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中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中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提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学科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趣味教学是近年来出现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教学概念,将趣味教学与小学高段趣味计算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在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高端计算;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5-0035-04
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时,要注重采用趣味教学方式,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和活动中加深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发展自身的计算能力,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全面提高计算能力,培养数学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
一、 “双减”政策与趣味教学概述
(一)“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是近年来国家针对教育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出现在学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且数量过多,温故知新的目的不仅达不到,反而占据了学生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双减”这一政策性解决方案出台的初衷是给学生减负,但到具体实施时却出现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双减”政策一减学生校内课业负担,二减课外培训。
“双减”政策的出台除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是为了缓解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教育焦虑的现象。现代社会,有的家长秉持着不能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客观而论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没有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承受。“双减”政策的提出和执行则有效地减少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促使家长转变固有的观念,给予学生机会和空间,促进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
(二)趣味教学
趣味教学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梁启超先生,他在《趣味教育》《趣味主义》等文中指出:“第一,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变成了无意义。第二,既然如此,那么教育的方法,自然也跟着解决了。”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梁启超先生的观念中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趣味性。他的趣味教学强调的是把趣味当作目的,趣味教育以趣味为目的而不是以趣味为手段,这是趣味教育的本质。从这里可以得出在进行小学高段计算教学的时候融入趣味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今,我们通常所说的趣味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指的是在课堂中运用新的教学观点、手段方法和技术等,使教育教學活动的课堂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愉悦地学习知识,让他们享受教育教学的过程。
趣味性教学是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将趣味教学与小学高段的计算教学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高段趣味计算教学策略
(一)抓住学生阶段特点,进行趣味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高段计算教学的时候,要从现阶段出台的“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出发,将教学环节的设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现阶段的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采用合理的方式教学。
以六年级学生为例,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渐渐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依据;思维上开始从感性向理性转变,逐步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推理和解决问题;记忆力不断增强,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注意力相较于低年级来说相对集中,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能力的趣味教学时就可以抓住现阶段学生在思维、记忆和注意力方面的特点设计趣味教学环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计算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掌握。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中“百分数”这部分的计算教学时,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先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预习。在对“百分数”进行讲解前,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准备1~2页的预习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与百分数有关的概念,同时了解有关百分数的具体运算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作为导入:“小明在购买一件衣服时,正好遇到商店打八折,小明选的衣服原价是200元,那么小明最后买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提出这一问题后,就需要教师进行趣味性的引导和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前准备的预习资料,运用自己了解的与百分数计算有关的知识计算衣服价格,在有趣的操作中加深对百分数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二)计算知识的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与计算有关的固定概念和方法趣味化,以有趣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传统的计算教学多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记忆计算法则、定理、定律等内容,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教师第一天教完相关知识,学生当时能够记得,但第二天或者是第三天学生就开始慢慢遗忘,而教师又很喜欢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班上的学生进行提问,或者是让学生直接进行相关运算法则的默写。这么短时间内部分学生是在不怎么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死记硬背的,没有达到真正理解性记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将相关的计算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现有学习情况的了解,将有关计算的知识编成简单易懂的趣味性的顺口溜,让班上的学生多读几遍,边读边理解,然后再仔细地为学生讲解每句话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计算定律、法则等,提高学生计算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版高段计算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比如,教室里面的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例如带有丰富趣味性的图片、视频、动画片、照片等,在课堂上展示给班上的学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小学教师在进行与有关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然后展示给班上的学生看。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的趣味教学方式进行有关倒数的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铅笔盒、橡皮擦、小板凳等,通过遮挡其中一部分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理解:倒数就是乘数为1的两个数,分子与分母互换位置。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展示倒数概念的视频,也就是,倒数是两个分子分母位置相反的乘积为一的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视频,对即将出现的画面进行大胆的猜测,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的兴趣。学生在视频的播放和猜测过程中,能够慢慢理解倒数的相关概念,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原则。
(四)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在进行小学高段计算教学的时候,还需要营造教学氛围,降低学生在面对陌生知识时的紧张感,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生活与百分数这个板块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打折的情况,比如超市、衣服店等,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超市板块,一个小组负责衣服店板块,剩下的小组则负责扮演进入商店购买的顾客。比如,小明在超市中看上了苹果,苹果的原价是500g5元,但现在遇上打折,只需要4元就能购买,那么小明能算出苹果5元500g与4元500g之间的百分比吗?这时候就需要反向运用百分比的计算知识了,将4作为分子,5当作分母,再乘以100%进行等式的计算,得出最后的结果是80%,即现在苹果的价格是之前的80%。在进行衣服购买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计算方法。假如小丽看上了一条漂亮的裙子。裙子的价格是100元,但现在是在打六五折进行售卖,那么小丽最后实际花多少钱就可以得到这条裙子?最后得到的答案是65元,即现在的价格是原有价格的65%,厘清其中的关系,关于生活中的百分数的计算运用就简单多了。
(五)组织动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趣味体验
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高段计算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具有真实感和体验感。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数学计算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实体验,从而让他们逐步体验计算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入趣味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实践过程中,增强趣味性体验。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六年级中有关“分数乘法”这个板块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先结合教材上现有的例子进行基本的乘法教学,如每人吃2/9的蛋糕,那么3个人一共吃多少?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边计算,边给学生讲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进行相乘,最后得到2/3这个结果。同理,进一步可以推出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运算原理也是分母与分母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还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约分最简化的情况。
在学生基本明白分数乘法的运算原理之后,教师就可以为班上的学生准备一些包含分数与整数和一些具有干扰性的小卡片进行进一步的趣味教学。如教师可以用比赛的方式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两个人数差不多的小组,然后选择一个数作为教学的开始,例如,教师选择2,那么学生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在教师准备的卡片里找出运算结果为2的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运算组合。反过来,教师也可以用准备好的小卡片进行分数乘法相关的运算组合的排列,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得出答案。在规定的时间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两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好且正确率相对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奖励可以是教师准备的小糖果、小饼干;对于表现不是那么好的小组成员,教师要以積极温暖的安慰和鼓励代替严厉的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是严谨的,但同时也是有趣的,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地为数学中有关计算能力方面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增添趣味,使计算能力方面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数学计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协同提高,使计算充满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作业,让学生进行计算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巩固,保持学生对相关计算法则的记忆,同时巩固趣味教学的成果。
三、 结论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在有关小学高段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双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抓住学生阶段特点,进行趣味教学设计;将计算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动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趣味体验等方式来进行多样的趣味教学。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的教师,从兴趣的角度上进行计算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再害怕学习,化原有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实现包括计算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学科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纪海燕.引入问题组教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6(11):94.
[2]马建忠.为数字插上理想的翅膀——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的趣味教学[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0):95.
[3]周选会.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趣味化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三),2020:44-45.
[4]杨英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78.
[5]林宗智.为今之“计”,趣化教学——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趣味方法[J].读写算,2021(28):183-184.
[6]薛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新课程,2021(7):140.
作者简介:魏素颖(1996~),女,汉族,浙江舟山人,杭州市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