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任务群,优化个性化课外阅读

2024-05-04 13:23徐丹丹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圆明园个性化课外阅读

徐丹丹

新课标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目的是巩固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不少教师已在教学中积极探索运用学习任务群,但针对课外阅读,却大多还是盲区。相比课内阅读,个性化课外阅读既能满足具体学生个体拓展性阅读的需求,又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间接积累文化知识,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情合理开发个性化课外阅读活动,并搭配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经历不同的能力训练,赋予其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一、构建阅读任务,丰富学习经验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积累,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巩固课内所学的学习经验和阅读技巧。在开发个性化课外阅读活动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自主探究任务,让他们在独立探究中梳理学习思路,丰富学习经验。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之后,学生对神话故事产生了好奇心,教师便顺势给他们推荐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要求学生随机选择一篇阅读,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借鉴课内的阅读方法,在精读中提炼文章的生字、生词及修辞手法,并尝试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展开简单的语用练习。2.回忆课内学习的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描述,并陈述阅读心得。3.结合所学文体知识,通过对已学、已读的“神话故事”的分析总结,阐述这类文学体裁的特征。

上述任务中,任务1的基础性较强,旨在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扩大他们的识字量与词汇量,增强他们的组词与造句能力;任务2旨在引导学生透过故事表面分析其核心思想,是阅读的上升阶段;任務3重在指引学生思考“神话故事”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的风格,确保他们在以后阅读其他神话故事的时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小学生个体能力有限,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尤其是在任务2和任务3中,遇到困难的几率较高。对此,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可以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或是制作问题收录册,并统一记录下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不足与短板,也可以方便他们后续向同学及教师求助。

二、构建理解任务,发展思维能力

针对课外阅读,即便是同读一本书,学生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理解。而这种想法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却能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内容,发展思维能力。针对课外阅读,教师要有“包容心”,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分歧和“矛盾”,积极创建学习任务群,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辩论,让他们在反复的思考和论述中获得个性化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可以适时拓展《圆明园》这本图书,要求学生随机选择一个篇章进行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结合文章提到的内容,请进一步分析圆明园在世界、艺术等层面具备的价值。同时,指出它的毁灭带来的损失。2.圆明园的毁灭带给了我们哪些警示?3.针对圆明园被毁这一事件,你怎样看待当时清王朝的闭关锁国与开放政策?

任务1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难,真正出现认知冲突的是任务2。在分析任务2的时候,有的学生表示“外来侵略者真是太可恶了,他们是邪恶的!我们不能和他们接触”。有的学生表示“外国军队侵华,表面是外部势力的侵略行为,我们深入思考却是强者对弱者的霸凌。如果想要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国富民强才是硬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首先我们不能守旧,而是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然后完善自己的不足”。

这样一来,二者的观点便产生了冲突,自然而然过渡到任务3。在具体阅读中,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围绕任务3开展辩论活动。在辩论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事先寻找辩论所用的材料,通过提炼整合将其形成自己的语言。辩论期间,学生要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能意气用事,要用道理和论证将对方说服,用事实证明一切。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整合、提炼信息的能力。

三、构建练笔任务,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与阅读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开发个性化课外阅读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要顺势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情境中升华思维,锤炼写作能力。学习统编教材《桂花雨》《落花生》等课文之后,学生对“借物抒情”这一创作手法有了初步的认知,教师可以筛选风格、体裁相似的文章供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求他们提炼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归纳。在完成上述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写作任务。

1.描写“雪”时,可以将其与“纯洁、纯粹的人性”结合在一起,利用雪的洁白表达人性的纯洁。2.将自己的某个玩具和亲情结合在一起,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两个表达任务,都是围绕课文风格进行拓展训练的。在具体训练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任务进行训练。针对任务1,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参照《落花生》一文进行仿写。比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童年的我们就如天空中飘下的雪花,洁白而单纯。大地就是纷纷扰扰的社会。雪花落在地上,便会与大地亲密接触,发生各种联系……”针对任务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玩具进行描述。比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在我的箱子里,珍藏着许多玩具,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一辆已经掉了一个轮子的电动玩具汽车,我叫它奔奔。奔奔是我6岁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我如获至宝……”

四、构建实践任务,拓宽人文底蕴。

单纯地凭借教材中的有限知识,还无法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个性化课外阅读却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以统编教材《海底世界》一课为例,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经典读本《十万个为什么(海洋篇)》,要求学生阅读之后,完成以下任务。

1.给海洋中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制作生物卡片。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特定的篇章进行阅读,制作思维导图。3.根据自己的喜好,按照生物分类,制作统计表。

上述三项任务,都属于实践任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地理、生物等层面去分析,拓展他们的认知。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美丽的珊瑚,通过阅读得知珊瑚并不是植物,而是海底的腔体类生物。随后,学生将珊瑚的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特征进行了归类整理,设计了统计表。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增长他们的智慧。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外阅读不再是单方面的语文练习,更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主要平台。

猜你喜欢
圆明园个性化课外阅读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游圆明园有感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圆明园里过大年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