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构想:任务驱动·自主实践·提升素养

2024-05-03 16:47林秀娟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提升素养任务驱动小学语文

林秀娟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首次提出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通过主题任务驱动引领学生自主实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自主实践;提升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新课标中的表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1]。简而言之,核心素养即如何引导学生寻求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其内在逻辑是:创设情境—自主参与—提升素养。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主题单元阅读的整体教学为例,一个主题单元是一个整体,从整体目标出发,在深入研读教材后确定任务驱动方向。依据任务驱动方向来设计契合的主题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层层递进,那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便有了梯度。本文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设计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来复述故事,再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编故事。这样,学习任务群便紧紧扣住“实用性”逐步展开。在单元整体教学之初,首先依据本组课文要落实的语文素养来分析、驱动任务;接着结合教学重点来创设适合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乐于参与,自主实践;在主题式情境化学习中,学生心智逐渐成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一、任务驱动

1.立足教材,分析任务

本单元根据“有趣的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四个极具特色的故事,有三个共同点:

第一,题目的阅读期待很高;第二,故事内容趣味性很强;第三,故事儿童化色彩很浓。有趣的人身上发生了有趣的事,这些故事成为练习复述的绝佳材料。

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确立复述故事侧重于“表达与交流”这项语文实践活动,这样首先明晰了本单元训练要素的方向。

2.立足课标,聚焦任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明晰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复述要求,分别指向: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表格按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方帽子店》: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的重点内容,鼓励运用其他方法复述故事。

《漏》: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强调按地点转换复述。

《枣核》:综合前面总结的多种方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尝试续编故事。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中的“语句段运用”都与复述这个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要求首先要熟记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讲述出来。还要特别注意语气、表情,再加上适当的身体动作,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吸引听者。语文园地“语句段运用”则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根据单元要素,结合单元课文整体安排,设计一项挑战性任务———举行“趣味故事会”。有趣的主题、有趣的故事内容,自然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读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激发了自己讲故事的欲望。该任务情境主要体现以下三个关键词:

真实性。该活动任务根据单元主题“有趣的故事”,结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而设计展开,旨在指向复述能力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讲故事是学习了课文之后真实萌发在学生心中的,想“一讲为快”的。“趣味故事会”这项实践活动依托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喜欢模仿和表演的天性。学生听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了情节的波折起伏,感悟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先把整个故事了然于胸,再从自己的头脑中梳理顺序,最后复述出来。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前后顺序,讲清楚前因后果的能力,为习作打下基础。

整合性。为充分落实语文要素,可以将单元内容进行变序,调整习作与口语交际的教学顺序,体现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为讲故事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学生既可以讲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讲自己编写的故事。

实践性。“趣味故事会”增强教学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在主动探究、自主实践中不断接近任务目标,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与沟通。

二、自主实践

四篇课文承担着“起、承、转、合”四个不同的作用。

起———《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本单元首篇课文,一开始就引導学生学习借助表格按时间顺序复述故事,开启复述方法的重点学习。引导学生抓住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变换以及急性子顾客的一步一步改良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不同的反应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带着符合人物特点的表情、动作、声音来惟妙惟肖地复述故事。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抓住人物特点分角色朗读,在朗读基础上练习复述。

承———《方帽子店》。在承接第一篇课文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借助表格”的方法练习复述,复习巩固前一课学到的方法,但不是唯一可用的方法。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练习讲清楚故事的原委。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通过对思辨性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找到文中那些意想不到的内容进行理解感悟与复述。

转———《漏》。转变复述支架:这篇课文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地点转换复述故事。转换复述方式:将本单元语文园地“语句段运用”中的“转述”练习提前到这里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将民间艺术与民间故事有机结合,凸显民间故事通俗易懂、语言质朴的气质,增强复述的效果。

合———《枣核》。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也要注意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在本课教学的落实。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自主练习复述的时间。本节课综合这个单元学习的讲故事的方法,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练习故事复述。

用———关于习作和口语交际,我们将其定位为“用”。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习作和口语交际就是极好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自主实践,学生逐步形成乐于表达,有效沟通的语文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语文素养提升。

习作课《这样想象真有趣》的主要设计重点:借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各种技巧支架,加强语言魅力。

口语交际课《趣味故事会》的主要设计重点:教师化身“主持人”,将课堂变为讲故事比赛现场,不仅真实地模拟比赛的场景,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还让台上台下积极互动,评说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际兴趣,实现表达与交流并重,语言与思维共生。

三、提升素养

本主题单元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在任务驱动环节,依据要落实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并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編童话故事”[2],设计了主题实践活动“趣味故事会”。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应避免对课文面面俱到、琐碎分析,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以及让人意想不到的内容,充分体会故事的“有趣”,把时间更多地用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复述故事,琢磨怎样把故事情节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条理的语言,恰当的表情动作讲述出来,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内核。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应不断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科实践。本单元练习复述的训练是有层次的,第一个故事是按时间顺序复述;第二个故事借助表格复述并鼓励运用其他方法复述;第三个故事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并强调按地点转换复述;最后一个故事要综合前面总结的多种方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尝试续编故事。训练点的层级不断提升,都紧紧围绕“趣味故事会”这个真实的主题情境来贯穿始终,那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目标就会逐层实现。

相信在主题式任务群的不断实践中,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便悄然形成。这个主题单元是围绕“有趣”练复述,围绕“有趣”编故事,围绕“有趣”讲故事,在围绕整体目标的任务群下,分设各个课时的分训练点,每一个点都达成,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树元,苏新春.重视语文知识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 语文建设,2022(10).

[2] 周瑜.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3(4).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任务驱动小学语文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