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挺,裴师云,巩颖慧,李明慧,王 冠,王小飞*
(1.锦州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3.锦州医科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2018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明确了将考试作为加强学习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1]的高校考试工作改革。
考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考生解答问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推测考生具备某一特征(如知识、能力)程度的评价活动[2],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既能够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也可供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3],同时也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教学改革提供必要依据的重要环节[4]。为更好地发挥考试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实施教考分离,把教学过程与考试过程分开,授课教师不参与考核工作,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基于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制定考试大纲,指导考试开展[5]。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我国高校开展教考分离工作相关文献,回顾高校教考分离工作发展历程,分析改革工作实施的内在逻辑和薄弱环节,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教考分离工作、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文献源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更全面把握教考分离相关研究成果,检索类型设置为“期刊”,检索条件设置为“关键词= 教考分离”,检索时间设置为1990 年至2022 年,在排除信息不完全、重复发表等情况后,共获得文献889 篇。以此为研究对象,开展可视化分析。
研究使用CiteSpace 6.1.R6 软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清晰展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展教考分离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研究过程、特点和由此显现的关键词进行系统分析,以理清重要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抓住关键问题,推动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分3 个阶段开展:(1)通过研究对象的量化统计,分析文献时间分布,描述年度文献发表情况,并预计可视化图像判断研究历程中的特点与热点;(2)对文章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化图谱和关键词聚类分析,展示教考分离工作相关文献量化特征和发展规律;(3)通过综述法总结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研究方向、研究现状。
对1990—2022 年教考分离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得到年度发文量统计趋势,见图1。
图1 1990—2022 年文献数量统计Figure 1 Statistics on the quantity of literature from 1990 to 2022
由图1 可见,关于教考分离的相关文献最早出现于1990年,为1990 年12 月发表的《实行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文中对教考分离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教考分离的做法和优点以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此后30 余年,相关文献发布情况大体分为4 个阶段。
(1)1990—1997 年,研究处于快速起步阶段。经过前3 年的积累,这一阶段教考分离文献发布量增加较快,至1997 年达到43 篇。这一阶段,研究主题主要聚类在教考分离、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试题库、主干课程、统考等方面,涉及教考分离工作的诸多方面。
(2)1998—2005 年,研究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期间发文量从1998 年的40 篇降至1999 年的31 篇。教考分离、考试、试题库、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仍然是主要聚类主题,但新增了如考试改革、专业课、学分制、考试制度、教考合一等主题,研究逐步转向教考分离应用领域的探索。
(3)2006—2015 年,研究处于震荡上升阶段。期间年度发文量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6 年最低的18 篇上升至2015 年的50 篇,成为近30 余年发文量最多的年份。这些文献中,出现了试卷库、教学改革、医学院校、利弊等新主题词,对教考分离的探索分析更加全面和完善。
(4)2016—2022 年,研究处于震荡下降阶段。年发文量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这一阶段的主题呈现更加具体的研究内容,如题库建设、课程思政、考核、智慧教学等,对理念、利弊、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减少,对新技术影响下的网络、人工智能等的研究呈增加趋势。
为深入了解我国高校开展教考分离工作研究范围和研究力量,对研究机构和论文作者进行了分析。
研究机构分析:以1990—2022 年为时间区间,时间切片设置为1 年,对文献发文机构进行运算,形成研究机构共现图(见图2)。图中字体较大的机构发文较多,连接曲线则表示机构间的合作关系。由图2 可见,在关于教考分离的研究中,存在机构间合作共同研究发文情况,但研究力量不强,方向单一,规模不大,跨区域联合研究较少,更多的文献为独自发表。在众多研究机构中,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和东北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和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存在较为清晰的研究关系,所发文献集中在试题库建设教考分离应用方面。
图2 研究机构共现图Figure 2 Co-occurrence diagram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文献作者分析:同样以1990—2022 年为时间区间,对文献作者进行运算,形成文献作者共现图(见图3),以深入研究作者发表文献的实际情况。由图3 可见,对高校教考分离研究的作者相对分散,独立发文比例很高,作者间合作交流不多,没有形成明确的学术体。但其中,汪林、廖于、刘长安等学者形成了小的合作团队,发表多篇文章,对教考分离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翟兆峰、韩露团队对教考分离管理模式、实践应用、利弊分析做了一定阐述。
图3 研究者共现图Figure 3 Co-occurrence chart of researchers
为了发现我国高校教考分离工作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将887 篇与主题词高度符合的文献导入分析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见图4),关键词共现图从整体上构成网状,各节点清晰明确,客观表述了教考分离研究热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图4 可见,教考分离、试题库、教学质量、教学改革、考试改革、题库建设、考试、任课教师、学分制、教学评价等都是较为显著的节点(见表1),证明教考分离工作对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教考分离中题库建设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为深入了解关键词的潜在联系,借助分析工具,形成关键词聚类图(见图5),明确成为15 个聚类模块,通过结合实际研究工作整理、分析出较为前沿的热点研究方向。
表1 研究文献关键词出现频率Table 1 Frequency of keyword appearances in research literature
图4 研究关键词共现图Figure 4 Co-occurrence of research keywords
图5 关键词聚类图Figure 5 Cluster diagram of keyword
从1990—2022 年发表文献数量统计看,教考分离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06 年开始上升较为显著。这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和高校内涵式发展趋势相同。21 世纪初的10 年,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扩招和院校合并的改革变化之后,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愈发明确,有关教学质量的评估、认证等外部质量保证措施逐步实施,高校迅速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到学校发展的关键地位。教考分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教学和考核分开进行,充分发挥了考试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建立教学与考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使教学更加规范、有序,考核更加公平、有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教考分离改革工作中,经过多年探索,相关改革思路逐步明确,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得到公认:考试命题工作需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完成,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实现达到预期考核目标,命题工作需要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师完成。这就要求命题教师熟悉教材、反复钻研教学大纲、仔细推敲试题,避免因授课教师独立包办命题而可能引起的随意性和考核目标的倾向性。教考分离的实施,确保了考试设计完全建立在教学大纲之上,使试题的难度、题型等更加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需求,使试题的质量和严肃性得到保证,使考试更加科学、合理。但在具体的改革措施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逻辑不清晰、执行不坚决的情况,影响了改革效益。因此,在改革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以推进改革的顺利实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标准答案和统一评分标准,以及流水化作业方式评阅试卷,最大限度减少了阅卷人员对试题的主观认知、对学生作答情况的主观评价以及工作情绪、工作状态等因素对评阅结果的影响,评阅结果更加公开、透明,保证了考试结果和考试数据的客观、真实、有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于客观真实考试数据开展的成绩分析,能够更加真实反映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基于分析结果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交流沟通将成为推动教风建设的内在动力,有助于加快教师群体的自我提升速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据考试大纲的命题理念,消除了授课教师在考试内容、考核偏好、复习范围、学术观点等对考试方向的导向,最大限度督促学生从能力掌握角度出发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主动完成对新知识的内化和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此,学生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反思与探索,并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形成良好学风。
从研究机构共现图和研究者共现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在纳入分析范围的文献中,其作者和所在机构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团队和成果,机构间的联合研究少,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效应不强,且都在较小范围内,校际的交流沟通较少,改革经验相互借鉴、形成共识或是标准方面有待加强。这就需要各高校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考试制度改革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考试在学风和教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切实促进改革工作深入开展。
2019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 号)提出“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以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不仅要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更有充分释放其在教风和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为此考试制度改革要以确保考试公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现综合考查学生为目标[6],成为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的重要内容,也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方法,教考分离在考试制度改革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考试需要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开展,实现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的灵活转变。教考分离的实施,将教师日常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紧密衔接,教师更加重视教学环节设计、规范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学生更加重视自主学习、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综合有效验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避免考试与社会需求脱节。
教考分离制度下,为最大限度实现学生考核目标达成度,在统一标准要求下形成个性化考核方案是最佳状态。为此,建立满足不断变化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程度考核需求的且科学合理的试题库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考分离制度建设的关键举措。试题库的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满足考核需求基础上的充足试题数量和较广覆盖面的高质量试题,满足多种考核形式要求的多元化试题,满足不同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等组卷要求的优质试题。
因此,教考分离不仅是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关键部分,实施教考分离,将有助于进一步理清教育教学领域重要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推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以及文献中出现频率比较,试题库是教考分离的关键,试题库建设也是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控制性节点。试题库是基于教育测量学理论,在一定平台建立的某一学科知识点考核所需要题目的集合,是基于一定教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7]和考核评价的标尺。试题库的质量是实现教考分离的基础和关键。
试题库的建设与使用,改变了由授课教师命题,通过考核,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传统做法,在考试大纲要求下,提供多个角度、多种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知识点考核环境,由命题教师和(或)教学管理人员依据考试管理要求和考试组织形式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形成试卷,有效避免了考试成绩可信度低、试卷区分度不足、试题难易程度不易控制的问题,规范了考试组织流程,并通过导向辐射作用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使考试结果更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在试题库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命题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依据培养目标设计、研发、遴选、使用、更新试题,确保考核目标与社会需求趋同。授课教师则可以节省大量用于试题开放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依据实际学情,完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研究、实施教学改革。
源于培养方案的教学大纲和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考试大纲被授课教师和命题教师严格执行,从教和考两个方面完成了培养方案的实践转化,使学生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通过各自独立的路径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实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考核的终极目标。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考分离工作理念的提出已有30余年,其间众多学者对教考分离工作及相关理念的探索研究已经比较完善。2023 年5 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8]。这对高校考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考分离是基于守正创新的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成果的应用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更是考试制度方法改革成果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