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复合外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与分析

2024-05-07 08:13刘祥荣刘诗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7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阿霉素三叉神经痛

刘祥荣,马 超,林 丽,刘诗成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云南 昆明 654100)

三叉神经是支配面部运动的一组感觉神经,由大脑发出的第Ⅴ对脑神经支配一侧面部的神经感觉。三叉神经主要分三个分支,具体为眼支(V1)、上颌支(V2)以及下颌支(V3)[1]。因为三叉神经为感觉神经,所以出现病变以后会发生严重疼痛,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由三叉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导致神经异常放电,出现感觉异常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药物治疗来改善原发疾病,缓解疼痛症状[2-3]。随着医疗的进步,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我国疼痛专家原创的新技术[4]。本文将该项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纳入2022 年1月至12 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采用阿霉素半月节介入联合射频治疗的93 例三叉神经痛病例,对其进行随访,以此探讨该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2 年1 月—12 月时段内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93 例,详细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1)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2)判断符合三叉神经痛确诊标准;(3)年龄大于18 岁;(4)临床资料完整;(5)既往接受过热频治疗;(6)护理依从性尚可。排除标准:(1)脑部神经有病变者;(2)无法耐受热频治疗者;(3)不能耐受疼痛或镇痛药物副作用;(4)心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核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

表1 基线资料

1.2 方法

(1)仪器设备。射频热凝温控仪,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R-2000B)及配套穿刺针、电极等设备;16 排螺旋CT(美国GE 公司,型号Revolution ACTs)。

(2)方法。患者于CT 床上取仰卧位,头微仰,实施前入路穿刺,穿刺深度6 cm。患者出现剧痛、串麻、筋膜穿透突破感应当立即停止进针。对眉线至颅底部卵圆孔上下2 cm 进行扫描,调整进针深度、方向,确保针尖位于颅外,回抽确认是否存在血液或脑脊液,注入0.5 mL 的1%利多卡因,而后停留20 min 观察是否存在疼痛、恶心、头晕症状及视物情况是否良好,无异常则执行药物注射方案。即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 mL+0.5%阿霉素(广东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10 mg/支,国药准字H44024359,0.5 mL);第二支痛者,于眶下孔进行局麻穿刺,穿刺针进入眶下孔。高低频刺激开展条件,患者神经支配区域有麻痛感,且无周围肌肉跳动,以50°、60°、70°、75°行标准射频热凝治疗。经穿刺针缓慢注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0.9% NS 混合液0.3 mL;如果合并第一支痛,则行眶上孔穿刺,穿刺针进入眶上孔后,行高低频刺激,治疗完毕经穿刺针缓慢注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2 mL;术后,6 h 内保持去枕仰卧位。术前0.5 h 及术后当天予克林霉素或头孢唑啉等药物静滴一次,预防感染。

1.3 疗效评价

分别于术前和出院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记录疼痛程度,再于术后至少12 个月随访时以口头评分法(VRS)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并进行统计比较,患者术后12 个月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疼痛缓解程度评价标准:完全缓解率为疼痛完全消失,明显缓解率为仍旧存在70%以上的疼痛,中度缓解率为存在50%以上的疼痛,部分缓解率为存在低于50%的疼痛,无缓解率为疼痛没有改善,甚至较以往更为疼痛[6]。

1.4 不良反应

包含爆发痛、麻木、痛性麻木、咀嚼无力、咀嚼障碍、眼部损伤、肌肉萎缩、影响睡眠、面部肿胀。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百分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基线资料数据见表1。

2.2 对比术前术后1 周患者的VAS 评分

术后1 周患者中VAS 评分高分人数相较术前明显减少,提示术后1 周患者VAS 评分有较大改善,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术前术后1 周患者的VAS 评分(例)

2.3 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术后1 周、术后1 年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1 周相较术前爆发痛人数减少,麻木人数有所增加,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年相较术后1 周,爆发痛人数有所增加、麻木人数有所减少,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术后1 周、术后1 年并发症的发生率(例)

2.4 对比术前、术后1 周、术后1 年患者的疼痛缓释

术后1 年,评估疼痛完全缓解率为11.82%,明显缓解率为46.23%,中度缓解率为24.73%,部分缓解率为10.75%,无缓解率为6.45%;经计算疼痛缓解优良率为58.06%,总有效率为93.55%,复发率为9.67%。数据见表4。

表4 对比术前、术后1 周、术后1 年患者的疼痛缓释率[例(%)]

3 讨论

当前,国内外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首选微血管减压术。该手术于1967 年被逐渐应用,现已成为国内外一线治疗三叉神经疼痛的手术方式,手术有效率高达90%。抗惊厥药物以及抗神经痛类药物治疗也为该病常见治疗手段。而随着国内外对三叉神经痛研究的逐渐深入,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由此诞生——阿霉素复合外周射频治疗。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国外起先将该药物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抑制RNA 和DNA 的合成,杀灭肿瘤细胞。将该药物用以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其治疗原理国外有研究者曾详细总结,阿霉素注射进入三叉神经干,利用神经轴索的信号逆行传递作用,促使阿霉素以逆行方式被输送到三叉神经节。阿霉素可选择性破坏神经节细胞,起到化学切断作用,达到止痛的效果[7]。此外,阿霉素作为蒽环类抗生素,对于三叉神经V1、V2 实现阻滞,并实现逆行传导周围神经纤维轴浆,抑制DNA复制、RNA 转录以及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因此在实现化学性切断三叉神经节上具有极佳效果[8]。

射频治疗的全称是脉冲射频治疗,是荷兰内科医师sluijter 首先发现且将其应用于治疗。该学者将脉冲射频的概念定义为使用2 Hz、20 ms 的冲击式射频电流的方式进行镇痛,在控制电极低于42℃的情况下,患者的疼痛缓解度超过32.5%[9]。而Higuohils 将脉冲射频应用于动物实验后发现,脉冲可诱发脊髓后角Ⅰ、Ⅱ层神经元C-fos 上调。故有学者认为脉冲刺激可下调背根神经节P 物质,同时上调脊髓P 物质以及抑制下周围性神经C纤维的伤害性冲动传递,从而产生镇痛作用[10]。而国外相关研究显示,阿霉素复合外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高达96%,推测其原因是阿霉素具有细胞毒性和神经毒性,可以从轴突逆行运转到三叉神经节内,选择性地破坏三叉神经节细胞,促使神经元细胞永久性损毁。而射频治疗通过专业设备和穿刺针,输出高频无线电波,起到热凝固以及切割神经的作用,从而改善疼痛[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阿霉素复合外周射频治疗患者术后1周疼痛评分明显更低,表明施行阿霉素复合外周射频治疗在改善患者疼痛上具有重要作用;虽有66 例患者发生面部感觉减退,但程度较为轻微,未发生面部肿胀、痛性麻木、咀嚼障碍、眼部损伤等并发症,不影响睡眠的情况。术后1 年,有复发情况,占比较小,显示出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而在其他相关研究[12]中,三叉神经痛进行阿霉素治疗的复发率高达11.9%,术后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高达95.24%;而本研究通过联合外周射频治疗,其复发率比较差异性较小,但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更低,推测发生该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和面部感觉的减退以及神经元损伤存在一定关联,这也表明本研究通过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进行阿霉素的注射、外周射频治疗更具精准性,能够将药物注射到理想部位,减少对周围神经屏障、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了术后面部感觉减退的发生;还能较大程度地避免对视觉神经、颅脑神经的损伤,提高整体治疗效率,从而减少临床并发症[13-14]。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对于更长期的疗效未施行监测和统计,没有更为直观的观察指标等,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和改善潜力,尤其是针对阿霉素复合外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的观察不足,后续可增加样本量,加入更为直观客观的观察指标,实现更可靠的研究。

综上所述,阿霉素半月神经节介入联合外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术后遗留麻木、咀嚼不便等症状程度较轻,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阿霉素三叉神经痛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心复力颗粒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PPAR-α及ET-1的影响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柚皮苷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
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