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2024-05-07 08:14钱敏芝尤琦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7期
关键词:肺叶有氧饱和度

钱敏芝,尤琦红,程 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肺叶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肺部疾病的常用外科手段。然而肺叶切除后,患者常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绀、气促、胸闷等并发症与缺氧表现,给患者的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为此,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复张,减少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呼吸功能训练在改善肺部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而有氧运动训练可促进肺复张,增加氧气吸入量与肺活量,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20 年4 月—2023 年4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30 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有氧运动与呼吸功能训练联用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2020 年4 月—2023 年4 月为时间节点,纳入在我院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13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有肺叶切除术指征并顺利完成手术;(3)术后生命体征稳定;(4)术前无肺部感染、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术中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2)合并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3)合并精神、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 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40 例、25 例,年龄38 ~62(50.13±6.73)岁。研究组中男、女分别有38 例、27 例,年龄38 ~65(51.86±5.43)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服药及胸部辅助物理治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呼吸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控制性深呼吸及人工阻力呼吸训练。(1)缩唇呼吸训练:用鼻吸气,缩唇呈吹口哨状呼气,呼吸比为1∶2,由患者自行调整缩唇程度,以呼出气流可使距口唇15 cm处蜡烛火苗向前倾倒但不灭为宜,5 min/次,2 ~3 次/d。(2)腹式呼吸训练:取舒适半卧位或平卧位,用鼻吸气,最大限度下降膈肌,松弛腹肌;呼气时收缩腹肌,促使膈肌松弛,尽量将全部气体呼出。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7 ~8 次,10 ~15 min/次,2 ~3 次/d。(3)控制性深呼吸训练:患者放松全身,取自然姿势,用鼻缓慢深吸气达到最大吸气容量后屏气2 ~5 s,之后缓慢呼气,连续训练15 ~20 次,之后逐渐增加屏气时间至10 s,2 ~3 次/d。(4)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深吸气后将肺内气体尽量全部吹入1000 mL 左右容积的气球内,直至吹尽,3 ~5 min/次,3 ~5 次/d。有氧运动:医护人员结合患者术前、术后个体情况及病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运动计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定每日运动量,期间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脉搏及血压变化,并对患者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评定,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有氧运动。(1)踏车活动:取仰卧位,双腿模拟骑自行车做蹬腿动作,双手做“爬行”动作,每次10 ~15 min,2 ~3 次/d,年老体弱者由护理人员或家属辅助完成。(2)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下床活动。(3)上肢负重上举运动:双手各持一重量在250 g 左右的重物(如哑铃)做高举动作,上举高度要超过头顶,每日逐渐增加重量,至500 g 停止增重,每训练3 min 休息3 min,30 min/次,2 次/d。(4)下肢踏板运动:患者取站立位,将一高度为10 cm 左右的踏板置于患者前方,双脚交替上、下板,并记为1 回合。每次重复训练30 回合,每日训练2 次。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训练要点,纠正患者训练中的错误之处,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呼吸训练方法及叩背排痰技巧。康复训练期间,辅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与排痰,并嘱患者出院后坚持训练。出院后随访半年,及时解决患者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嘱患者出院后6 个月回院复查,评价训练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呼吸频率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 天、第3 天及第6 天的呼吸频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

(2)运动功能。评价依据疲劳量表-14(FS-14)[3]与6 min 步行距离(6MWT),其中FS-14 包括躯体疲劳与脑力疲劳两方面,本次研究对反映躯体疲劳的8 个条目进行评分,分值0 ~18 分,得分与患者躯体疲劳程度呈正相关;6MWT 可有效反映患者的心肺功能,与患者运动功能呈正相关[4]。

(3)肺通气指标。利用肺功能检测仪测量并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FEV1/FVC。

(4)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不张及气胸等[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呼吸频率及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

术后第1 天,两组呼吸频率及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6 天,研究组呼吸频率(16.20±1.52)次/min、(14.06±1.51)次/min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4±1.45)次/min、(15.62±1.52)次/min,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95.85±1.45)%、(96.44±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4±1.44)%、(94.71±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呼吸频率及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呼吸频率及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s)

指标 时间 对照组(n=65) 研究组(n=65) t 值 P 值呼吸频率(次/min)术后第1 天 21.34±1.45 21.19±1.43 0.594 0.554术后第3 天 17.54±1.45 16.20±1.52 5.143 <0.001术后第6 天 15.62±1.52 14.06±1.51 5.870 <0.001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术后第1 天 93.39±1.53 93.49±1.52 0.374 0.709术后第3 天 93.64±1.44 95.85±1.45 8.719 <0.001术后第6 天 94.71±1.47 96.44±1.43 6.801 <0.001

2.2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FS-14 评分、6MW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FS-14 评分(2.16±0.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05±0.51)分,6MWT(512.98±52.51)m 显著高于对照组(472.50±40.3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S-14 评分、6MWT 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S-14 评分、6MWT 比较(±s)

注:同期组间比较,☆P >0.05,△P <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FS-14 评分(分) 6MWT(m)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 65 5.36±0.86 442.17±33.31研究组 65 5.43±0.94☆ 439.22±35.28☆对照组 65 3.05±0.51 472.50±40.38研究组 65 2.16±0.34△ 512.98±52.51△

2.3 两组术前、术后6 个月肺通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FEV1、FVC、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研究组FEV1、FVC、FEV1/FVC 分别为(2.36±0.34)L、(2.98±0.51)L、(66.85±8.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5±0.31)L、(2.50±0.38)L、(61.15±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6 个月肺通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术前、术后6 个月肺通气指标比较(±s)

注:同期组间比较,☆P >0.05,△P <0.05。

时间 组别 FEV1(L) FVC(L) FEV1/FVC(%)术前术后6 个月对照组(n=65) 1.76±0.26 2.17±0.31 58.37±6.74研究组(n=65) 1.83±0.24☆ 2.22±0.28☆ 58.19±6.85☆对照组(n=65) 2.05±0.31 2.50±0.38 61.15±7.46研究组(n=65) 2.36±0.34△ 2.98±0.51△ 66.85±8.45△

2.4 两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可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

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多伴有肺功能减退、呼吸困难或活动后气促等表现,甚至出现肺不张、感染、肺漏气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提升患者疗效、促进呼吸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已成为临床胸外科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肺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操、有氧运动等在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方面的效果已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6]。本研究针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结果发现,经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后,研究组术后第3 天、第6 天的呼吸频率较术后第1 天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术后6 个月,研究组FEV1、FVC、FEV1/FVC 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分析原因:(1)通过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控制性深呼吸及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等一系列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强化膈肌运动,增加呼吸肌耐力及强度,消除辅助呼吸肌无效做功,增加肺潮气量,改善肺功能,促进肺复张。(2)肺叶切除术后胸壁肌肉完整性被破坏,易出现膈肌运动障碍、肺容积降低、心肺功能减弱,而通过有氧运动可锻炼呼吸肌功能,促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避免肺泡萎缩,改善肺功能,进而缓解胸闷、咳痰、咳嗽等症状,改善肺通气状态[7]。二者联用可增强呼吸肌肌力,消除辅助呼吸肌无效做功,增加肺容积,改善肺功能。

3.2 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研究指出,在胸部手术患者中,近50%自述术后最大痛苦是排痰[8]。分析原因,术后肺泡及小气道被分泌物堵塞,可导致气体交换减少,加之术后咳嗽无力,增加了术后肺不张的发生风险,影响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患者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用手按住切口部位,并教会家属叩背排痰的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因咳嗽致胸腔振动所引起的疼痛。在呼吸训练过程中,当患者咳嗽时,由患者家属进行叩背,叩背时鼓励患者努力咳嗽,一方面能够促进痰液咳出,保障呼吸通畅,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咳嗽能促进积存于胸腔与纵隔内的积液排出,保障引流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促进肺复张及气体交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3.85%)。

3.3 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提高

孙颖颖[9]研究发现,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给予研究组患者术后早期有氧运动及呼吸训练干预,证实了二者联用在促进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原因在于,呼吸功能训练可增强呼吸肌肌力,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结合术后早期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情况,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减轻组织水肿,有利于伤口愈合。另外,活动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为伤口愈合提供有利条件,促进运动功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给予肺叶切除术患者有氧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运动功能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肺叶有氧饱和度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糖臬之吻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