精神,见表2。
表2 护生对课程思政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关系的认知情况(n=238)Table 2 Nursing students' cognitive stat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abilities(n=238)
对于问题“你希望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认可率排名前3的选项依次为:将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榜样事迹引入,优秀毕业生的成功经验分享,身边同学、老师的感想和经历交流,见表3。
表3 护生希望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Table 3 Way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urses that nursing students hope for
对于问题“你希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形式”,认可率排名前3 的选项依次为:社会实践(走访基层、志愿服务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讲授真实案例和榜样事迹,见表4。
表4 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需求情况Table 4 Demand for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的首要需求是“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方法”(86.13%),其次是“提升职业内在素养”(69.33%),排名第3 的是“掌握求职面试技巧”(68.07%)。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涵盖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确立和职业生涯规划路径设计、职业素养提升与求职就业准备等内容,但是重理论、轻实践。大多数护生希望树立明确的目标、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大一就做好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规划,少走弯路。教师要引导护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立目标、明确发展路径,在校学习期间、在医院实习期间获取相关证书,组织开展优秀简历分享、模拟面试等活动,带领护生为就业做准备。同时,注重提升护生科学文化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和健康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调研结果显示,84.03%的护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助于树立职业理想和夯实职业信念”;78.99%的护生认为课程思政“注入正能量,有助于提升职业素养”;72.69%的护生认为课程思政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奋斗精神”。可见,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需要课程思政的引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在认知层面,帮助学生完成“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蜕变,从学业、生活、身心健康和就业创业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在价值层面,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这也与让思想政治教育主线根据自我实现的阶段性需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培育受教育者的公共理性、德行和技能的教育目标相吻合。
在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的调查中,79.41%的护生希望“将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榜样事迹引入”,74.37%的护生希望是“优秀毕生的成功经验分享”,69.33%的护生希望是“身边同学、老师的感想和经历交流”。充分挖掘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和励志故事,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以及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的历届优秀毕业生都是护生学习的榜样。护生通过连线方式和优秀毕业生对话,纷纷表示要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怀热忱,永保初心,弘扬和传承南丁格尔精神。要将榜样的事迹融入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德育功能。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需求,85.71%的护生选择“社会实践(走访基层、志愿服务等)”,78.99%的护生选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重视校外育人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创建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把班级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同时,课程思政在教学方式上还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要利用护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将言传身教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积极推进教学创新。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例如,教师可以伟大抗疫精神引出“职业理想”这一课程内容,让护生明白实现职业理想的道路充满挑战,医护工作者只有同心协力、披荆斩棘,才能共渡难关。正是因为有个人梦融入振兴祖国的家国梦的思想引领,才能让护生树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在讲授“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内容时,以“大国工匠是如何炼成的”为题,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培育方法。通过护理行业工匠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悟作为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良好医德、卓越技能和精益求精的专业品质,激励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践行并自觉成为先进精神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课程思政建设在培养护生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生命至上的敬畏精神、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和医者仁心的人文情怀等方面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相得益彰。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负,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奋不顾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青年一代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奋战在各个医疗救护现场。护生看到前辈夜以继日地救治被疾病折磨的同胞,也会暗自下定决心提升专业水平,早日担起为祖国医疗事业贡献力量的重任。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引导思辨、启发心智和共情体验等方式,激发护生自我体悟、内化,做到培根于无形、铸魂于无声。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与创新。面对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思政教育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在线学习平台、云课堂、移动学习客户端的出现,满足了当代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课程思政的推进要顺应时代发展,搭建虚实结合、内容丰富的虚拟课堂。以大学慕课为代表的各类线上学习资源提供了低成本和碎片化的学习模式,以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不断推送优质信息,进行宣传教育,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课程思政的教育需求是关乎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需求,必须予以重视。借助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社会心理和政治判断力的形成阶段予以引导,在多元价值博弈中引领正确的方向,在积极营造求真、求善和求美的氛围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使大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和感染,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思政教育的传播形式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我院身处首都,承担着培养优秀护理接班人的重任。近年来,我院创建了课程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该平台观看微型党课、团课,参与职业发展评估和心理测评与咨询。网课期间,我院利用该平台组织观看援鄂北大医疗队的讲座,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学生感受到北大青年医护者的创新精神。他们第一时间进行文献汇报和疑难病例讨论;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建立隔离病房管理体系、开展院感防护培训;建立多学科合作和护理“三米阳光”模式。学生受北大前辈勇敢和无畏精神的感染,主动为重症患者上无创呼吸机,进行“话疗”等配合救治。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学生感悟到医者仁心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为患者进行日常洗漱及进餐照护,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病魔。要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信息转播的针对性和互动性,通过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交互共振中逐渐趋向融合,共同推动育人目标达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换句话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公共事务,是以培养符合社会意识形态要求、社会行为规范的合格公民的教育实践。在积极引导大学生公民身份认同和公共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增长才干、知行合一。
我院每学期都有近百名护生下基层,深入社区医院和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要善于利用实践机会,组织护生开展实践服务,真正将“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付诸行动。例如,疫情防控期间,有的护生配合社区开展每天的测温工作,有的在村口协助村委会分发封控家庭的日用品和食物。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上分享自己的经验、交流感受,在网络平台上留下真实的记录和视频。护生写道:“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理应成为后备力量,通过志愿服务锻炼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我不再是羽翼下的雏鸟,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要学会自己成长,学着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这于我而言,不仅可以为阻击疫情出一份力,更是一堂社会实践课……” 护生虽不能远赴高风险地区参与救治,但是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默默无闻、不辞辛劳地用汗水挥洒青春,让青春的底色在不负人民的旗帜上熠熠生辉。学期结束时,我院会评选“最美志愿天使”“最美志愿先锋”“最佳实训标兵”,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注人的认知、情感、态度、道德和价值观等,而人脑中的变化往往很难通过直接观察、口头交流来获得。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存在重表面、轻实质,重内容、轻效果等问题。构建过程性的多维动态智能评价体系是推动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在讲授“如何提升职业内在素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让护生在情景剧表演中将护士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表现出来,再现真实工作环境中护士的职业胜任力。课程思政要关注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交流互动,记录护生的情绪、行为和反馈等,加深护生对行业、社会发展和国家改革的认识与体验。
同时,考评方式要关注护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重视成长性,关注倾向性。综合考量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指标,突出护生在实习实践、案例讨论和课外自学过程中的表现,注重知识内化吸收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评价最终的目的是增强护生获得感和幸福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要在动态调整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达到培养护生人文素养、提升政治素质,培养理性和平心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